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祖泉

✍ dations ◷ 2025-08-07 22:28:54 #蔡祖泉

蔡祖泉(1924年11月-2009年7月17日),男,浙江余杭人,中国电光源研究领域专家。人称“中国的爱迪生”、“中国照明之父”、“中国电光源之父”。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中国轻工业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副理事长、上海照明学会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

1924年11月生。抗日战争时期,到中法药厂(延安制药厂)玻璃制造车间当学徒,生产玻璃药水瓶。194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上海药厂工作。

1952年到复旦大学工作,1961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9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经蔡祖泉提议,复旦大学开设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系。1987年,推动成立中国照明学会。1992年退休后,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照明协会理事长等。2007年,在蔡祖泉直接推动下,国际电光源学术讨论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

2009年7月17日病逝。

1963年研制成功高压汞灯;1964年研制成功1000瓦卤钨灯,此后研制出脉冲氙灯、氢弧灯、氪光谱灯、超高压强氙灯、充碘石英钨丝灯、超高压强汞灯等。1985年起,开发系列节能荧光灯。

1960年代被树为上海的革新标兵和劳摸标兵,后获国家科委推广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防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奖。

编著《电光源原理引论》、《光源电器原理及其应用》、《实用霓虹灯技术》等。

2018年2月12日,蔡祖泉铜像在复旦大学揭幕。

相关

  • 脱铁杆菌门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是一类通过专性或兼性厌氧代谢获得能量的细菌,可利用多种电子受体。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 妹或妹妹(中国古代又称女弟、娣)是对年纪比自己小且和自己同父母所生的女性的称呼,是与姊相对的概念。一些ACG作品中的部分女性角色具有“妹妹”的属性(简称“妹属性”),包括有血
  • 马其顿共和国国家银行北马其顿共和国国家银行(马其顿语:Народна банка на 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 Narodna Banka na Republika Makedonija, NBRM)是北马其顿共和
  • 作业 (电脑)在计算机科学中,作业(英语:task),又译为工作、任务,是在存储器中的一组程序指令。它包括了一段虚拟定址空间标签页,与操作系统资源,提供线程运行的空间。有时候,它与行程被认为是同义
  • 张乃璜张乃璜(1914年-1938年),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前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战争,担任八
  • 何氏语林《何氏语林》,简称《语林》,三十卷,明代何良俊编撰。《何氏语林》书名因袭裴启《语林》,采辑两汉至元代文人的言行。全书分三十八门,其中三十六门全依《世说新语》之旧例,意在模仿
  • 班诺·莫伊赛维奇班诺·莫伊赛维奇 CBE(Benno Moiseiwitsch 1890年2月22日-1963年4月9日)是一名俄裔英国钢琴家,以演绎浪漫时代末期音乐(特别是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的作品)而知名。他出生于俄罗斯
  • 澳洲木蝎澳洲木蝎(学名:),一般称为森林蝎(forest scorpion)或者木蝎(wood scorpion),是原产于东南澳洲的一种蝎子。通常大约有25-40 mm长。外观色泽包括各种不同的棕色深浅形别。它的躯干颜色由奶油黄到橙棕色再夹以暗棕色的斑驳色彩。而足部为黄色夹以暗棕色之色素。被发现于南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ACT及塔斯曼尼亚。澳洲木蝎也是塔斯曼尼亚唯一被发现到的蝎子。受孕在冬天之前,而生产通常在夏季。母蝎子每胎生下约20到30只小蝎子、生产过程历时约几个钟头。小蝎子出生后为白色且身
  • 虫之歌《虫之歌》是岩井恭平于角川Sneaker文库连载的日本轻小说,由LLO负责插画。台湾中文版由台湾角川代理。2007年5月于月刊少年ACE连载漫画版,并于同年7月于卫星频道WOWOW放映电视动画。外传名为《虫之歌bug》,以短篇形式发表。掠夺人类梦想,给予附虫者超能力的虫出现十年之久。而在这个绝望的世界里,正在开始著一段少年与少女邂逅的故事。行为怪异,只会说:哔哩哔哩、哔哩哔哩而不会说正常的话语。受到茶深的能力导致能力更尽一步进化,利用能力把地下水渠跟其他金属融合压缩,形成一把带有高压电流足足几十吨的长枪击
  • 安诗一安诗一(英语:An Shiyi,1992年10月1日-),青年诗人,新加坡锡山文艺中心理事。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三分之一》,合著有《舞墨文苑七友集》。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散见于《新华文学》、《新加坡文艺》、《锡山文艺》、《赤道风》等文学刊物。生于中国北方的一座小城,十六岁独自来到新加坡求学。曾就读于新加坡东林中学、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2018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修汉学、副修汉语),获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同年获研究生奖学金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