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耳蜗核
✍ dations ◷ 2025-04-02 17:12:57 #耳蜗核
耳蜗核(英文:cochlear nucleus, 复数:cochlear nuclei)是脑干的一个神经核团。它是听觉通路的组成部分,是听觉中枢最底层的核团。耳蜗核是来自听觉外周的所有传入神经(听神经纤维)的唯一已知目的地。耳蜗核内的神经处理,是中枢对听觉信息处理的最先一环。欲知更多关于中枢听觉处理的讯息,请参见听觉通路和听觉中枢。耳蜗核左右各一,轴对称分布于临近延髓和脑桥的交界面的侧部,毗邻小脑,在脑解剖上属于延髓的一部分。耳蜗核可以分为腹侧耳蜗核(Ventral cochlear nucleus)和背侧耳蜗核(Dorsal cochlear nucleus)两个部分,常分别简称为“腹蜗核”(VCN)和“背蜗核”(DCN)。这两个核团在细胞类型成分、听神经的传入模式和传出途径上都有差别,各自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不同的方面。在包括人类的大多数哺乳类动物中,腹侧耳蜗核的细胞数量(约为30000)要多于背侧耳蜗核(约为12000)。VCN根据细胞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腹前耳蜗核(Anteroventral cochlear nucleus,AVCN)和腹后耳蜗核(Postventral cochlear nucleus,PVCN)。前者的主要细胞类型为多毛细胞(Bushy cell)和多极细胞(Multipolar cells),在后者则为多极细胞和章鱼细胞(Octopus cells),详见耳蜗核的细胞类型一节。耳蜗核是听觉中枢(Central auditory system)的最低级核团,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对听觉信息处理的起始。来自第八对脑神经:前庭耳蜗神经的耳蜗神经部的所有神经纤维抵达同侧的耳蜗核,并在于耳蜗核内的神经元形成突触。因此,所有的听觉信息都必须经过耳蜗核的中继和处理。不过,虽然耳蜗核是耳蜗神经的唯一目的地,但是耳蜗核却同时接受其它来自非听神经、甚至非听觉的神经传入。耳蜗核的主要传入来源是听神经纤维(Auditory nerve fibers)。目前已知的非听神经传入源包括一下这些。另外有人在某些物种,例如啮齿类的耳蜗核中发现了来自内侧膝状体和初级听皮层的下行传入,但尚未得到在其他种类的证实。腹侧耳蜗核(VCN)和背侧耳蜗核(DCN)通过不同的传出通道输出各自的处理结果。这三个传出通道的目的地包括听觉脑干的几乎每一个核团:上橄榄(Superior olivary),外周橄榄(Periolivary),斜方体中央核(Medial nucleus of trapezoid body),外侧丘系(Lateral lemniscus),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等。耳蜗核内的细胞细胞可以根据显微解剖和电生理两种方法来分类。目前已经大致建立了这两种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以下黑体字标注的为耳蜗核的主细胞(Principal cells),即通过三个听纹向外部输出的神经元。
依据解剖结构,VCN的主要细胞类型为DCN的主要细胞类型为电生理分类手段有两类,一为PSTH,即刺激时间直方图,二为响应图(Response map)。VCN的主要PSTH类型为:VCN内的神经回路的功能除了简单的中继,还可能包括:DCN的神经回路被认为可能与基于单耳频谱信息的声音定位有关。
相关
- 电脑断层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一种影像诊断学的检查。这一技术曾被称为计算机轴向断层成像(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
- 原发疫源地指示病例(英语:index case),又称为原发病例(英语:primary case),俗称零号病人或零号感染源(英语:patient zero),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是指在一定人群中的最初的病例。指示病例可能表示疾病的
- 六甲蜜胺六甲蜜胺(英语:Altretamine)是一种化疗药物,属三聚氰胺(蜜胺)的衍生物。它在1990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以Hexalen的商品名上市。六甲蜜胺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它不属
- 达夫尼与克罗埃达夫尼与克罗埃(法语:Daphnis et Chloé)乃莫里斯·拉威尔根据同名音乐剧所作之芭蕾舞曲。该曲之芭蕾舞音乐,以古希腊诗人朗高斯(Longus)的‘达夫尼与克罗埃’全三场组成作品为基
- 隋文帝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公元581年3月4日-公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杨坚小字那罗延,鲜卑赐姓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
- 楚瓦什族楚瓦什人(楚瓦什语:чӑваш),俄罗斯少数民族。自称恰瓦什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国,部分分布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以及乌里扬诺夫、古比雪夫、萨拉
- 乔治·基斯佳科夫斯基乔治·基斯佳科夫斯基(英语:George Kistiakowsky,1900年11月18日-1982年12月7日)是哈佛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乌克兰裔,曾参与过曼哈顿计划,在国防部科研委员会中负责爆炸物的相关研究
- 约翰·亚当斯约翰·亚当斯(英语:John Adams,1735年10月30日-1826年7月4日),马萨诸塞州人,律师出身,美国政治家。曾经参与独立宣言的共同签署,被美国人视为其中一位开国元勋。并在1789年-1797年间,出
- PDE5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也称为PDE5抑制剂,是一种抑制第五型环磷酸鸟苷特异性磷酸二酯酶(英语:cGMP-specific_phosphodiesterase_type_5)对血
- 帕纳西贾法尔·帕纳希(波斯语:جعفر پناهی,1960年7月11日-),伊朗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接师。他是伊朗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毕业于德黑兰的影视学院,曾担任电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