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巡航

✍ dations ◷ 2025-08-08 13:53:17 #航空术语

超音速巡航(英语:Supercruise),指在平飞状态下长时间维持超音速飞行,就算是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

50年代,第一架能够维持水平超音速巡航飞行的是英国航太的闪电式战斗机。但这里有超音速多少巡航的问题。早期的闪电式战斗机在不开后燃器加力的情况下,勉强能达到并维持1.02马赫,若使用后燃器虽能达到更高速度,引擎却会过热,数分钟后不得不中断超巡以待引擎冷却。此时各国战机和轰炸机只需要在接近目标的数分钟内保持高超音速,对超巡并无需求。

步入60年代,冷战铁幕拉开,美国面对苏联广阔的领土,认为首轮轰炸机超巡很有必要,因此开发了B-58中型轰炸机,具备连续使用后燃器能力,能以2倍音速连续巡航。由于必须开启后燃器才能维持超音速,燃料耗损极为巨大,可达一般状态的数十倍之多,非常不经济,因此计划中的B-58由美国起飞超巡轰炸苏联境内目标,需在苏联周边盟国空中加油2-4次之多。后来的XB-70轰炸机也秉承这个设计概念,将超巡速度又进一步提高至3倍音速,虽设计了巨大的油箱,航程仍然有限,亦需在盟国加油后才能深入苏联。

作为铁幕另一边的苏联则针锋相对开发了可超巡的MiG-25(米格-25)截击机,可以2.5-2.8倍音速连续使用后燃器超巡,为此在引擎舱内壁镀有20公斤的银,以减弱持续燃烧的后燃器的高温对机体的影响。同样此高超音速巡航极为耗油,除去起降阶段,约16吨燃料只能维持约40分钟,不过MiG-25作为区域截击机并不需要上千公里远程飞行,只要高速逼近B-58或XB-70,为其所载的每枚近半吨的R-40空空导弹带来有利的射击条件即可。

于是出现了美国制造超巡轰炸机,苏联制造超巡截击机的场景。另外,也有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 SR-71侦察机是设计成在高速下会关闭燃烧室的通道,而将所有气流都送往后燃器,也就是直接以后燃器做为动力来源的半冲压引擎模式。这个设计使燃油经济性提高,在其铆接钛合金机身经热身止漏并空中加油后,约45吨燃料可维持约1小时15分钟3.2马赫超巡,但引擎极不稳定,导致SR-71尽管在地勤和飞行员制度上严格管理,还是平均2815飞行小时即有1架坠毁。

70年代后随着洲际弹道导弹日趋完善稳定,超巡轰炸机被放弃或取消,此时的战斗机也没有了超巡必要,转向以缠斗的常规空战为主,回归到后燃器只需工作5-10分钟的状态。这样亦导致了1990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各种战机均无法跟踪伊拉克以超巡飞行的MiG-25,又因己方机群密集不能贸然远距离发射导弹,结果被MiG-25找到机会后击落一架F-18。

80年代,由于现代引擎技术的提升,使得不开后燃器进行超音速巡航已经成为可能,在美国空军于1987年提出的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计划中,即将此一能力列为必备要求之一。但ATF将超巡定义为不开加力以1.5倍音速飞行30分钟,若按此标准,闪电式战斗机,XB-70,米格25/31,SR-71,协和号,Tu-144均不能算超巡机种。

目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战斗机有:前苏联的MiG-31截击机,美国ATF计划中胜出的F-22战斗机和落败的YF-23战斗机,空载状态的欧洲台风战斗机等。未来,装备涡扇15(目前是涡扇10)引擎的中国J-20战斗机和装备产品30引擎的俄罗斯Su-57战斗机也将拥有此能力。

至于大型的民航机和轰炸机要超音速巡航较易,因为其较大的机体可以载更多燃料,而且引擎的冷却较易解决,早如XB-70轰炸机、协和式客机、Tu-144客机都做到连续使用后燃器超巡的,但所引起的噪音问题却较难解决,而实际应用较少。

相关

  • EURISO 4217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用以表示货币或资金名称。其标准共分为三个表:这些列表由瑞士SIX银行同业结算公司代表ISO和瑞士标准化协会负责维护。ISO 4217代码
  • 醌是含有共轭环己二烯二酮或环己二烯二亚甲基结构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大部分的醌都是α,β-不饱和酮,且为非芳香、有颜色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醌是苯醌,包括对苯醌(1,4-苯醌
  • 高屏大桥高屏大桥为台湾跨越高屏溪的桥梁之一,由公路总局管辖,属于台1线的一部分,是往来高雄市与屏东县的重要交通要道,与里岭大桥、万大大桥、与双园大桥同视为高屏地区的四座主要桥梁(
  • 正七边形镶嵌在几何学中,正七边形镶嵌(英语:Heptagonal tiling)是一种由正七边形拼合,并且将正七边形重复排列组合,并让图形完全拼合,而且没有空隙或重叠的几何构造。正七边形镶嵌是一种双曲正
  • 迦楼罗 (佛教)迦楼罗(梵语:गरुड,转写:Garuḍa;巴利语:Garuḷa),又音译作揭路荼、迦娄罗、蘗噜拏、羯路荼、迦留罗、迦喽荼,伽楼罗、誐噜拏,汉译大鹏金翅鸟、金翅鸟、妙翅鸟、大鹏仙,原是印度神话
  • 卡尔·冯·奥西茨基卡尔·冯·奥西茨基(德语:Carl von Ossietzky;1889年10月3日-1938年5月4日;又译:奥西埃茨基、奥西耶茨基)是一位魏玛和纳粹时期德国的记者、作家、和平主义者,他于1933年被纳粹德国
  • 朝日放送集团控股朝日放送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日语:朝日放送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あさひほうそう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英语:Asahi Broadcasting Group Holdings Corporatio
  • 西斯托·杜兰-巴连·科多韦斯Eduardo Peña (1995年-1996年)西斯托·阿方索·杜兰-巴连·科多韦斯(Sixto Durán Ballén Cordovez,1921年7月14日-2016年11月15日)是厄瓜多尔总统。杜兰-巴连美国哥伦比亚大
  • 蒂莫西·赫顿蒂莫西·赫顿(英语:Timothy Tarquin Hutton,1960年8月16日-)是美国的一位演员和导演。他是奥斯卡奖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获得者,在他20岁时就凭借《凡夫俗子》中的Conra
  • 奥斯曼加齐大桥奥斯曼加齐大桥(土耳其语:Osman Gazi Köprüsü)是一座横越伊兹密特湾的悬索桥,桥梁将湾岸北部的城市盖布泽与南部的亚洛瓦省连接起来,为O-5公路(英语:Otoyol 5)建设的一环,2016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