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伊瓜苏瀑布
✍ dations ◷ 2025-07-18 17:02:00 #伊瓜苏瀑布
伊瓜苏瀑布(葡萄牙语:Cataratas do Iguaçu,西班牙语:Cataratas del Iguazú,当地的瓜拉尼语意为“大水”)是由位于巴西巴拉那州和阿根廷边界上的伊瓜苏河从巴西高原辉绿岩悬崖上落入巴拉那峡谷形成的瀑布。现时成为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伊瓜苏瀑布与东非维多利亚瀑布及美加的尼加拉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伊瓜苏瀑布实为一组瀑布群,由275股大小瀑布或急流组成,总宽度2.7公里,比尼亚加拉瀑布宽4倍,落差由平均60米至最高82米。年均流量1,750立方米/秒,雨季时瀑布最大流量为12,750立方米/秒,这时大小飞瀑也汇合成一个马蹄形大瀑布。伊瓜苏瀑布群位于伊瓜苏河上。伊瓜苏河在与巴拉那河会合前的约23公里前有一段高崖,因而造成落差为72米的瀑布群。其实,此高崖的成因是由于巴拉那河的河谷是由南至北走,而伊瓜苏河的河床岩层却正好与巴拉那河垂直。因此,巴拉那河承受的河水冲刷远较伊瓜苏河高。在积年累月的侵蚀下,巴拉那河渐渐变得越来越低,从而造成宽达2700米的伊瓜苏瀑布群的形成。伊瓜苏瀑布群所在的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和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国先后在1984年及1986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自此巴西政府当局在1990年代末开始发展该瀑布为旅游区,亦吸引到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约20公里长的游览栈道,铺设了电气铁路,旅游设施焕然一新。由于旅游业带旺经济,由伊瓜苏瀑布地区附近的伊瓜苏河口一带辐射开去的三国边境地区:包括巴西的伊瓜苏市(Foz do Iguaçu)、阿根廷的伊瓜苏港市(Puerto Iguazú)及巴拉圭的东方市(Ciudad del Este),都有受惠于日渐增长的旅客量。关于伊瓜苏瀑布,当地有流传着以下两个传说:
相关
- 脐带绕颈脐带绕颈(nuchal cord)是指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时,发生脐带缠绕在胎儿颈部的情形。脐带绕颈的胎儿出生后,可能很快就会出现脸色发黑、面部瘀青及眼白布有血丝(英语:subconjunctival b
- 肾皮质坏死肾皮质坏死(Renal cortical necrosis、RCN,弥漫性双侧肾皮质坏死(diffuse bilateral renal cortical necrosis、BRCN)、,弥漫性皮质坏死(diffuse cortical necrosis)、急性皮
- 热污染热污染是指人类活动造成水温的不正常上升。工厂或发电厂使用水作为冷冻剂,用完后排出海洋或河流。虽然这些水未必含有害物质,并未造成水污染,但其高温却会影响水中的生态。
- 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Francisco de Vitoria, Francisci de Victoria,(1480年-1546年))西班牙神学家,萨拉曼卡学派始祖。
- 脸脸(“脸”通“面”、脸又称脸孔、脸庞、颜脸)是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觉器官的集合。脸通常位于头部的正面,而且通常只有一个。脸的范围约为额至颔。包括额、眉、睫毛、眼、鼻、耳
- 物种起源《物种起源》(英语: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或物种源始,全称《论处在生存竞争中的物种之起源(源于自然选择或者对偏好种族的保存)》(英语: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
- 许霍·德弗里斯许霍·马里·德弗里斯(Hugo Marie de Vries,荷兰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天体粒子粒子天体物理学(英语:Particle astrophysics)或天体粒子物理学(英语:Astroparticle physics),是粒子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基本粒子的天文学的起源及其与有关的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
-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法语: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国的一段社会激进与政治动荡的时期,对于法国历史以及全欧洲都留下深刻广泛影响。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
- U铀的是一个天然放射性元素,没有任何稳定的同位素,但是有两个同位素拥有非常长的半衰期,分别是铀-235和铀-238,其与衰变产物铀-234分布在地壳中,其数量也不少。存于自然界的铀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