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蔗糖史

✍ dations ◷ 2025-11-27 14:44:45 #中国各专业历史著作,中国科技史,中国农业史,中国食品,1997年中国书籍

《中华蔗糖史》,季羡林著,全名为《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收入《东方文化集成 中华文化篇》。《中华蔗糖史》是季羡林著《糖史》的上篇。

季羡林通多国语言,包括梵文和巴利文。他注意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糖”字有相同的读音,例如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等都来自梵文sarkara与巴利文sarkkhara;由此推断,蔗糖是从印度(通过波斯)传入欧洲。

季羡林又发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有一篇残经写卷背面写着制造“煞割令”的方法。他马上认出“煞割令”就是梵文 sarkara 的对音,并推断蔗糖在唐代传入中国。

季羡林又发现,印度有一种糖叫“cini”(中国糖),可见印度的制糖术在某个历史时期反受中国影响。

为了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搞清楚“糖”如何传入中国,中国制糖技术又在什么时候传入印度,季羡林查阅了典籍、正史、专著、医典、笔记、方志、游纪、诗词、说部、海关志等百余种书籍。“跑了几年图书馆,兀兀穷年,写成一部长达七八十万字‘巨著’……我用的都是我自己从浩如烟海的群籍种爬罗剔抉、挖掘出来的。”

《中华蔗糖史》全书共十章。

1998年季羡林在《中华蔗糖史》的基础上,再度完成《糖史》一书,约83万余字。《糖史》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为《国内编》;第二编为《国际编》;第三编为《结束语》。

第一编《国内编》即是《中华蔗糖史》。在《国际编》当中,季羡林发现,在欧洲,糖(sugar,法文是sucre)、冰糖(candy,法文是candi)这两个词根源就是梵文的sarkarā和khandaka。结束语篇幅最短,只有6页。现收入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文集》中第九、第十卷。

相关

  • 维他命维生素(英语:Vitamin)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曾依音译,称作“维他命”。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维生素不能
  • 分子力学分子力学采用经典力学来模拟分子体系。在分子力学中,使用分子力场方法计算出所有系统的势能。分子力学可用于研究小分子,也可用于研究具有成千乃至上百万原子数的大型生物系统
  • 口水唾液(亦称口涎、口水)是动物口腔内唾液腺分泌的无色且稀薄的液体,其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唾液主要由腮腺(英语:parotid gland)(英语:parotid gland)、颌下腺(英语:su
  • 亨利·诺利斯·罗素亨利·诺利斯·罗素(英语:Henry Norris Russell,1877年10月25日-1957年2月18日),美国天文学家。1913年他发表了关于恒星的亮度、颜色和光谱之间的统计关系,这个结果与丹麦天文学家
  •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泛指中国大陆于1970年代末期“拨乱反正”时期开始的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流),是中国大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为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学思潮的
  • 普通狨(学名 Callithrix (Callithrix) jacchus),是狨属的典型物种,属于新世界猴,主要分布于巴西东部。毛色呈灰色。耳边有一簇白色长发,所以也叫绒耳狨,前额有白色印记,脸部没有毛,尾
  • 洛杉矶县洛杉矶县(英语:County of Los Angeles),简称洛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县,也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县,其县治为洛杉矶。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洛杉矶县共有人口9,818,605人,其中欧裔美
  • 日本裁判所 */?)。日语的“裁判所”即汉语所称的法院。在日本法律中,“裁判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裁判所”是指诉讼法上的“裁判所”,即在每个案件中行使审判权的合议庭或者
  • 迪安·哈查莫维奇迪安·雅各·哈查莫维奇(英语:Dean Jacob Hachamovitch),曾担任微软Internet Explorer团队副总裁。迪安从哈佛毕业,1990年加入微软,并担任在线游戏服务Zone.com的产品经理。他还曾
  • 安菲翁在希腊神话中有多名以安菲翁(古希腊语:Ἀμφίων,派生于单词ἀμφί“两边、周围”)为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