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界限

✍ dations ◷ 2025-10-21 09:04:28 #K-T界限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g界线)旧名白垩纪-第三纪界线(K-T界线),K代表希腊文的kreta,是白垩的意思。是介于白垩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界线,富含铱的黏土层,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这段期间发生大规模的绝种,包括恐龙和其他的动物族群,都遭受灭绝的命运。是一个位在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的撞击陨石坑,埋藏在地表之下。这个陨石坑的名称,取自于陨石坑中心附近的城市希克苏鲁伯;希克苏鲁伯在马雅语意为“恶魔的尾巴”。根据推测,陨石坑整体略呈椭圆形,平均直径约有180公里,是地球表面最大型的撞击地形之一。在70年代晚期,地质学家Glen Penfield在犹加敦半岛从事石油探勘工作时,发现这个陨石坑地形。目前已在该地区发现冲击石英、重力异常、玻璃陨石等地质证据,可证明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由撞击事件造成。从岩石的同位素研究得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年代约为6,500万年前,时当白垩纪与古近纪交接时期。由于该陨石坑的规模与年代,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常被认为是造成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的成因,并造成恐龙等生物的灭绝;但也有科学家提出当时另有其他的灭绝因素。近年来,另有多重撞击理论,认为当时有许多颗陨石在短时间内撞击地球,而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仅是其中一颗。另有天文研究指出,这些陨石是在撞击事件发生前160万年分裂而成。德干暗色岩是在6,800万年前到6,000万年前所形成的,时间是白垩纪末期。在6,600万年前,西高止山脉发生了大量的火山爆发。这一连串的火山爆发持续了近三万年之久。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可能是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该次灭绝事件灭绝了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生物。德干暗色岩火山爆发所形成的熔岩地形,被估计最大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印度的一半面积,而后经由侵蚀作用与大陆漂移,形成现在的大小。目前所能直接观测的熔岩面积约为51.2万平方公里这次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似乎与全球暖化有关。有证据指出在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之前的50万年内,大气温度曾上升8°C。

相关

  • 植物相植物相(拉丁文:Flora,源自罗马神话里的花之女神)又译植物群或植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特定植物种群。Flora另一个意思是植物志,是对一个植物区系的纪录和描述。植物相的原字
  • 弹尾目弹尾目(学名:Collembola),通称跳虫目或弹尾虫,是属于内口纲的小型节肢动物,以往曾被列入昆虫纲的无翅亚纲,现在通常与另外两个原本属于昆虫纲的原尾目及双尾目合并为内口纲。而内口
  • 罗百氏傍人罗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又名粗壮傍人,是于1938年在南部非洲发现的化石。罗伯氏傍人的头颅骨发展倾向成为重型的咀嚼工具。由于它明显与南方古猿有关,故罗伯特·布鲁
  • Wnt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其功能最常见于胚胎发育和癌症,但也参与成年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 现在已鉴别出三种Wnt信号通路:经典Wnt通路(canonical Wnt pathway)、
  • 松香油松香油是以下一些有机物的俗称:
  • 副教授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在中国汉、唐的大学中即设有此官职;在现代汉语、日语、及韩语的语境中,多作为英语“Professor”一词的同义语使用,指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例如
  • 血管升压素1jk4, 1jk6, 1npo, 2bn2· signal transducer activity · receptor binding · neuropeptide hormone activity · neurohypophyseal hormone activity · V1A vasopre
  • Hsubo/sub值哈米特酸度函数 (H0) 是一种用于衡量高浓度酸酸性的指标,包括超强酸。它是由物理有机化学家路易斯·普拉克·哈米特(Louis Plack Hammett)建议使用的 ,这也是最著名的酸度函数 ,
  • 标签理论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是一个犯罪学理论,理论分支属于“犯罪社会学”。标签理论被用于说明部分人如何走上越来越严重的犯罪之路。澳洲的犯罪学家约翰·布莱特怀特是标签理
  • 成宗元贞:1295年-1297年二月元成宗铁穆耳(蒙古语: ᠲᠡᠮᠦᠷ,鲍培转写:Temür,西里尔字母:Төмөр;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是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129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