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列表

✍ dations ◷ 2025-08-08 02:04:13 #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列表

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列表收录在英国皇家海军内曾建造并服役或规划建造的所有战列巡洋舰。皇家海军曾建造完成17艘战列巡洋舰,其中的15艘最终在皇家海军麾下舰队服役,另有7艘在完成建造之前就被中止。此外,在这些战列巡洋舰中,有3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降为预备舰只,并最终改造成最早期的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

战列巡洋舰是英国海军上将约翰·费舍尔的创意,他发起建造世界上第一艘“全装重型火炮”(All-Big-Gun)战列舰“无畏”号,也就是后世无畏战列舰的先驱。此后他又设想一种装备战列舰舰炮的新型军舰。这种军舰比战列舰航速更快、排水量更小、装甲也更轻量,是为“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第一批三艘战列巡洋舰——无敌级早在1906年“无畏”号开始建造的时候就已经部署好研制和建造计划。

这种设计理念在行动中最为成功的是战列巡洋舰可以利用她们的高航速追击比自己更小型、防御力更弱的军舰。最好的例证就是在福克兰群岛战役中,尽管多次遭到德军炮击,但英军“无敌”号和“不屈”号(英语:HMS Inflexible (1907))还是在自身几乎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击沉德国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但她们在面对装甲更重型的舰只时就不那么顺利,1916年在日德兰海战中接连失去“无敌”号、“不倦”号(英语:HMS Indefatigable (1909))和“玛丽皇后”号(英语:HMS Queen Mary)就是明证。此役中,全部这三艘舰只都被德国海军重型战列巡洋舰击沉,而英军舰员未能有效阻止舰上大火蔓延到弹药库从而引发炮塔爆炸,也是造成舰只损失的原因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建造的战列巡洋舰中,无敌级和不倦级的水线以上装甲厚度为6英寸(152毫米),装备有8门12英寸(305毫米)的舰炮,最高航速为25节(46千米每小时;29英里每小时)。更先进的战列巡洋舰——两艘雄狮级战列巡洋舰、“玛丽皇后”号以及“虎”号——都装备9英寸(229毫米)厚的水线装甲带,航速超过28节(52千米每小时;32英里每小时),并配备有8门13.5英寸(343毫米)大炮。1914年底,费舍尔海军上将第二次被任命为第一海务大臣,从此开始声望级和勇敢级的战时建造工程。这些舰级装备有4到6门15英寸(381毫米)舰炮,但是她们的装甲比一般战列舰轻薄,从而换取出色的航速,也使得她们轮番成为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主力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在一战进行期间建造完成的,但是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该舰经过大量的重新设计,使用更多的装甲,以至于直到战后才完工。

一战结束后,英国计划建造G3级战列巡洋舰(英语:G3 battlecruiser),这种战列巡洋舰拥有与当时战列舰同级别的武器和装甲配置,只是在与重装战列舰和航速较慢的战列舰相比时才被分类为战列巡洋舰。由于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吨位限制,因此最终的建造工程被取消。在最初的9艘战列巡洋舰中,只有“虎”号战列巡洋舰自《华盛顿海军条约》和20世纪30年代后依旧幸存下来。三艘勇敢级战列巡洋舰在20世纪20年代被改装成航空母舰。“却敌”号、“声望”号和“胡德”号在二战中作为战列巡洋舰服役,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三舰都经历过大规模的改装。“胡德”号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被击沉,“却敌”号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被日军飞机击沉,“声望”号在二战后幸存下来并于1948年拆解。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是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该舰级设计类似于“无畏”号战列舰,但牺牲部分防护装甲并删除主炮台上的一座炮塔以换取4节(7.4千米每小时;4.6英里每小时)的航速提升。一战期间,该级舰只中的“不屈”号和“不挠”号(英语:HMS Indomitable (1907))参加在地中海追击德国海军“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的行动。不久之后,“不屈”号被召回英国本土。“不挠”号离开达达尼尔海峡,并在1914年剩下的时间里参与封锁德国船只的行动,之后返回英国。1914年底,“无敌”号和“不屈”号被派往南大西洋追捕德国海军东亚分舰队,并在福克兰群岛战役中将敌方摧毁。1915年初,“不挠”号参加北海的第一次多格尔沙洲海战,而“不屈”号则在加里波利海战的开始阶段遭到重创。“不屈”号和“不挠”号两舰组建为第3战列巡洋舰分舰队(英语:3rd Battlecruiser Squadron)参加日德兰海战。作为第2战列巡洋舰分舰队(英语:2nd Battlecruiser Squadron)旗舰的“无敌”号在战斗中因火炮弹药库爆炸而被摧毁,另外两艘姊妹舰在一战的剩余时间里也因公海舰队活跃度下降而改为执行巡逻任务。她们于1920年前后退役,并于退役两年后出售拆解。

(HMS Invincible)

(HMS Inflexible)

(HMS Indomitable)

不倦级的设计代表着对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适度改造,该级舰只的设计有更高的续航力,并通过延长舰体来改进舰舯部翼炮的跨甲板火力弧。和其前级一样,本级舰只的设计类似于当代无畏舰,但牺牲装甲保护和主炮组中的一个炮塔以换得4节的航速优势。最初“不倦”号是这个舰级中唯一计划建造的一艘,但后来英国军方又建造“澳大利亚”号和“新西兰”号(英语:HMS New Zealand (1911))以加强大英帝国各自治领的防御。每个自治领计划购买一艘战列巡洋舰、三艘轻型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以组成“舰队单位”。新西兰同意注资建造一艘战列巡洋舰,并最终选择不倦级的改进设计版,而不是当时皇家海军正在建造的雄狮级战列巡洋舰。

整个一战期间,两舰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海巡逻,并参加这一区域的多次战斗。在这三艘战列巡洋舰中,只有“新西兰”号于一战开始的时候还在英国本土,“澳大利亚”号则已经被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接收。“不倦”号在地中海参加追击驶往土耳其的德国军舰“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的作战。“新西兰”号参与一些英军在北海的行动,包括第一次赫尔戈兰湾海战(英语:Battle of Heligoland (1914))和对斯卡伯勒、哈特尔浦以及惠特比的袭击战(英语:Raid on Scarborough, Hartlepool and Whitby)。此后,“不倦”号和“新西兰”号参加日德兰海战。前者在遭受到德国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号的数轮猛攻之后,因弹药库爆炸而沉没。“新西兰”号在日德兰海战结束之后长期执行巡逻任务,等待德军公海舰队的下一次出现。一战后她承载着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访问印度以及其他自治领。1922年,为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新西兰”号被当作废品出售拆解。

(HMS Indefatigable)

(HMS New Zealand)

雄狮级,绰号“辉煌的猫”,在航速、主炮和装甲方面较前级有显著的改善。雄狮级的航速比不倦级更高2节(3.7千米每小时;2.3英里每小时),老式舰只上的12英寸(305毫米)火炮在雄狮级上则升级为13.5英寸(343毫米),水线装甲带有9英寸(229毫米)厚,相比较而言“不倦”号的水带装甲厚度则是6英寸(152毫米)。这些方面的改进主要是为回应德国建造的第二批战列巡洋舰毛奇级,后者比英国首批战列巡洋舰无敌级的舰体尺寸更巨大,火力也更强。

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除去改装和维修,“雄狮”号(英语:HMS Lion (1910))一直是大舰队的战列巡洋舰舰队(英语:Battle Cruiser Fleet)旗舰。在第一次赫尔戈兰湾战役中,她击沉德国轻巡洋舰“科隆”号,并在第一次多格尔沙洲海战和日德兰海战中作为贝蒂海军中将的旗舰。在这次战斗中,“雄狮”号由于信号系统受损、锅炉水舱进水导致动力丧失,最终由“不倦”号拖回港口,并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维修。在日德兰海战期间,该舰被德军舰12发炮弹击中,导致一座炮塔被毁,不得不在数月维修期间将其拆除和重建。修复完成之后,“雄狮”号继续担任分舰队旗舰。

“大公主”号(英语:HMS Princess Royal (1911))在一战开始一个月后参加第一次赫尔戈兰湾海战,随后被派往加勒比海,以阻止东亚分舰队使用巴拿马运河。当东亚分舰队大部分舰只在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被两艘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击败后,“大公主”号重新加入第1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在第一次多格尔沙洲海战期间,该舰仅有几发炮弹命中目标。然而其中一次直接使德国的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瘫痪,并最终使其被英军战列巡洋舰舰队的火力集中打击所击沉。不久之后,“大公主”号成为第1战列巡洋分舰队的旗舰,由海军少将奥斯蒙德·布洛克(英语:Osmond Brock)指挥。在日德兰海战期间,本舰受到中度损伤,并花费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修复。

在一战余下的时间里,这两艘战列巡洋舰都在北海负责巡逻任务。在1917年的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期间,两舰负责提供远距离掩护。1920年,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这两艘战列巡洋舰都进入预备役,几年后又作为废品出售拆解。

(HMS Lion)

(HMS Princess Royal)

“玛丽皇后”号与雄狮级战列巡洋舰外形相似,但尺寸稍微大一些,也配备更强大的引擎,以此达到与雄狮级相同的航速。她的副炮组得到更好的防护,部分水线装甲也被重新设计。她是一战开始前英军建造完成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因此在一战开始后不久,就参加第一次赫尔戈兰湾海战。1914年12月,作为第1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一员,她试图拦截轰炸英格兰北海海岸的德军,但未能成功。她在1915年初的第一次多格尔沙洲海战期间进行改装作业,之后于1916年中期参加一战中一次主要的舰队作战——日德兰海战。“玛丽皇后”号在战斗初期击中德国战列巡洋舰“塞得利茨”号,使得该舰的一座后炮塔被烧毁。“塞德利茨”号后来击毁“玛丽皇后”号的一门主炮。与此同时,德国战列巡洋“德弗林格尔”号在浓雾中失去之前的目标后,转而开始攻击“玛丽皇后”号。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玛丽皇后”号就被命中两发炮弹,随后因引发主炮塔弹药库爆炸而沉没。

(HMS Queen Mary)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虎”号是皇家海军最重装甲的战列巡洋舰。在一战期间,该舰配属第1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并在1915年初参加第一次多格尔沙洲海战。1916年,她参加日德兰海战,全舰被命中17发炮弹。在一战接下来的时间里,该舰都在北海执行巡逻任务,并在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期间负责提供远距离的炮火掩护。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后,“虎”号是皇家海军保留的最古老战列巡洋舰。她于1924年成为一艘炮兵训练舰,并于1929年再次加入战列巡洋舰分舰队。1931年“胡德”号重新服役后,“虎”号退役,并根据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条款,于1932年作为废品出售拆解。

(HMS Tiger)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最初是作为复仇级战列舰的改进版本而被设计并建造的。然而一战爆发后,建造工程就因未能及时做好准备而暂停。在海军上将费舍尔勋爵成为第一海军大臣后,获准作为战列巡洋舰重新开始建造并投入使用。海军造舰总监(英语:Director of Naval Construction)尤斯塔斯·坦尼森·达因科特(英语:Eustace Tennyson d'Eyncourt)迅速设计一个全新的方案,以满足费舍尔的要求,同时建造单位同意在15个月内交付舰只。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达成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这些舰只最终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结束之后的几个月才交付使用。这批战列巡洋舰在完工时是世界上航速最快的主力舰。

“却敌”号是本级唯一在一战中参加战斗的舰只,1917年参加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间里,两艘战列巡洋舰都进行两次改建。在20世纪20年代,两舰的装甲防护得到加强,同时其他方面也有较小的改进,而在30年代,两舰都进行更为彻底的重建,尤其是“声望”号。两舰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1939年,两舰参与搜寻德国袖珍战列舰“施佩伯爵将军”号,参加1940年4月至6月的挪威战役。1941年又参加搜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1941年12月10日,“却敌”号被日本飞机在南海彭亨关丹近海击沉。

“声望”号在1940年和1941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派到直布罗陀海军部队护送护航船队,她还参加斯巴提芬托角海战。1942年初,她被短暂地分配到本土舰队,并为几支北极护航队提供掩护,之后被转调回H舰队参与执行“火炬行动”。194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该舰都在改装以及运送温斯顿·丘吉尔和他的工作人员往返于与盟军领导人的各种会议之间。1944年初,“声望”号转属到印度洋的远东舰队,在那里,她支援对印度尼西亚被日本占领的设施和印度洋各岛屿群的多次袭击。1945年初,“声望”号回到本土舰队,并在二战结束后作为预备役。1948年被当作废品出售拆解。

(HMS Renown)

(HMS Repulse)

勇敢级战列巡洋舰由3艘战列巡洋舰组成。起初被称为“大型轻巡洋舰”(Large Light Cruiser),名义上是为支持海军元帅约翰·费舍尔勋爵的波罗的海沿岸作战行动计划而设计。由于建造计划的保密性,该级舰甚至被称为“嘘嘘巡洋舰”(Hush-hush cruiser)。该舰级的计划旨在针对德国波罗的海沿岸部队进行“打就跑”的突袭战,因此该舰级舰只的设计航速很快,但装甲很薄,且仅有几门重炮。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航速,勇敢级战列巡洋舰是皇家海军第一批采用齿轮传动蒸汽涡轮机和细管锅炉的主力舰。这使得她们成为当时最快的主力舰,甚至比声望级的船只还要稍快一些。这批舰只的吃水浅,一方面是为使她们能够在波罗的海的浅水区执行任务,另一方面也反映设计者从之前的战争中所获得的经验。

前两艘舰艇,“勇敢”号(英语:HMS Courageous (50))和“光荣”号(英语:HMS Glorious),于1917年服役,并在一战期间在北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此后参加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一年后公海舰队投降时两舰也在场。姊妹舰“暴怒”号(英语:HMS Furious (47))计划配备一座双联装18英寸(457毫米)舰炮,这在当时是皇家海军舰艇上最大口径的火炮,但在建造过程中进行改装,以起飞甲板和机库代替前炮塔和炮座。在北海执行一系列巡逻任务之后,该舰的后炮塔也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座飞行甲板。该舰的舰载机在1918年7月的特讷空袭(英语:Tondern raid)中袭击德军齐柏林飞艇棚。三艘战列巡洋舰都在一战结束后降为预备役,但在20世纪20年代被改建为航空母舰。“光荣”号和“勇敢”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战沉,“暴怒”号在1948年被当作废品出售拆解。

(HMS Courageous)

(HMS Glorious)

(HMS Furious)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原打算作为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改进版本,但在大舰队司令、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认为不需要更多战列舰之后,被改编为战列巡洋舰。然而此时,德军已经开建一批新式战列巡洋舰,她们比大舰队当时配属的战列巡洋舰尺寸更大。因此海军上将级设计方案被改进以对抗德军新造的战列巡洋舰。这个舰级计划由“胡德”号、“安森”号、“豪”号和“罗德尼”号组成,舰名均出自著名的英国皇家海军上将。由于商船和护航船对材料和劳力有着更高的优先级,后三舰的建造被暂停。吸取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后,该级的设计案得到大幅更新,但是海军部最终还是决定推翻以往设计案重新开始,所以剩余几艘的建造工程在1919年被取消。

然而,“胡德”号的建造作业相当激进,于1920年完工,并立即成为大西洋舰队战列巡洋舰中队的旗舰。1923年至1924年期间,“胡德”号在“却敌”号和多艘达娜厄级轻巡洋舰(英语:Danae-class cruiser)的陪同下,经由巴拿马运河自西向东环游世界。1937年4月23日,西班牙内战开始后,尽管国民军巡洋舰“塞维拉海军上将”号(英语:Spanish cruiser Almirante Cervera)试图封锁港口,“胡德”号还是护送三艘英国商船进入毕尔巴鄂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胡德”号大部分时间都在巡逻,护送船队并对抗德国的商船突袭活动。作为驻扎在直布罗陀的H舰队(英语:Force H)的旗舰,她在攻击米尔斯克比尔期间轰炸法国船只。1941年5月,“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奉命拦截“俾斯麦”号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后两舰当时正试图驶进北大西洋。在随后的丹麦海峡海战中,“胡德”号船尾的弹药库被击中爆炸,开战仅五分钟后就沉没。

(HMS Hood)

(HMS Anson)

(HMS Howe)

(HMS Rodney)

G3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是为响应美国和日本的海军扩张计划。这一舰级四艘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方案比皇家海军当时所有的任何一艘战列舰都更大、更快、装备更全。本级“战列巡洋舰”的命名来自于她们相对于计划中的N3级战列舰(英语:N3-class battleship)而言具有更高的航速、更弱的火力和装甲。G3级可以配置9门16英寸(406毫米)的火炮,预计时速可达32节(59千米每小时;37英里每小时),而N3级可以装备9门18英寸(457毫米)的火炮,但航速较慢。虽然G3级的官方名称是“战列巡洋舰” ,但她们也被认为是“高速战列舰”。

1921年8月12日,海军部批准G3级的设计方案,订单分别在同年10月和11月下达。但随着华盛顿海军会议商定限制各国战列舰的数量,计划于同年11月份被搁置。1922年2月,《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正式通过。该条约规定只能建造不超过35,000长吨(36,000公吨)排水量的舰只,因此本级舰的订单被取消。

(Invincible)

(Indomitable)

(Inflexible)

(Indefatigable)

相关

  • 科吉卢耶br /-博韦艾哈迈德科吉卢耶-博韦艾哈迈德省(波斯语:کهگیلویه و بویراحمد)是伊朗三十一个省份之一。面积15,504平方公里。人口约695,099(2005年数据);首府位于亚苏季市。科吉卢耶
  • 连昭慈连昭慈(1982年7月27日-),台湾节目主持人。出生于台北,现任华视新闻主播、《华视新闻杂志》主持人,采访制作的专题报导获得许多奖项。高中曾参加校内歌唱比赛,获第三名。
  • 让·雅克·阿诺让-雅克·阿诺(法语:Jean-Jacques Annaud,1943年10月1日-),法国电影导演、电影制作人和编剧。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名誉院长。1943年,阿诺出生在法国法兰西岛大区埃松省奥尔日河畔
  • 早期生长反应蛋白早期生长反应蛋白(英语: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s)是一个锌指结构转录因子蛋白家族。其成员包括:
  • 增失根增根及失根,是解数学方程式时可能产生,多出不符合原题目的根(解答),或是忽略正确的根的情况。代数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在不改变方程式的解的情况下,用相同的式子乘以方程式的两边。然
  • 包何包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与弟包佶皆有诗名,时称“二包”。与钱起有交往。天宝七载,杨誉榜进士及第。十三载,官太子正字。大历年间,官起居
  • 一日情人《一日情人》(法语:)是由菲利普·加瑞尔执导的法国电影。它在2017年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部分放映,并赢得了SACD奖。加瑞尔执导的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一部是《嫉妒》(2013),第二部
  • 东麻由美东麻由美(東まゆみ,1975年4月24日-)是日本女性漫画家,东京都出生。主要创作奇幻漫画,代表作是《武器种族传说》。1995年,东麻由美担任是漫画家天野梢的助手。2015年8月19日,东麻由美
  • 张宝义张宝义(1945年1月-),男,河北曲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市长,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附: 张家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 奥林匹克号奥林匹克号(英语:RMS Olympic)隶属于白星航运公司。是白星公司奥林匹克级邮轮中的1号舰,也是泰坦尼克号和不列颠号的姐妹舰,更是人类航海技术的代表作。1908年12月16日,在哈兰·沃尔夫船厂开工。全船共有16个新式电动水密舱,宣称即使4个舱室进水仍不会沉没。全船29台锅炉总共可输出50,000匹马力,平均航速达到21节,最大航速可达23节,以其体型来说,绝对是当时的高速邮轮。1910年10月20日上午11点,在皮尔里勋爵、爱尔兰总督和两岸群众的欢呼声中,巨轮船体缓缓滑下船台。奥林匹克号是当时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