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科利兹利流行病(英文:Cocoliztli epidemics),或科科利兹特利流行病,是对16世纪发生在南美洲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地区)流行病疫情的总称。 疫情的病因不明,可能包含有多种流行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烧和耳鼻流血,当地的阿兹特克人将此病称为“科科利兹特利(Cocoliztli)”,意味“瘟疫”(纳瓦特尔语)。
此次疫情分为两拨,共造成了700万 - 175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也是墨西哥历史上最严重的流行病疫情。 第一波疫情爆发于1545年-1548年间,造成死亡500万-1500万人(约80%的墨西哥人口);第二波疫情爆发于1576年-1578年间,造成死亡200万-250万人(约50%的墨西哥人口)。
有历史学家认为,该流行病可能是天花、斑疹伤寒或麻疹,但实际症状并不一致。 也有人认为是病毒性出血热,而当时严重的旱情加重了疫情。 当代科学研究认为,沙门氏菌感染症至少是科科利兹利流行病中的一种,由当时的欧洲殖民者带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