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蔗糖史

✍ dations ◷ 2025-11-06 03:13:00 #中国各专业历史著作,中国科技史,中国农业史,中国食品,1997年中国书籍

《中华蔗糖史》,季羡林著,全名为《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收入《东方文化集成 中华文化篇》。《中华蔗糖史》是季羡林著《糖史》的上篇。

季羡林通多国语言,包括梵文和巴利文。他注意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糖”字有相同的读音,例如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等都来自梵文sarkara与巴利文sarkkhara;由此推断,蔗糖是从印度(通过波斯)传入欧洲。

季羡林又发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有一篇残经写卷背面写着制造“煞割令”的方法。他马上认出“煞割令”就是梵文 sarkara 的对音,并推断蔗糖在唐代传入中国。

季羡林又发现,印度有一种糖叫“cini”(中国糖),可见印度的制糖术在某个历史时期反受中国影响。

为了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搞清楚“糖”如何传入中国,中国制糖技术又在什么时候传入印度,季羡林查阅了典籍、正史、专著、医典、笔记、方志、游纪、诗词、说部、海关志等百余种书籍。“跑了几年图书馆,兀兀穷年,写成一部长达七八十万字‘巨著’……我用的都是我自己从浩如烟海的群籍种爬罗剔抉、挖掘出来的。”

《中华蔗糖史》全书共十章。

1998年季羡林在《中华蔗糖史》的基础上,再度完成《糖史》一书,约83万余字。《糖史》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为《国内编》;第二编为《国际编》;第三编为《结束语》。

第一编《国内编》即是《中华蔗糖史》。在《国际编》当中,季羡林发现,在欧洲,糖(sugar,法文是sucre)、冰糖(candy,法文是candi)这两个词根源就是梵文的sarkarā和khandaka。结束语篇幅最短,只有6页。现收入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文集》中第九、第十卷。

相关

  • 饮精饮精(英语:Gokkun,源自于日语拟声词ごっくん),指吞饮精液,多数在色情片中出现。不同于口内射精,饮精是大量吞饮精液,有时使用容器盛载,甚至是多名射精演员把精液射入容器,然后由通常为
  • 黑潮黑潮(日语:黒潮/くろしお kuroshio,英语:Kuroshio Current),又称日本暖流,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环,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于墨西哥湾暖流之后。自菲律宾开始,穿过台湾东部海域,沿着日本往东
  • 管风琴参见参见参见管风琴 ·管风琴(英语:Pipe organ)是一种流传于欧洲的大型气鸣式键盘乐器,也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乐器,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管风琴通过送风设施送风,吹响音管,并配
  • 概率幅在量子力学里,概率幅,又称为量子幅,是一个描述粒子的量子行为的复函数。例如,概率幅可以描述粒子的位置。当描述粒子的位置时,概率幅是一个波函数,表达为位置的函数。这波函数必须
  • 魏斯莱纳·“莱”·魏斯(英语:Rainer "Rai" Weiss,1932年9月29日-)是美国理论物理学者,因在引力物理学与天文物理学的贡献而知名于学术界,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荣誉教授。在他学术生涯
  • 环保与节能基金环保与节能基金(葡萄牙语:Fundo para a Protecção Ambiental e a Conservação Energética,葡文缩写:FPACE),是为资助澳门商业企业、社会团体及特定资助对象购买、更换环保节
  • 霍比特人霍比特人(英语:Hobbits),是托尔金的奇幻小说中出现的一种虚构民族,体型娇小为其特色,但并非矮人或侏儒。据作者所述,霍比特人是人类的变种,或是人类的分支,但霍比特人坚信他们是一个
  • 佩内洛普·克鲁兹佩内洛普·克鲁兹 (西班牙语:Penélope Cruz Sánchez 西班牙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 日夏耿之介日夏耿之介(1890年2月22日-1971年6月13日)是一位日本诗人与英国文学学者。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下伊那郡饭田町(现饭田市)。
  • 文瑞 (克什克特恩氏)文瑞(?-1861年),克什克特恩氏,蒙古镶蓝旗人,荆州驻防,清朝军事将领。文瑞由骁骑校从军,跟随征战湖北、安徽,累擢至江西抚标中军参将。咸丰十年(1860年),赴援浙江,攻克余杭,以总兵记名。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