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感

✍ dations ◷ 2025-07-02 09:24:54 #电力学,电路,电子工程,电子元件

漏电感,或漏感(英语:Leakage inductance)源于不完全耦合的变压器,是变压器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耦合系数小于1,变压器部分线圈不会有变压作用,只有类似抑流电感的作用,这部分线圈的电感即为漏电感。

若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完全耦合(耦合系数k=1)为理想的变压器时,漏电感的数值为零。但一般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多为1以下,因为未完全耦合,所以线圈的大部分有变压器的功能、有一部分具有电感的功能。在等效电路上,漏电感指的是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与Choke Coil Le以串联方式连接。漏电感的定义有电气学会及工业会测量法的两种定义。

变压器中与初级侧线圈及次级侧线圈两者皆互连的磁通称为互磁通(或主磁通,Φ12或Φ21)。变压器的磁通除此之外,还有仅与初级侧线圈互连而未与次级侧线圈互连的初级侧漏磁通(或自磁通Φσ1),仅与次级侧线圈互连而未与初级侧线圈互连的次级侧漏磁通(Φσ2)。理想的变压器中只会有互磁通,但实际上因为变压器中有磁气外漏所以一定会有漏磁通的存在。且因为漏磁通仅是与初级侧线圈,次级侧线圈任一方交链,也就是意味着这是各线圈的电感附加在其中。因此,初级侧漏磁通为初级侧漏电感,次级侧漏磁通为次级侧漏电感。

耦合系数k,初级线圈的自感为L1,次级线圈的自感为L2,则各漏电感为: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中漏电感在初级侧或次级侧中透过理想的变压器变换为阻抗,亦被记载为相互电感:互感,这就是三端子等效电路。以三端子等效电路表示的变压器的等效电路中,初级侧漏电感Le1与次级侧漏电感Le2为相同数值,这是电气学会定义的漏电感。

工业会中实际测量所制定的漏电感Lk为将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短路,测量另一方所得,此Lk即为工业会实际测量(工业标准)所得的漏电感,与电气学会定义的漏电感数值不同。这Lk是被称于其他国家工业标准的短路电感(short circuit inductance Lsc 或 Kurzschlussinduktivität Lk )。

实际测量Löffnen及Lkurz可得耦合系数k:

将次级侧短路测量初级侧所得的电感称为初级侧漏电感Lk1,将初级侧短路测量次级侧所得的电感称为次级侧漏电感Lk2。利用这些数值与各自的线圈的自感,算出的耦合系数k,在初级侧及次级侧所测量到的数值必须完全相同。

较为实用的表示方式是将漏电感整合在初级侧或次级侧。等效电路中不管将漏电感配置在初级侧或次级侧,根据其线圈数比(变成比)会与阻抗变换值相同:

此时,若漏电感Lk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与Choke Coil Le以串联方式连接则会有等效的功能。在设计电路上,工业会中实际测量所得的漏电感较具实用性。
各自的线圈的自感L1,L2与工业会中实际测量且定义的漏电感的关系如下:

工业会中实际测量且定义的漏电感Lk与电气学会定义的漏电感Le的关系如下:

一般变压器的漏电感因为会导致变压器输出电压降低,所以较不为乐见,但可积极利用电流通过时电压下降的特性,使变压器有较大的漏电感,主要可应用在具有负性阻抗特性的萤光灯,霓虹灯,以及其他的放电灯的电流镇流器,弧形溶接的镇流器,微波炉的微波真空管的镇流器等。漏磁变压器,谐振变压器的用途非常多。

此外,次级线圈中与谐振电容并联,使次级侧的漏电感,电容成分产生谐振的谐振变压器可应用在萤光灯电子式镇流器(Inverter),霓虹灯电子镇流器,冷阴极管Inverter或特斯拉线圈中。

相关

  • 维京人维京人(古诺斯语:víkingr)是诺尔斯人的一支(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是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不列颠群岛的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
  • 核酸酶核酸酶(英语:nuclease)是以核酸为底物,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的一类酶。脂酶(胆盐依赖性脂酶、胃脂肪酶/舌脂肪酶、胰脂肪酶、溶酶体酸性脂肪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内皮脂肪酶、肝
  • 东圣吉16号事件东圣吉16号事件是一起渔业纠纷事件,发生于2016年4月25日,屏东琉球籍渔船“东圣吉16号”在冲之鸟礁(日方称“冲之鸟岛”)东南东约150海里(280千米)国际水域作业时遭到日本公务船扣
  • 特雷津泰雷津(捷克语:Terezín;德语:Theresienstadt,泰雷辛施塔特)是捷克的城镇,位于该国西北部奥赫热河畔,距离利托梅日采3公里,由乌斯季州负责管辖,面积13.5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50米,2007年
  • 雨海代在月球地质时代里,雨海代发生于38亿5千万年前至38亿年前之间,接续于酒海纪之后,内太阳系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即在此一时期。早雨海世是形成雨海的撞击发生在此一时期刚开始的时
  • 陆瑜 (明朝)陆瑜(1410年-1486年),字廷玉,号省庵,浙江鄞县城内月湖边人。明朝政治人物。浙江乡试中举。宣德八年(1433年)参加癸丑科会试,得贡士第五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十二名,授刑部山西
  • 程国仁程国仁(1764年-1824年),字济棠,号鹤樵,河南商城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生,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督广东学政,状元林召棠是其门生,历官都察副御史
  • 乔治·拉科夫乔治·拉科夫(英语:George P. Lakoff)是一名美国认知语言学家,现任柏克莱加州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拉科夫首先对隐喻在人类认知上的作用做出了理解,并对隐喻在语言上产生的影响做出
  • 施伯谟施祖皋(1881年-1940年),字伯谟,江苏崇明县(在今上海市境)人,清代末科贡生,民国时期词学家,中华书局新加坡分局经理。琵琶博士施予龄的堂兄。1881年,施伯谟生于江苏崇明县小竖河镇令风旗
  • 伊丽莎白·多尔伊丽莎白·多尔(英语:Elizabeth Dole,1936年7月29日-),美国共和党籍政治人物、作家。她曾在罗纳德·里根与乔治·H·W·布什政府中任职,并担任过联邦参议员。多尔毕业于杜克大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