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灭绝事件

✍ dations ◷ 2025-08-07 22:02:00 #全新世灭绝事件
全新世灭绝事件是于现今的全新世所发生广泛及持续的灭绝或生物集群灭绝事件,被广泛视为第六次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前五次分别是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以及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因此又被称作第六次大灭绝。涉及的灭绝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动物的科,如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及节肢动物,大部分灭绝都是在雨林内发生。于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就列出了784个已灭绝物种。不过,有很多实际灭绝的物种都没有记录,一些科学家估计于20世纪,就已有200万个物种实际灭绝。根据物种面积曲线估计,每年就有达14万个物种灭绝。广义来说,全新世灭绝事件亦可包括发生在更新世-全新世之间的第四纪灭绝事件(或称冰河时期灭绝事件)。自一万年前,人类发展及散布开始后造成巨型动物群消失。是次灭绝事件并非源自气候的转变或人类人口过多。不过全新世灭绝事件则延伸至现今的21世纪。就全新世灭绝事件应否包揽近期的灭绝事件,或是只视为单一事件而并未有共识。近期的灭绝时件也包含了植物的灭绝。整体而言,这次事件的特征就是人为成因的出现及发生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而这一次的灭绝事件,即使以最保守的方法估算,仍是众多次灭绝事件中最快的一次。人类文明诞生至今造成了83%的野生动物的灭绝。第四纪灭绝事件或冰河时期灭绝事件的特征是很多重于40公斤的巨型动物群的灭绝。就大型哺乳动物而言,在北美洲就有33种灭绝;南美洲有46种;澳洲有15种;欧洲有7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2种。差不多所有源自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重于100公斤),包括在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中迁往北美洲的也都灭绝了。各大洲中只有南美洲及澳州涉及科以上分类的灭绝。第四纪灭绝事件的成因有两个主要的假说:气候转变及史前杀戮假说。自前1500年,在波利尼西亚人到达后就有几个物种消失:基于考古学及古生物学在70个不同岛屿发掘的研究发现,大量的物种因人类自3万年前在俾斯麦群岛及所罗门群岛横渡太平洋而灭绝。估计在太平洋就有约2000种鸟类因人类的到达而灭绝。这些物种包括:自前1世纪及1世纪人类到达后,差不多所有岛内的巨型动物群都已灭绝,包括:自前1500年起,人类在岛内居住后就有以下物种灭绝:现今物种灭绝的速度估计是地球演化年代平均灭绝速度的100倍。巨型动物群的灭绝一直持续至21世纪。现代的灭绝事件基本上是人类造成的直接影响。灭绝率已因培养在野外灭绝的物种(如麋鹿)及保存了在生态上已灭绝的物种(如大熊猫、苏门答腊犀牛及黑足鼬)等而得到舒缓。一些知名的灭绝动物如下:很多鸟类也因人类活动而消失,尤其是那些岛内的特有种和不能飞的鸟类。较知名的物种如下:艾德华·威尔森(E.O. Wilson)以现今人类破坏环境的频率计算,估计有一半的物种会于2100年消失。美国科学促进会前主席彼得·雷文(Peter Raven)指出人类所引发生物的灭绝及物种的永久消失,远超于历史所造成的几百倍,于21世纪末将失去大部分物种。现今的生物集群灭绝都是与人类有关,如伐林及其他破坏栖息地的行为、猎杀及煮食、引入非原住的物种、污染及气候转变。联合国亦指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世界正面临另一更坏的时期。所有以往的灭绝事件都是因天然的地质问题,而最短的地质年代也是由数十万至数百万年计算。那些事件可能与一些突发事年所引起,如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复杂的生态相互关系亦令事件恶化。上一次冰河时期巨型动物群的消失也未知是否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有关。人类活动导致动物及植物的灭绝可以追溯至更新世晚期。人为因素导致的灭绝事件,与及一些预计的事件,都被指为“人类世灭绝事件”或“人类世集群灭绝”。虽然现今的灭绝事件都有纪录,但其命名却不同。人类世一词就并没有正式的定义,一些会用来指现今及预计发生的灭绝事件。全新世及人类世的界线也不明确,一些学者会将人类影响气候的时期算计在内,其他的则以工业革命为界。于更新世晚期巨型草食性动物灭绝的成因有两个假说:气候转变及早期人类对生态的影响。为了猎杀反刍动物及抵抗肉食性或食腐动物而烧毁一些栖息地,都令草食性动物的生存受到影响。距今百万年前

相关

  •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级、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类动物,属于原生生物当中较接近动物的一类,简称原虫。身体由单个细胞所构成,因此也被称为单细胞动物。多营自由生活,也有的生活在
  • 最高法报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报告(英语:United States Reports)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所审理过所有案件的官方报告。其标注方式一般会简写为:卷次+U.S.+起始页码+(年代)。比如说,著名的《纽约
  • 苯海索苯海索(英语:Trihexyphenidyl;或 英语:Benzhexol,亦称为三己芬迪或安坦)是一种主要用来减轻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属抗蕈毒碱药物。著名品牌有“Artane”,其锭剂在台湾的中文名为“阿丹
  • 联氨、联胺、二氮烷或.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
  • 古英语古英语(古英语:Ænglisc,英语:Old English)或盎格鲁-撒克逊语(英语:Anglo-Saxon)是指从449年到1066年间在对应于今天英格兰和苏格兰东南部的人说的英语。古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和古弗
  • 戴维·玻姆戴维·玻姆(英语:David Bohm,1917年12月20日-1992年10月27日),英籍美国物理学家,对量子力学有突出的贡献,并曾参与曼哈顿工程。1917年12月20日,戴维·玻姆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他的
  •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指阐述酸、碱及酸碱反应本质的各种理论。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拉瓦锡是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人。他在1776年左右提出一套酸碱理论。在那时,强酸主要
  • 烷基化抗肿瘤剂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或烷基化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使烷基转移到其他分子上,此过程称为烷基化。烷化剂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可用来当作化学武器,如芥子气。一般也应用于炼油、
  • 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是所有机械式地用物理探针在样本上扫描移动以探测样本影像的显微镜的统称。其影像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探针的大小〔通常在纳米的范
  • 贝特曼原理生物学上,贝特曼原理指的是雌性通常在生育时比雄性投入更多能量,因此在多数物种中雌性必须操作有限的资源而趋于被动,雄性将为争夺她们而竞争。该理论是以英国遗传学家安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