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言

✍ dations ◷ 2025-05-16 22:55:41 #张惠言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原名一鸣,字皋文,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清代政治人物,经学家、词学家。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岁丧父,家徒四壁。九岁离家,至常州城中依伯父张思楷读书。十四岁为童子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娶国子监生吴承绂之女为妻。次年,十七岁补县学附生,十九岁补廪膳生。为文初学司马相如、扬雄。后改宗韩愈、欧阳修。年近三十,改治经学。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张惠言亦治《礼经》,主郑玄之说。乾隆五十一年,乡试中举。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赴礼部会试,取中正榜,任景山宫官学教习,教授内务府佐领以下官宦子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奔母丧,两年后,应富阳县令恽敬之邀,至浙江富阳县编修县志。嘉庆初年至歙县金榜家授课。嘉庆二年(1797年)八月,应学生金应珪、金应珹要求讲授词学,并编选唐宋词名篇成《词选》一书作为教材。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第七次会试,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授编修,嘉庆七年(1802年)六月,卒于任上。易学著作有《周易虞氏易》九卷、《周易虞氏讯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候》一卷、《虞氏易言》二卷、《周易郑荀义》三卷、《周易荀氏九家义》一卷、《易纬略义》二卷、《易图条辨》一卷等。又辑有《易义别录》十四卷、《周易荀氏九家》三卷,订正《周易郑氏注》三卷、《周易郑注》十二卷。礼学著作有《仪礼图》六卷、《读仪礼记》二卷。另有《茗柯诗文集》、《茗柯词》、《七十家赋钞》等。嘉庆二年(1797年),张惠言馆于金榜家中,编词集《词选》,选录唐宋四十四家词,凡一百十六首。张氏在《词选序》中提出“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人称常州词派始祖。谭献说他:“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张惠言既是常州词派领袖,又是深通易学,主虞氏易,这使得他的词学不可避免地带有学究气息。张惠言在《词选》中以为词可以传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并为描写女性与爱情的词,都加上载道言志、道德的解说。例如他把温庭筠描写美女的《菩萨蛮》,解作“此感士不遇也”,像屈原的《离骚》,感叹没有人欣赏和任用。张惠言的解释往往牵强附会,王国维就批评他讲词太顽固。

相关

  • 彡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五十九个(三划的则为第三十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彡部归于三划部首。彡部通常是从右、下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圣赫勒拿群岛圣赫勒拿(英语:Saint Helena)是大西洋岛屿,主权属于英国,离非洲西岸190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圣赫勒拿岛与其北方的阿森松岛和南方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一起组成英国的
  • 茎线虫属鳞球茎茎线虫(学名:Ditylenchus dipsaci) 是茎线虫属(学名:Ditylenchus)下重要的植物寄生性种类,属于色矛纲小杆目垫刃亚目垫刃下目的一种线虫动物。 本属物种所引起的植物病变统称
  • 谢在库谢在库(1963年9月-),辽宁普兰店人,出生于新金县,中国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在华
  • 内克塔内布二世内克塔内布二世(英语:Nectanebo II)埃及第三十王朝末任法老(公元前360年—公元前343年在位),也是最后一个埃及本土出身的法老,于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协助下篡夺塔科斯王位。他
  • 纽甜纽甜(Neotame)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分子式为C20H30N2O5。纽甜是世界上最甜的合成甜味剂,甜度是一般蔗糖的7000~13000倍,也是口味最接近蔗糖的甜味剂。纽甜在干粉状态下具有极佳的稳定
  • 深层环流系统温盐环流(英文: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缩写:THC),又称深海洋流、“输送洋流”、“深海环流”等,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
  • 顺性别主义跨性别恐惧症(英语:Transphobia)简称恐跨症,是一系列对跨性别或变性人或对性别转换的负面态度,感受或行为。它和恐同症一样,来自佛洛伊德的同性恋恐惧的术语,较有疾病科学的意味。
  • 国际商会国际商会(英语: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缩写ICC;法语:Chambre de commerce internationale)创建于1919年,是世界上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商业组织。它数以千百计的成员来自
  • 六科六科,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即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与工科。在明朝,在体制上即为监察约制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会的制衡机构。明洪武六年(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