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学

✍ dations ◷ 2025-05-11 01:16:28 #化学分支,核化学

核化学(英语:Nuclear chemistry,又称为核子化学)是研究原子核(稳定性和放射性)的反应、性质、结构、分离、鉴定等的一门学科。例如,研究不同的次原子粒子怎样共同形成一个原子核以及研究原子核之中的物质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在威廉·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很多科学家开始研究把放射线离子化。他们的其中之一就是亨利·贝克勒,他研究磷光与相片板变黑的关系。当贝克勒(在法国工作)发现这个时,没有其他能量来源,铀产生了射线可以令相片板变黑,放射线被发现。玛丽亚·居里(在巴黎工作)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从铀离析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他们用辐射来识别哪一种是化学离析后放射线的光束;他们把铀离析至各不同已知的化学元素,并量度各元素的放射线。之后他们试图更进一步地离析这些放射性级分去离析一种更活跃的更小的级分。就这样他们离析出了钋和镭。大约1901年,人们发现吸收过多辐射会在人体造成伤害,贝克勒常在袋中带着一个镭的样本,他吸收了过多辐射,因而造成辐射灼伤。

释放α粒子(He-4原子核),核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
2 92 38 U 2 90 34 Th + 2 4 He {\displaystyle {}^{2}{}_{92}^{38}{\hbox{U}}\;\to \;{}^{2}{}_{90}^{34}{\hbox{Th}}\;+\;{}_{2}^{4}{\hbox{He}}}

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和中微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β粒子即为高速电子,衰变之后核电荷数升高1,质量数不变。
Cs-137 _ _ -> Ba-137 + e- + !ve Na-22 _ _ -> Ne-22 + e+ + ve

释放正电子的衰变。衰变之后,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改变。从原子核释放出来的正电子极易与核外的电子相撞和湮灭,从而变为2个光子。医学上常常利用锝发生正电子衰变所获得的光子流来检测血流。

电子捕获,又称逆β衰变或K层俘获。电子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和反电中微子,质量数不变,原子序减少1。

最早的人工核反应是卢瑟福于1919年用Po-214释放的α粒子轰击N-14所完成的。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利用人工核反应制得了P-30,这是自然界中所不存在的磷的同位素。夫妇二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P-30亦会发生正电子衰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生物学家卡尔文利用C-14来研究光合作用中的碳的动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利用C-14等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测定年代,对于考古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核裂变,是指由较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两个轻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原子核的核反应。

原子核所具有的质子数于中子数均为偶数时,更为稳定。

原子核分解成为其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所需要的能量。

相关

  • 结构主义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1995年芝加哥热浪1995年芝加哥热浪为期五天、发生在美国,导致700多名市民中暑致死的热浪。这是目前被认为在美国历史上是该地区最恶劣的天气自然灾害。气温飙升至历史新高在七月最热的天气出
  • 卡雷尔亚历克西·卡雷尔(法语:Alexis Carrel,1873年6月28日-1944年11月5日),法国外科医生、生物学家与优生学家。在1912年因为对于血管以及器官移植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
  •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可以称为复层鳞状上皮,由不同层数的细胞所组成,其细胞形状由底部的立方状逐渐转变成表面的扁平状。基底细胞可持续分裂,新形成的细胞会逐渐推向游离表面,之后便会
  • 灸术在古代中国,艾草就已是重要的民生植物。通常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
  • 克里斯蒂安四世克里斯蒂安四世(丹麦语:Christian IV. 1577年4月12日-1648年2月28日)出身于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王和挪威国王(1588年-1648年在位)。他被认为是丹麦历史上最成功的君主之一。在他
  • 布氏姜片虫布氏姜片虫(学名: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是一种外观极像薄切姜片的中、大型寄生虫。为完成一代生活,这种虫必须在环境适当的淡水螺体内发育,再以常见的水生植物作第二轮的
  • 汉代汉代音系,是指公元一、二世纪的汉朝时期的上古汉语(中原汉语,即官方语言)的音韵体系。“汉语”之名也由此而来。汉朝前期的西汉在时间上距离秦朝不远,而现有历史资料无法充分考证
  • 林本坚林本坚 (英语:Burn-Jeng Lin, 1942年-)是一位台湾电机工程师。1942年出生于越南,后1959年进入国立新竹高级中学,1963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后留学美国,197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
  • M24霞飞M24霞飞(英语:M24 Chaffee)为一款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服役的轻型坦克,并且使用于韩战。本坦克是以拥有“美国装甲兵之父”头衔的小阿德纳·霞飞将军作为命名。1942年北非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