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纹双门齿兽

✍ dations ◷ 2025-10-29 14:55:02 #丽纹双门齿兽
双门齿兽属(学名:Diprotodon),又名古草食有袋属,是最大的有袋类。它于160万年前出现,并于4万年前的更新世消失。双门齿兽的化石在澳洲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当中包括完整的骨骼及头颅骨,与及毛发及脚印的轮廓。超过一头雌兽的育幼袋中有发现幼兽。双门齿兽栖息在森林、林地及草原,可能接近水源或河流,并吃树叶、灌木及草。最大的标本有河马般大小,约有3米长,肩高2米。它现存的近亲是袋熊及无尾熊。有指本耶普的传说就是来自双门齿兽,一些澳洲原住民更将双门齿兽的骨头看为本耶普的。双门齿兽与其他的澳洲大型动物群,都在5万年前人类到达澳洲后的很短时间内消失。解释的原因就有三个,分别是气候转变、猎杀及栖息地消失,彼此并不排他的,有可能是相互影响的。澳洲在4000万年前与冈瓦那大陆分裂后,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干旱化。虽然过程反复,但整体降雨量却明显下降。最近的冰河时期并没有令澳洲大陆结冰,但却使气候变得更冷及干旱。有指降雨量的减少令双门齿兽灭绝。不过,另有指双门齿兽曾经历了多次类似的冰河时期,不见得最近的一次可以令它们完全灭绝。而且,气候转变得最剧烈的时候是在双门齿兽灭绝之后2万5000年前,受影响地区亦非整个澳洲大陆,当中一些地区仍保存温和及潮湿的气候。由于双门齿兽的灭绝,正值是人类到达澳洲的时候,有指它们的消失是因人类猎杀所致,像新西兰的大型动物群般。在双门齿兽的化石中亦有发现被宰杀的痕迹。但是这是否直接成因,则未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根据最早的欧洲移民纪录,澳洲原住民经常放火烧森林,开发密林地区,并烧毁废物等,破坏了当地的生态而令双门齿兽消失。

相关

  • 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肝病毒科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属 Orthohepadnavirus 鸟类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属 Avihepadnavirus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又译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DNA逆转录病毒的一类,主要感染对象为
  • 硅酸硅酸是一类具有n通式的化合物,可以由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简单的硅酸如偏硅酸H2SiO3、二硅酸H2Si2O5和原硅酸H4SiO4等已经在稀溶液中检测出;偏硅酸只能在0℃左右存在,室
  • 种痘天花疫苗用以预防天花。古代民众预防天花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把天花病患者身上的痘痂制浆(脓),以小刀拭在受种者的皮肤之下,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另一个方法,就是让受种者
  •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希腊语:´Αρχιμήδης;前287年-前212年),希腊化时代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天文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锡拉库扎,据说他在亚历山大求学时期,发明了阿
  • 地貌学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分布规律、物质结构、发展历史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语
  • 科学论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家蚕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
  • 南京人南京人,或称南京直立人和南京猿人,1990年代出土于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南京人化石地点。目前有两例复原的南京猿人头骨。“南京猿人I号头骨”,为有病的成年女性,距今约58~62万年。“
  • 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国(阿拉伯语:دولة فلسطين‎) 通称巴勒斯坦,是一个由居住在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于近代数百年中曾为奥斯曼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