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加热器

✍ dations ◷ 2024-10-06 07:31:45 #红外加热器
和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如太阳、火)不同,这里要讨论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产生红外线的红外线辐射源。以下的讨论范围不包括用于如红外线发射器、天文或者军事定位系统等的技术型辐射源。本文涉及的红外线辐射器是指可以利用自身构造将输入的能量(电流、天然气)尽可能多地转换为热能,然后通过辐射面将热量散发的组件或者设备。尽管红外线辐射器的构造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将红外线辐射器发射的、不需要另外传输媒介的波形热辐射在尽量减少损失的条件下输送给加热对象。要注意的是,红外线辐射器的技术设计决定了其辐射波的波长范围(光谱范围)。例如红外线范围为2-10微米,这表示的是它的最大辐射功率。这意味着,每一个红外线辐射器也会在其最大辐射功率外的波长范围内释放辐射。被加热物体不同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最容易吸收的红外线辐射的光谱范围。由于材料原因,一部分无法被吸收的红外线会穿透材料或者被反射回来。这一过程称为被加热物体对红外线辐射的吸收过程。进行被加热物体吸收过程的同时(成比例地)伴随着红外线辐射的反射和传输。100%的吸收从技术上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完全吸收的情况只存在于“黑体”的理论模型中。陶瓷红外线辐射器由完全嵌入适当陶瓷材料的电阻热导体构成。由于完全嵌入陶瓷中,热导体产生的能量可以传给其周围的材料,这样既能防止热导体过热,同时也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用于嵌入热导体的材料必须是绝缘的,并且在设定的红外线辐射范围内有良好的吸收性和放射性。为满足这个要求,陶瓷材料红外线辐射器可做成不同的几何形状。陶瓷红外线辐射器的主体为陶瓷,利用表面的一部分作为辐射面并集成了加热盘管。对于陶瓷红外线辐射器,也可以将一热电偶固定在热导体的相邻位置。上述陶瓷红外线辐射器是由Elstein-Werk发明,圆锥型陶瓷红外线辐射器的基本模型于1949年3月24日获得专利权。与此同时成功地研制了陶瓷红外线板状辐射器,实现了大面积的红外线加热面。1950年3月8日,Elstein-Werk获得了陶瓷红外线板状辐射器的专利权。陶瓷红外线辐射器被广泛称作“埃尔发射器”,如今这一称呼已被用作陶瓷红外线辐射器的通用名称。

相关

  • 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化障碍(英语: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又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逐渐退化 (死亡) 的所直接导致的疾病。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有不同
  • 麦司卡林麦司卡林,学名三甲氧苯乙胺,俗称仙人掌毒碱,属于苯乙胺的衍生物。它是从一种生长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乌羽玉属物种的种籽、花粉中提取出来的致幻剂型毒品。麦司卡林最主要
  • 医疗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又称:医疗科学、健康科学、保健科学)与应用科学息息相关,旨在运用理工及技术之知识,解决与生物健康有关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医学外,此类学科还包括护理、公共卫生等学
  • 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半岛(意大利语:Penisola italiana),又名亚平宁半岛 (Apennines)(意大利语:Penisola appenninica)是南欧洲三大半岛之一,位居三大半岛的中间,在地中海之北。亚平宁半岛北起波河
  • 精细胞配子(英语:Gamete)是单倍体细胞,它由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特定的器官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两性配子通过配子结合 产生合子。有性生殖的好处是遗传讯息的重组,这也是物种内遗传信息的
  • 成冰纪成冰纪(Cryogenian,符号NP2)又名南华纪,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720±0百万年(Ma),结束于635 Ma。成冰纪期间出现雪球地球事件,为生物低潮。整个成冰纪,地球处于冰河时
  • 泰坦巨蟒泰坦巨蚺属(学名:Titanoboa,意即“极大的蚺蛇”)是一个生活在古新世(约 6,000 至 5,800 万年前)的无毒、肉食性蚺类。已知的唯一种塞雷洪泰坦巨蚺(T. cerrejonensis)也是已知最大的
  • 同型半胱氨酸同半胱氨酸(英语:Homocysteine,或称为同型半胱氨酸或高半胱氨酸)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异构物,在支链部分硫醇基(-SH)前包含一个额外的亚甲基(-CH2-)。同半胱氨酸的额外亚甲基使硫醇基更
  • 屏风屏风是家具的一种,作用于间隔出一处特定的空间,有防止光及风直入室内。屏风适合用于更衣、沐浴、睡觉等私人活动。现时在酒楼、办公室等公众场所也常见,它有作为间板房用途,可暂
  • 沈树忠沈树忠(1961年10月-),浙江湖州人,中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曾多次赴中国西南地区、西亚、美国研究地层学,提出了藏南地区冈瓦纳北缘二叠-三叠纪之交连续底层序列,提出新特提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