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浑天仪
✍ dations ◷ 2025-10-20 15:03:04 #浑天仪
浑象,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是中国古代一种表现天体运动的演示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公元前4世纪,周朝战国时的石申、甘德最早制作浑象。浑象与浑仪不同,浑象主要用于表演天象的变化;浑仪则用于测量天体黄、赤道坐标的观测仪器。北宋苏颂发明将浑象与浑仪合一的自动化机械化天文演示设置 -水运仪象台。浑象、浑仪和两者合一的仪象台,统称为浑天仪。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大司农耿寿昌“铸铜为象,以测天文”。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上黄道环,称为“黄道铜仪”(公元103年诏书造“黄道铜仪”)。117年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创制浑象,用漏壶滴出的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可以将天象准确的表示出来。早期曾有木仪,《隋志》引吴太史令陈苗的话说:“先贤制木为仪,各曰浑天。”以后多为金属铸造。十六国的前赵刘曜光初六年(323年),史官丞南阳孔挺曾铸造铜浑仪。北魏道武帝天兴初年(398年),太史令晁崇修浑仪,用以观测星象。1至明元帝永兴四年(412年),下诏造候部铁仪。南北朝时,到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年),太史令钱乐之铸造了一座浑天铜仪,实际上是一座浑象,即天球仪。元嘉十七年(440年)时,钱乐之又制作了一座小浑天。它的形制,亦是“象天运,而地在其中。” 依旧是“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备足”。宋以后的梁代亦制作过浑天象。浑天象、浑象、浑天仪等,在名称上的区分并不严格,它们都是形象化的星图。它的功能与作用都比星图多,制作亦比星图困难。南宋史学家李心传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四有以下的记载:浑天仪,古器也。旧京凡四座,每座约用铜二万斤。至道仪在测验浑仪所,皇祐仪在翰林天文局,熙宁仪在太史局天文院,元祐仪在合台。绍兴三年,工部员外郎晋陵袁正功献浑仪木样,命有司制之,太史局请折半制造,计用铜八千四百余斤。诏工部侍郎提举,后以巡幸不克成。时资州龙水县士人张大橶以木为盖天,言可备军幕中候验。七年汞,席大光为制置大使,献诸朝。其后,上在容中自作浑仪,然制差小。十四年四月,遂命有司制之,内侍邵谔领其事,久之乃成。三十二年,以授太史局焉。汉朝(前202年)大司农耿寿昌于前52年发明了浑象,而东汉学者张衡(78年-139年)是第一位将一组由水车传动复杂齿轮用于驱动浑像这种动机付诸实现的科学家。这种水车的动力是由流入的水钟提供持续不断的压力产生。后来张衡在储水器与流入容器间加了个额外的补偿水箱改进了水钟。苏颂在宋元祐元祐七年(1092年)制成“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一个类似于天文台,高约12米,宽7米,上下分三层;上层是浑仪(天体测量之用),中层是浑象(天体运行演示),下层是司辰(自动报时器),全程用水力推动,可精确报时,李约瑟指这是欧洲天文钟的直接祖先。苏颂于绍圣初年著《新仪像法要》一书,详述水运仪象台的整体功能、零件150多种,60多幅插图。浑象(浑天仪)
相关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英语:Institut Pasteur of Shangha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2005年,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共
- 鸟类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属禽肝病毒属(Avihepadnavirus)又译作鸟类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属,是肝病毒科的一个属,主要感染对像是鸟类。代表种:
- 强仁金永云(朝鲜语:김영운,英语:Kim Young-woon,1985年1月17日-),艺名为强仁(韩语:강인,英语:Kang In),韩国歌手、演员及主持人,曾为韩国男子演唱组合Super Junior及子组合Super Junior-T、Supe
- 高地丘陵或丘陵地是高度在平原和山地之间,并由众多小丘连绵而成的地形。各地对丘陵的定义不十分一样。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可能可以被称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
- 黑熊黑熊可以指:
- 矩阵力学矢量 · 矢量空间 · 行列式 · 矩阵标量 · 矢量 · 矢量空间 · 矢量投影 · 外积 · 内积 · 数量积 · 向量积矩阵 · 行列式 · 线性方程组 · 秩 · 核 · 迹
- 电椅电椅(Electric Chair)是美国于20世纪常用的一项死刑执行工具。电椅的发明者实际上由托马斯·爱迪生本人发明,名义上是阿尔弗雷德·索思威克(英语:Alfred P. Southwick)(Alfred P. S
- 谷固醇β-谷固醇(英语:β-Sitosterol,24β-乙基胆固醇,简称为谷固醇)是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的多种植物固醇中的一种。β-谷固醇是具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蜡状粉末,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
- 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又称《乞共和电》,是1912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将领向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实行共和的电报,即第一电《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与第二电《乞共和第二电》。
-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朱耷(1593年1月16日-1705年),谱名统.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