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极性键
✍ dations ◷ 2025-11-12 12:48:29 #极性键
在化学中,极性(polarity),是指一个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分子的极性相关。共价键的极性是因为成键的两个原子电负性不相同而产生的。电负性高的原子,如氟、氧及氮,比电负性低的原子更能吸引电子,即把电子“拉”向它那一方,而电子接近电负性高的原子的时间也较多,使得电荷不均匀分布。这样形成了一组偶极,这样的键就是极性共价键。电负性高的原子是负偶极,记作δ-;电负性低的原子是正偶极,记作δ+。两原子间的极性强度以键偶极矩表示。键可以堕入两个极端——极性和非极性。当构成共价键的不同离子的电负性完全相同,便会产生完全非极性的键。相反,当两者的电负性相差值大得足以令其中一种离子完全取走了另一方的一粒电子,就会产生极性键——或更贴切而言,是离子键。“极性”和“非极性”二词多用于形容共价键上。
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差值在0.4到1.7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差值在0.0到0.4之间的是非极性共价键,两个原子完全相同(当然电负性也完全相同)时,差值为0,这时原子间成非极性键。分子的极性一个共价分子是极性的,是说这个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均匀,或者说,正负电荷中心没有重合。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然而,非极性分子也可以全部由极性键构成。只要分子高度对称,各个极性键的正、负电荷中心就都集中在了分子的几何中心上,这样便消去了分子的极性。这样的分子一般是直线形、三角形(又因三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而称作平面型)或正四面体形。参见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的形状是在组成分子的各原子以及其中某原子的未成键电子的相互排斥作用下形成的。未成键电子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大于化学键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如二氧化碳(CO2),其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均达到了八电子稳定结构且所有电子均成键,所以没有额外电子,又因双键的原因碳原子和氧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而氨气(NH3),因为氮原子有一对电子未成键,所以对三对氮氢化学键有较大排斥力,因此氨气分子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型或正四面体型。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溶解性有很大影响。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也即“同类互溶”。 蔗糖、氨等极性分子和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具有长碳链的有机物,如油脂、石油的成分多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极性分子比非极性分子有更高的沸点。这是因为极性分子之间的取向力比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色散力大。
相关
- 地屈孕酮地屈孕酮(英语:Dydrogesterone,商品名为Duphaston等)是一种黄体制剂药物,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包括妊娠期的习惯性流产,黄体期缺陷(LPD)造成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不孕,经痛,子宫内膜异
- 雪球地球雪球地球(英语:Snowball Earth),是为了解释一些地质现象而提出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新元古代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冰河期,以至于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被冻结,仅仅在厚达两公里的冰
- 基本元素在集合论中,基本元素(ur-element, 或urelement)是指那些自身不为集合,但可以是某个集合的元素的数学对象。就是说如果 U 是基本元素,则这一说法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完全合理的。这不
- CGe有机锗化学是研究碳-锗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分支。有机锗化合物有四烃基锗、锗杂碳环化合物、有机多锗烷、锗烯、锗炔,和它们的衍生物等。由于锗的原子半径和亲电性和硅有较大差
- 系统性的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准确来说,要素+结构=系统。从系统的角度观察研究客观世界的学科,就是系统科学。它研究的领域
- Clsub2/subOsub4/sub高氯酸氯是分子式为Cl2O4的无机化合物。这种氯氧化物是不对称的,一个氯原子氧化态为+1而另一个为+7,准确的化学式应为ClOClO3。它可以用436nm的紫外线在室温下照射二氧化氯来
- 世界童子军大会世界童军大露营(法语:Jamboree Scout Mondial)为国际间童军大露营的一种,通常有数千甚至数以万计来自世界各地十四至十七岁之青年参与。第1次世界童军大露营由伦敦英国童军总会
- 中华文化总会坐标:25°01′57″N 121°30′51″E / 25.0326112°N 121.5142205°E / 25.0326112; 121.5142205中华文化总会(简称文总),中华民国政府出资设立的社团法人团体,成立于1967年7月28
- 地球自转的效应科里奥利力(英语:Coriolis Force;简称科氏力)是一种惯性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此现象由法国著名数学家兼
- MPTP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通过破坏黑质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而导致类似于帕金森氏症的症状。它被广泛运用于帕金森氏症各种动物模型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