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

✍ dations ◷ 2025-04-25 04:59:50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泛指中国大陆于1970年代末期“拨乱反正”时期开始的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流),是中国大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为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学思潮的主流。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为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在当时中国大陆社会有广泛影响。伤痕文学开端于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小说《班主任》,其名称来源于复旦大学一年级新生卢新华于1978年8月11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小说《伤痕》。当时评论界认为《班主任》主要价值是揭露“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内伤”,有认为该篇发出的“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卢新华的小说《伤痕》也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伤痕文学早期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一般认为最早问世并产生较大影响的是莫应丰出版于1979年的《将军吟》。周克芹描写农村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也是此类主题的代表作。这些作品许多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相关

  • Cefixime头孢克肟(Cefixime)是一种口服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淋病、扁桃腺炎和咽炎。常用剂量为400毫克。头孢克肟在美国以“Suprax”的名称发售,直到2003年,当它的专利失
  • 法 (印度哲学)法,直译为世间万法、音译为达摩(梵语:धर्म,dharma,巴利语:धम्म,dhamma)是在印度的哲学和宗教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含义多变的术语。在传统印度社会中,法在历史上已经指称了各种思
  • 血管新生血管新生(英文:Angiogenesis)是一个生理上新的微血管发展成一个血流供应系统的过程。而Vasculogenesis通常指自发性的血管形成,另外Intussusception则是指较一般快速形成的血管
  • 罗洛·梅罗洛·梅(英语:Rollo May,1909年4月21日-1994年10月22)是一位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他在1969年期间撰写了具有影响力的书《爱与意志》。他经常被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哲学
  • 张量张量(英语:tensor)是一个可用来表示在一些矢量、标量和其他张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多线性函数,这些线性关系的基本例子有内积、外积、线性映射以及笛卡儿积。其坐标在 
  • 性行为 (消歧义)性行为可能指:
  • 条是台湾的一种长度单位,可用来量测纸张厚度,或在精密量测、车床加工或数控机床加工中使用。1条等同于0.01毫米(mm),人的头发粗细约100微米,相当于10条。大陆称丝或道,是机械行业中
  •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近数百年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渊源自说书传统、宋代话本及元代杂剧,在魏晋南北朝始有具体形式,而于明清两代发展。明清两代都市经济繁荣,大量需求通俗读物。士人对
  • 异裂异裂(heterolysis)是化学上化学键断裂时,两个成键电子分配到其中一个成键原子上,从而产生一个正离子和一个负离子的过程。最常见的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使电子对保持阴离子,而正电
  • 竹子竹,又称竹子,是竹亚科(学名:Bambusoideae)植物的通称,属于禾本目禾本科,可分为3族、约123属,是禾本科中唯一具有乔木形态的类群,如热带型的簕竹族与温带型的青篱竹族,但也包括低矮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