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粒子

✍ dations ◷ 2025-08-09 14:41:41 #普朗克粒子
普朗克粒子是一种假设的粒子,定义为约化康普顿波长等于半个史瓦西半径的微黑洞。用方程表达,约化康普顿波长 λ ¯ {displaystyle {bar {lambda }},!} 与史瓦西半径 r s {displaystyle r_{s},!} 分别为其中, ℏ {displaystyle hbar ,!}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 m {displaystyle m,!} 是普朗克粒子的质量, c {displaystyle c,!} 是光速, G {displaystyle G,!} 是万有引力常数。使两个方程相等,可以得到普朗克粒子的质量:所以,普朗克粒子的质量与普朗克质量 m P = ℏ c G {displaystyle m_{P}={sqrt {frac {hbar c}{G}}},!} 的关系是而普朗克粒子的约化康普顿波长与普朗克长度 l P = ℏ G c 3 {displaystyle l_{P}={sqrt {frac {hbar G}{c^{3}}}},!} 的关系则是与质子这类的粒子比较,普朗克粒子是极小极重的粒子;它的半径大约是质子的半径乘以 10 − 20 {displaystyle 10^{-20},!} ,质量大约是质子的质量乘以 10 19 {displaystyle 10^{19},!} 。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普朗克粒子会因为霍金辐射而消失不见。依照理论估计,普朗克粒子的寿命只有 1.38 ⋅ 10 − 44 {displaystyle 1.38cdot 10^{-44},!} 秒,或 0.26 {displaystyle 0.26,!} 普朗克时间。这么极短的一霎那时间,目前尚无法成功地测量。在另一方面,霍金辐射这理论仍旧存在着许多争议,仍旧等待更多的研究与论证。

相关

  • 内毒素内毒素是存在于病原体如细菌内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毒性。一般来说,内毒素不同于外毒素,活的细菌是不会分泌可溶性的内毒素的。内毒素是细菌的结构成分,当细菌被溶解时而被细
  • 罗他霉素罗他霉素(英语:Rokitamycin)又称为“罗吉他霉素”“丙酰吉他霉素”或“丙酰白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由北里链霉菌(Streptomyces kitasatoensis)的菌株中发现的。罗他
  • 延br /展br /纪延展纪(Ectasian,符号MP2)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400±0百万年(Ma),结束于1200±0Ma。延展纪期间出现有性生殖。延展纪属于前寒武纪元古宙中元古代;延展纪的上一
  • 丽纹双门齿兽双门齿兽属(学名:Diprotodon),又名古草食有袋属,是最大的有袋类。它于160万年前出现,并于4万年前的更新世消失。双门齿兽的化石在澳洲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当中包括完整的骨骼及头颅骨
  • 米约高架桥米约高架桥(法语:le Viaduc de Millau,国际音标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
  • 耳蜗核耳蜗核(英文:cochlear nucleus, 复数:cochlear nuclei)是脑干的一个神经核团。它是听觉通路的组成部分,是听觉中枢最底层的核团。耳蜗核是来自听觉外周的所有传入神经(听神经纤维)
  • 卡罗琳·沃兹尼亚奇卡罗琳·沃兹尼亚奇(丹麦语:Caroline Wozniacki,1990年7月11日-),丹麦前职业网球选手,她曾经登上单打世界排名第一长达67周,共先后三度登顶,并在2010年、2011年成为年终冠军,使她成为
  • 动态网页动态网页是一个对所有动态生成与动态更新的网页的统称。与传统的静态网页相反,它会因为变量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网页。这既可能是服务器端生成的网页,也可能是用户端生成的网页
  • 详细分类参看帘蛤目条目蛤蜊(注音:ㄍㄜˊ ㄌㄧˊ 汉语拼音:gé lí),常被误写为蛤蛎,也称为蛤、文蛤、西施舌、蚌、
  • 划线法划线法(Streaking)是一种细菌的分离或接种方式。这种方法的学名“Streaking”的原意是指裸奔,用来形容当细菌以这种方法在平板上分离后,细菌会像某些大学的迎新活动那样“围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