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侍桁

✍ dations ◷ 2025-09-09 22:11:21 #1908年出生,1987年逝世,韩姓,天津人,中华民国翻译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翻译家,中国翻译协会名誉理事

韩侍桁(1908年3月2日-1987年),原名韩云浦,笔名侍桁、东声、索夫等,男,天津人,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韩侍桁早年毕业于天津同文书院,曾留学日本。1930年参加“左联”,次年执教于广东中山大学任教授。1934年起,韩侍桁任中山文化教育馆特约编译,1937年后任中央通讯社特约战地记者和该社总编辑室编审。1942年任重庆文风书局总编。1944年创办国际文化服务社。

他在1930年代曾写作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辑有《文学评论集》、《参差集》、《浅见集》。在批评作家作品和讨论“大众文艺”、“第三种人”等问题时,与某些左翼文学工作者乃至鲁迅展开论争。1933年侍桁发表《文坛上的新人》,对臧克家,徐转蓬,沙汀,艾芜,金丁以及黑婴六位年轻作家进行了评论在《曹雪芹写死》一文中,韩侍桁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每临到死的场面,却总能避免过份地伤感,使死不失却了它的严肃性。 这一点,我认为是这作者的成功,而这在中国的旧文学里,也是比较独特的例子。”

韩侍桁早期的译作主要有1929年翻译的《现代日本小说》、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之主潮》、《红字》(1940),1949年之后韩侍桁任齐鲁大学教授,以后先后在上海编译所,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专门从事文学翻译。常和文学和翻译同好,比如李青崖、施蛰存、刘大杰、余上沅、罗玉君、邵洵美等聚会。晚期译作主要有《雪国》(1981)、《你往何处去》(1959),《妇女乐园》(1980)等。

相关

  • 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发育异常发育不良(英语:Dysplasia)也称为发育异常,是病理学的词语,是指生物组织发育时的异常,或是上皮部位在分化及发育的问题(上皮发育不良(英语:epithelial dysplasia))。像髋关节发育不全症(
  • 自然对数自然对数(英语:Natural logarithm)为以数学常数e为底数的对数函数,标记作 ln ⁡ x {\displaystyle \ln x} 或
  • Tunnels隧道协议(英语:Tunneling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在其中,使用一种网络协议(发送协议),将另一个不同的网络协议,封装在负载部分。使用隧道的原因是在不兼容的网络上传输数据,或在不安
  • 卡尔·冯·马修斯卡尔·冯·马齐乌斯(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菲利普·冯·马齐乌斯,德语:Carl Friedrich Philipp von Martius,1794年4月17日-1868年12月13日),是德国植物学家和探险家。他出生于埃
  • span class=nowrapTb(NOsub3/sub)sub3/sub/span硝酸铽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b(NO3)3。硝酸铽可以将三氧化二铽、氢氧化铽或碳酸铽溶于硝酸得到:所得溶液经过小心蒸发可以得到水合硝酸铽,其中六水合物最常见。水合硝酸铽
  • 第九大道第九大道/哥伦布大道(Columbus Avenue)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西部的一条南北走向道路,全线单向南行。第九大道始于西14街南面西村的Gansevoort街,向北经过45个街块,到西59街,然后和上
  •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安东尼‧菲利普斯·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光学显微镜与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
  • 红水银红水银(Red Mercury,或称红汞)是一种虚构的物质,传闻为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通过纯水银和氧化汞锑放置在核反应堆内辐照二十天,则制造出的这种呈红色的廉价但辐射度极高的物料。传
  • 萨德勒斯萨德勒斯(Saddlers)是加勒比海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基茨岛圣约翰卡皮斯特莱区的最大城镇,与迪耶普湾镇同时作为该区的首府,位于该岛西北海岸,2012年人口1,2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