首页 >
芬兰
✍ dations ◷ 2025-08-08 00:29:30 #芬兰
芬兰国家图书馆(芬兰语:Kansalliskirjasto,瑞典语:Nationalbiblioteket)建于1640年,1827年由原址图尔库迁至赫尔辛基。该馆是芬兰重要的研究图书馆,亦是芬兰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图书馆。行政上芬兰国家图书馆隶属赫尔辛基大学,是该校目前最大的独立机构,芬兰国家图书馆原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直至2006年才改称现名。芬兰国家图书馆在1640年于图尔库建成,当时作为皇家图书馆使用,后因1827年发生大火,馆内40,000多册馆藏付之一炬,迫使图书馆迁移至首都赫尔辛基并附设于赫尔辛基大学,作为该校的独立机关运作,当时名称为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任务为保存文化遗产,经历瑞典扩张、俄罗斯的统治以及芬兰独立,芬兰国家图书馆一直都是法定送存图书馆,拥有包含瑞典、俄罗斯等丰富的国家收藏,芬兰国家图书馆的捐赠者所捐赠的书籍远大于采购的数目,1918年芬兰独立时,图书馆的馆藏已经超过300,000册。2006年芬兰国家图书馆与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分立,大学图书馆迁至他处,国家图书馆则保留于约380年历史的原址。2017年,芬兰政府修订《图书馆法》,规定芬兰境内所有的公共图书馆禁止向公众收费,所以目前芬兰国家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图书馆主楼由德国建筑师卡尔·路德维格·恩格尔于1840年兴建,附楼的Rotunda书楼于1906年由古斯塔夫·尼斯特伦(英语:Gustaf Nyström)兴建完工。尽管如此,当时大部分的藏书大都保存于图书馆地下18米的书房Kirjaluola中。2010年代初,为改善场地的功能性及可用性,图书馆主楼进行大修,维修期间馆藏被转移至临时房屋,但图书馆仍正常营运,维修的立面绘画工程于2012年夏季完成,其他的装修也在2013年8月陆续完工。维修工程于2015年全部完成,维修更新了图书馆的设施,并在地下室建造了隔间,图书馆也于2016年1月1日举行公开活动以庆祝完工。装修除了维持当初恩尔格的构想,也融入了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及现代技术。大厅圆顶拥有6层楼的Rotunda
相关
- 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或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为地球目前已知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西北太平洋的海床,坐标11°21′N 142°12′E / 11.350°N 142.200°E / 11.350; 142.200,位于关岛和
- ICD-9编码列表 (240–279)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Templat
- 热量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而转移的能量,公制为焦耳。 在温度不用来之间,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二在等温过程中,物体之间的温度也不断出现微小差别,通过热量传递不断达到新
- 非洲蜱咬热非洲蜱咬热(African tick bite fever)是因蜱虫叮咬所引发的细菌感染症。病征包含发烧、头痛、肌肉痛及起疹子,皮肤遭叮咬处会长出中心为黑色的红癐。一般而言,患者会在遭叮咬后
- 海藻酸海藻酸又称藻酸、褐藻酸、海藻素,是存在于褐藻细胞壁中的一种天然多糖。通常纯品为白色到棕黄色纤维、颗粒或粉末。海藻酸易与阳离子形成凝胶,如海藻酸钠等,被称为海藻胶、褐藻
- 台湾艾滋病情况台湾于1984年12月发现首例艾滋病个案。1990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条例,2007年修正法令名称人类免疫缺乏病毒传染防治及感染者权益保障条例,是防治艾滋病以
-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hronic renal disease(CRD)),指肾功能在几个月或若干年期间逐渐而难以逆转的衰退。据估计,慢性肾病患
- 氟锂铍氟锂铍(FLiBe)是由氟化锂(LiF)和氟化铍(BeF2)混合产生的熔盐。氟锂铍既可作为核反应堆的冷却剂,也可作为反应堆增殖和裂变材料的溶剂。在熔盐反应堆中氟锂铍既是反应堆燃料,又是反应
- 二元论二元论(dualism)是一个多义词。本体论上的二元论,与一元论对应,二元论认为世界由两种不可缺少且相互独立的元素组成,而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唯一的。本体论的一元论者认为无论
-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德语:Romantik;法语:Romantisme;英语: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德国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发生于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