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界限

✍ dations ◷ 2025-09-29 12:53:32 #K-T界限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g界线)旧名白垩纪-第三纪界线(K-T界线),K代表希腊文的kreta,是白垩的意思。是介于白垩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界线,富含铱的黏土层,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这段期间发生大规模的绝种,包括恐龙和其他的动物族群,都遭受灭绝的命运。是一个位在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的撞击陨石坑,埋藏在地表之下。这个陨石坑的名称,取自于陨石坑中心附近的城市希克苏鲁伯;希克苏鲁伯在马雅语意为“恶魔的尾巴”。根据推测,陨石坑整体略呈椭圆形,平均直径约有180公里,是地球表面最大型的撞击地形之一。在70年代晚期,地质学家Glen Penfield在犹加敦半岛从事石油探勘工作时,发现这个陨石坑地形。目前已在该地区发现冲击石英、重力异常、玻璃陨石等地质证据,可证明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由撞击事件造成。从岩石的同位素研究得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年代约为6,500万年前,时当白垩纪与古近纪交接时期。由于该陨石坑的规模与年代,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常被认为是造成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的成因,并造成恐龙等生物的灭绝;但也有科学家提出当时另有其他的灭绝因素。近年来,另有多重撞击理论,认为当时有许多颗陨石在短时间内撞击地球,而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仅是其中一颗。另有天文研究指出,这些陨石是在撞击事件发生前160万年分裂而成。德干暗色岩是在6,800万年前到6,000万年前所形成的,时间是白垩纪末期。在6,600万年前,西高止山脉发生了大量的火山爆发。这一连串的火山爆发持续了近三万年之久。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可能是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该次灭绝事件灭绝了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生物。德干暗色岩火山爆发所形成的熔岩地形,被估计最大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印度的一半面积,而后经由侵蚀作用与大陆漂移,形成现在的大小。目前所能直接观测的熔岩面积约为51.2万平方公里这次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似乎与全球暖化有关。有证据指出在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之前的50万年内,大气温度曾上升8°C。

相关

  • 伊本·西那阿布·阿里·侯赛因·本·阿卜杜拉·本·哈桑·本·阿里·本·西那(阿拉伯文:أبو علي الحسين بن عبد الله بن الحسن بن علي بن سينا
  • 奥利佛·萨克斯奥利佛·萨克斯,CBE(Oliver Sacks,1933年7月9日-2015年8月30日),英国伦敦著名医生、生物学家、脑神经学家、作家及业余化学家。他根据他对病人的观察,而写了好几本畅销书。他侧重于
  • 忽米忽米 ( 英式英文:centimillimetre、美式英文:centimillimeter ) 符号:cmm ,是一个长度单位 。 1忽米等于1米的十万分之一。现今这个长度单位已较少使用。日常可使用忽米的长度距
  • 密尔沃基疗法密尔沃基疗法(Milwaukee protocol)是一种治疗人类感染狂犬病的实验性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使用化学药物使患者进入诱导昏迷(英语:induced coma)状态,并给予抗病毒
  • 瑞格列奈瑞格列奈(Repaglinide)是一种短效胰岛素促泌剂,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剂量有白色片(0.5 mg)或黄色片(1.0 mg)或桃
  • 西子湾坐标:22°37′42″N 120°15′52″E / 22.628285°N 120.264473°E / 22.628285; 120.264473西子湾,是位于台湾高雄市西隅的一个风景区,位于在柴山西南端山麓下,南面隔海与旗津
  • 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Ionic equation)即是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的式子。它主要用于描述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特点和规律。离子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不同,它不仅
  • 海水盐差能海水盐差能(英文:Osmotic power或salinity gradient power)或盐差能(Ocean Salinity Energy)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在海水和江河水相
  • 刃脊刃脊是一种陡峭的刀状山脊,也叫刃岭、刀岭。通常是由两条冰川侵蚀山脊两侧而形成。也有一些是由两个相邻的冰斗后退而形成刃脊。
  • 奇异介子奇异介子是一种假想粒子,它们与介子皆属亚原子粒子,但它们除了介子应有的夸克反夸克对外,亦具有额外的基本粒子。非标准夸克模型介子包括: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类为介子,携带零重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