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

✍ dations ◷ 2025-07-18 07:59:36 #弥撒
弥撒(拉丁语:Missa),又称感恩祭(拉丁语:Eucharistia, Synaxis),是天主教会拉丁礼的祭祀仪式。旧天主教会、圣公会及大部分的路德会高派教会的礼仪也跟弥撒大同小异。在东方教会中,是指与罗马教廷完全共融的圣餐礼。“弥撒”的拉丁文原文“missa”(解散之意),是由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Ite, missa est”(拉丁文),即“仪式结束,你们离开吧”而来。天主教会在特伦托大公会议中重申了传统天主教徒的教导,即相信弥撒是以不血腥的方式达成与耶稣受难相同的奉献:“所奉献的是相同的,现在透过祭司奉献的祭品,那时在十字架上献身。不同只在于奉献的方式。因为那时以血腥方式在在十字架上献身的基督在弥撒中再次以不血腥的方式奉献...此奉献确实赎罪”。会议宣称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建立了弥撒:“他以葡萄酒和面包的表像向他的父亲天主圣父奉献了他的血与肉,并且透过这些东西,他给与他的使徒他的血与肉,然后组建了新约祭司;经由说:“这样做来纪念我”,他命令他们和后继祭司奉献这些东西;就和天主教会一直以来理解和教导的一样。”在大公会议中,明确指出:“借着饼与酒的被祝圣,饼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我主基督身体的实体;酒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祂宝血的实体。这种转变,天主教会恰当地、正确地称之为饼酒的实体转变。”,这转变称为变质说,使整个基督,体血,灵魂和神性,是真正地包含在共融圣事中。弥撒开始时,全体站立,咏唱进台咏(进堂圣歌),主祭者与辅祭者在歌声中走进祭台。成圣体圣血:主祭者覆述圣经经文,呼求圣神,祝圣祭台上的饼酒,使其成为耶稣基督的身体和宝血。信众于祝圣后欢呼期待基督光荣地再临。 圣三颂:主祭者颂念光荣天主圣三的祷词,信众回应“阿们”。主祭者在弥撒最后,全体站立,主祭者对会众进行降福礼,并派遣参与弥撒者向世人传播福音。所有仪式结束后,主祭者宣布:“弥撒礼成”,全体答:“感谢天主”后咏唱礼成咏(礼成圣歌),主祭者与辅祭者在歌声中走出祭台,会众解散。旧天主教会、圣公会及大部分的路德会高派教会的礼仪也跟罗马天主教会的弥撒大同少异。

相关

  •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拉丁语:Duodenum)是多数高等脊椎动物小肠的始段。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拥有十二指肠。鱼的十二指肠不明显,有时用前肠或近侧小肠称呼。哺乳动物的小肠可能是吸收铁的
  • H10N7H10N7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有时称为禽流感)的亚种。在2004年,埃及首次爆发有人类感染的H10N7疫症。此次爆发感染了一些伊斯梅利亚的居民,包括两个一岁的婴儿和有一个孩子的家禽商
  • 管理水管理是在水文政策与法律之下对于水资源的计划、开发、分配、运输以及适当利用的过程。它有以下几种含意:
  • At4f14 5d10 6s2 6p52, 8, 18, 32, 18, 7蒸气压主条目:砹的同位素砹(Astatine,台湾译作砈,旧讹作“鈪”、“銰”)是一种具有极高放射性的化学元素,符号为At,原子序为85。地球上所有的
  • LispLisp(历史上拼写为LISP)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家族,有独特和完全括号的前缀符号表示法。起源于公元1958年,是现今第二悠久而仍广泛使用的高端编程语言。只有FORTRAN编
  • 加夫里尔·伊里扎洛夫加夫里尔·阿布拉莫维奇·伊里扎洛夫(俄语:Гавриил Абрамович Илизаров,1921年-1992年),俄罗斯科学家,医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伊里扎洛夫固定器用于肢
  • 波罗的地盾波罗的地盾(或称为芬挪斯堪地盾,Baltic Shield或Fennoscandian Shield)是位于欧洲大陆北部的前寒武纪地质露出区,是欧洲最古老的地质区域之一。波罗的地盾基本分为5个区域—瑞典
  • 石灰石石灰岩(灰石)(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碳酸钙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生物骨
  • CaFsub2/sub氟化钙(化学式:CaF2)是钙的氟化物,为白色晶体,难溶于水,单晶是透明的。它是萤石矿物的主要成分,也是氟元素的主要来源,可用于制取氟化氢、氟气、氟化物等重要化学试剂,年产量达50万吨
  • 蛋白质合成GTP酶蛋白质合成GTP酶(英语:Protein-synthesizing GTPases,EC 3.6.5.3)是指许多参与mRNA翻译为蛋白质的起始因子(IF)、延伸因子(EF)和释放因子(RF),其系统名为GTP phosphohydrolase (mRNA-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