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蔗糖史

✍ dations ◷ 2025-09-10 00:31:32 #中国各专业历史著作,中国科技史,中国农业史,中国食品,1997年中国书籍

《中华蔗糖史》,季羡林著,全名为《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收入《东方文化集成 中华文化篇》。《中华蔗糖史》是季羡林著《糖史》的上篇。

季羡林通多国语言,包括梵文和巴利文。他注意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糖”字有相同的读音,例如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等都来自梵文sarkara与巴利文sarkkhara;由此推断,蔗糖是从印度(通过波斯)传入欧洲。

季羡林又发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有一篇残经写卷背面写着制造“煞割令”的方法。他马上认出“煞割令”就是梵文 sarkara 的对音,并推断蔗糖在唐代传入中国。

季羡林又发现,印度有一种糖叫“cini”(中国糖),可见印度的制糖术在某个历史时期反受中国影响。

为了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搞清楚“糖”如何传入中国,中国制糖技术又在什么时候传入印度,季羡林查阅了典籍、正史、专著、医典、笔记、方志、游纪、诗词、说部、海关志等百余种书籍。“跑了几年图书馆,兀兀穷年,写成一部长达七八十万字‘巨著’……我用的都是我自己从浩如烟海的群籍种爬罗剔抉、挖掘出来的。”

《中华蔗糖史》全书共十章。

1998年季羡林在《中华蔗糖史》的基础上,再度完成《糖史》一书,约83万余字。《糖史》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为《国内编》;第二编为《国际编》;第三编为《结束语》。

第一编《国内编》即是《中华蔗糖史》。在《国际编》当中,季羡林发现,在欧洲,糖(sugar,法文是sucre)、冰糖(candy,法文是candi)这两个词根源就是梵文的sarkarā和khandaka。结束语篇幅最短,只有6页。现收入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文集》中第九、第十卷。

相关

  • 膜蛋白质膜蛋白(英语:membrane protein)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而细胞中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可以与膜以不同形式结合。根据与膜结合强度的不同,膜蛋白可以
  • 肉骨粉肉骨粉(Meat and Bone Meal)是炼制工业的一种产品,一般为50%的蛋白质,35%的灰以及一些脂肪水分,一般作为动物饲料来使用,如猫粮、狗干粮。肉骨粉是用不适于食用的家畜躯体、骨、内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具有国家法律效力的,记载中国药品的标准、规格的法典,是中国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管理部门检验药品的
  • 伊利诺斯州伊利诺伊州(英语:State of Illinois,i/ˌɪləˈnɔɪ/),简称伊州,是一个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州,州名源自曾在此居住的伊利尼维克(Illiniwek)印第安人部落。“Illinois”这个名字就是法
  • 格兰特将军国家纪念堂 §李鸿章树格兰特将军国家纪念堂,又称格兰特陵园、格兰特墓,是第18任美国总统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1822-1885)及其妻子朱莉娅·格兰特(英语:Julia Grant)(1826-1902)的长眠之地。该陵园于1
  • 安图安图县(朝鲜语:안도현/安圖縣 Ando hyŏn */?),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的一个县,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总面积7438平方公里,总人口214719人,其中朝鲜族占20.6%:79-
  • 台湾分类械斗台湾分类械斗,台湾闽南语称为拼(piàⁿ),是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末的台湾清治时期,自我认知不同族群间的武装冲突。“分类”的意思除了意指这种以武力为主的冲突有着自我与
  • 瑞士五叶松瑞士五叶松(英语:Swiss Pine,学名:),是一种在阿尔卑斯山山脉特有的松树,常见于波兰、瑞士、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等国家。瑞士五叶松主要生长在海拔1,20
  • 平井伸治平井伸治(日语:平井 伸治/ひらい しんじ  ?,1961年9月17日-)是日本一名出身自治、总务省的官僚,自2007年起任职鸟取县知事。平井在任期内以出演综艺节目和说双关语等各种手法推广
  • 王和达奥德日赫·克拉尔(捷克语:Oldřich Král,1930年9月13日-2018年6月21日),中文名王和达,是捷克汉学家。1930年出生于布拉格,1949年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主修中文。1953年以捷译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