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泰国农业
✍ dations ◷ 2025-02-23 14:54:25 #泰国农业
泰国农业以其竞争激烈、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色见称,农产品成功销往世界各地。作为世界稻米市场的其中一个主要出口国,水稻是泰国最重要的农作物,其他主要农产品有鱼类、木薯、橡胶、谷物和和蔗糖,而加工食品如罐装金枪鱼、菠萝和冷冻虾的出口量也在上升。该国北部是黑象牙咖啡(Black Ivory coffee)出产地。现代泰国农业独有的方法均有历史、科学和社会等方面的根源。新石器革命后,泰国地区分阶段推行农业城市,狩猎和采集粮食的社会最终发展为国教王朝(state-religious empires),台语移民更为该地区发展独有的可持续农业方法。自公元1000年左右,台语移民的糯米水培法令当地社会长期有可销盈余,稻作农业在国家安全和经济福祉均起重要作用。后来受中国和欧洲影响,农务企业的需求日益增大,透过人口增长和农地发展扩张农业。农业发展使失业率自1960年代超过60%下降到21世纪初不足10%。在同一时期,食品价格减半,受饥饿影响的家庭从1988年的255万个下降至2007年的41.8万个,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从1987年17%大幅降低到2006年7%。这归功于(一)政府在确保基建投资、教育和信贷获取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和(二)农务企业推行奏效的政策,帮助泰国转型至工业化经济。在1960至1970年代期间,农业因土地和失业劳工增加而能够扩展。农务行业在1962至1983年间每年平均增长4.1%,在1980年更雇用超过70%的劳动人口。该国政府认为需要透过发展农务行业推动工业化,因而对出口产品征税以维持较低的国内价格,同时提高国家收入用作投资其他经济领域。当非农行业开始发展,劳工转往其他行业,农业的劳动密集性下降,同时其工业化程度上升。法律规定银行必须向农务行业提供低廉信贷和透过泰国农业合作社银行(BAAC)提供自身信贷,政府因而能增加在教育、水利和农村道路方面的投资,农业在1983年和2007年之间持续增长2.2%。另一方面,农民利用投资作多元化发展,令农业在农村就业的比例降至一半。自1960年代起,农业受到工业化和美国化影响,相关收入对泰国金融的重要性下滑,但继续发挥提供就业、自给自足、支撑农村社会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全球化趋势下,农业逐步转型至食品业,较贫困地区以外的小农户体验传统环境和人文价值明显下降。自1960年代起,私营和公营的农务企业大幅扩展,为自给农民引进现代化概念,然而自给农业的密集式综合生产系统继续提供非金钱上的效率,其中包括社会福利。因此现时在规划上,农业既被视为社会事业,也被视为金融行业,反映其环境和文化价值受到更大重视。2004年,19.5%农民是“专业农民”。泰国独有的灌溉技术已有逾千年历史,行政架构也源自农业用水控制,某些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量也有全球领导地位,其中一间农务企业更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有能力从现有技术进一步大幅提高生产力。泰国在生产和出口稻米、橡胶、菠萝罐头和黑虎虾均居世界首位,鸡肉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量可供该国四倍人口食用,遥遥领先亚洲其他地区,当局也计划增加活牲畜出口量。然而该国工业化的速度难与中国媲美,因此短期内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仍然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农业国家之一。泰国是农业生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泰国的优势是用巨大土地和优良的天气环境,提供高农业生产量的国家并保持竞争力。农业为泰国作出了约1兆2600亿的国内生产总值。可是因为全球气候改变和气温持续上升,泰国为此需要努力奋斗。于2011年尾,泰国被大洪水侵袭,大约40,000块米田受到影响,并约100,000的养殖鱼和虾池都被洪水淹没,并估计有110,500只家畜损失。灾难对泰国的农业非常巨大,使得泰国失去世界主要农业国的地位。通过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泰国各地气温将会稳固的逐步上升1.2-2摄氏度。除泰国南部和东南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会增加外,其他大部地区将会呈下降趋势,预计未来五年内降水量将维持在1400毫米。泰国农民意识到变化的气候条件将极大影响他们的农业生产:大量的降水可能对北部地区的木薯作物以及中部地区的蔗糖、水稻作物产生破坏。由于有影响新生命和免疫系统存活率的热压力,水的温度和质量会导致牲畜质量的下降。由于气温逐年升高,泰国政府不得不扶持泰国农民以减轻气候变化对泰国农业的影响,出台包括“气候变化管理(的)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和“针对农业的气候变化缓解规划(Climate Change Alleviation Plan for Agriculture)”在内的多项政策和改革措施。成立“气候变化知识信息中心(Climate Change Knowledge Information Center)”,提供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信息和科研成果;成立“农业部水资源管理中心(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 Sector)”,规划用水量,有效管理多地区的水质;成立“自然灾害管理委员会(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预报自然灾害,为受灾人群提供救助。
相关
- Telegraph Media Group电讯媒体集团(英语:Telegraph Media Group),前称电讯集团(Telegraph Group),是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的经营者以及报业控股(Press Holdings)的附属公司。2004年,大卫和弗雷德里克·
-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亦称日斑)是太阳光球上的临时现象,它们在可见光下呈现比周围区域黑暗的斑点。它们是由高密度的磁性活动抑制了对流的激烈活动造成的,在表面形成温度降低的区域。虽然它
- 季维智季维智(1950年6月-),籍贯安徽合肥,出生于云南昆明,中国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安徽合肥,出生于云南昆明,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学士学位。后担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2017年当
- 伊里奥特弗二世因提夫二世(Intef II)埃及第十一王朝(约公元2081年∼约公元前1939年)第三代国王。在其长久的统治时期,曾与埃及第九和第十王朝中埃及和下埃及(即埃及北部)的统治者赫拉克来俄波利斯
- 阳极处理阳极处理,是电解钝化处理的一种,用来增加金属零件表面氧化层的厚度,一般铝合金很容易氧化,氧化层虽然有一定钝化作用,但长期暴露之结果,氧化层会剥落,丧失保护作用,因此阳极处理即是
-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最优秀的大英帝国勋章(英语: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简称大英帝国勋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或译为不列颠帝国勋章,是英国授勋及嘉奖制度中的一种骑
- 清朝农业科技史列表本列表是中国农业科技史列表清朝部分。
- 王 濂王濂(1314年-1370年),字习古,安徽定远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其为李善长的内兄,其善于学问、侍奉亲人甚孝。早年跟从地方流寇,后朱元璋攻陷集庆,于是渡江跟随。李善长引荐,后得召见,并授
- 哈莉特·塔布曼哈莉特·塔布曼(英语:Harriet Tubman;约1822年-1913年3月10日),出生名阿拉明塔·“明蒂”·罗斯(英语:Araminta "Minty" Ross),是美国的一位废奴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塔布曼出生时是一
- 卡洛林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意大利意大利王国(拉丁语:Regnum Italiæ或Regnum Italicum)是774年法兰克人打败伦巴底人后,处于法兰克王国卡洛林王朝控制下的一个政治实体。后来888年法兰克王国分裂之后,王国重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