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复古

✍ dations ◷ 2025-07-30 12:40:17 #1896年出生,1988年逝世,美国汉学家,德国汉学家,美国历史学家,德国历史学家,地缘政治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师,哥伦比亚大学教师,莱比

卡尔·奥古斯特· 威特福格尔(德语:Karl August Wittfogel,1896年9月6日-1988年5月25日),汉名魏复古,德裔美国历史学家,汉学家,犹太裔。出生于德国汉诺威。他提出东方专制主义理论,引起很大争论和影响。亦曾提出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等历史学名词,并受到相当广泛使用。

1928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5—1933年是法兰克福学派大本营社会研究所成员。希特勒上台后,他被捕并关于集中营,但经国际性援救而获释,流亡美国。1939年成为美国公民。先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后到华盛顿大学,直至1966年退休。

他于1920年加入德国共产党,是活跃的党员,公开批评纳粹党。1939年8月,斯大林和希特勒签订和约,促使他重新思考共产主义,并逐渐成为意识形态的反对者。

1935年曾到中国收集研究资料两年。著作有《中国社会与经济》和《地理学批判》以及若干篇关于孙中山的文章。主要成就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做出的。但其学说长期受到中国大陆学界的批评。1989年《东方专制主义》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很快遭禁。

1938年,太平洋国际学会国际秘书处给王毓铨寄来“中国历史资料编译计划”,并写信来聘请他以专家身份去作编译工作。1938年12月王毓铨到达美国,德国人魏特夫是中国历史资料的主编,王毓铨是编辑人之一。此时王毓铨、陈翰笙和美共以为魏特夫是德国共产党员,是德共的中国通。1941年11月德军打到莫斯科城下时,魏特夫公开称在三个月之内苏联红军一定被打垮投降亡国,王毓铨第一次发现魏特夫反苏反共,即与魏特夫辩论称:苏联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的军队是打不倒的。魏特夫说:王毓铨你的看法是错误的,斯大林把有才能的将领都杀掉了,所以苏联红军一定失败。魏特夫表示反对第三国际,反对苏联。从这以后,在太平洋国际学会工作的王毓铨、陈翰笙认为魏特夫叛离了德共。王毓铨同魏特夫时常发生辩论,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坏,王毓铨即决定不再为魏特夫做工作了,埋头按照自己兴趣研究史料为时达三四年之久。1946年魏特夫向太平洋国际学会控告王毓铨想成立工会反对他,王毓铨向陈翰笙商议后辞去太平洋国际学会工作。

相关

  •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英文: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是一种因肝衰竭引发思维混淆(英语:Confusion)、意识下降(英语: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和昏迷的疾病。严重时称为肝性昏迷,甚至会
  • 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英语:Julius Axelrod,1912年5月30日-2004年12月29日),美国生物化学家。他与伯纳德·卡茨、乌尔夫·冯·奥伊勒一起获得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2
  • 阿穆隆阿穆隆(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Ti
  • 玛格丽特·米德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01年12月16日-1978年11月15日),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的重要的学者。1978年逝世后随即获授总统自由勋章。米德诞生在一个费城的
  • 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克罗地亚语: Socijaldemokratska partija Hrvatske,缩写为SDP)是克罗地亚的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是由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演变而成
  • 纽伦敦坐标:41°21′20″N 72°05′58″W / 41.35556°N 72.09944°W / 41.35556; -72.09944新伦敦(英语:New London),绰号捕鲸城市,是美国康乃狄克州新伦敦县的一个城市,东临泰晤士河,南
  • 卡皮托谢莉·韦伦斯·穆尔·卡皮托(英语:Shelley Wellons Moore Capito;1953年11月26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自2015年成为西弗吉尼亚州联邦参议院议员。此前她曾在2001年至2015年
  • 符号链接符号链接(软链接、Symbolic link)是一类特殊的文件, 其包含有一条以绝对路径或者相对路径的形式指向其它文件或者目录的引用。 符号链接最早在4.2BSD版本中出现(1983年)。今天POS
  • 讽刺讽刺(英语:satire)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当然拙劣模仿、作戏、毗邻、并置、并列、对比、类似、类推等也经常用
  • 1877年铁路大罢工1877年铁路大罢工(英语:Great Railroad Strike of 1877),亦称“大动乱”(Great Upheaval),是指巴尔的摩与俄亥俄铁路公司(英语:Baltimore and Ohio Railroad)(B&O)属下员工于1877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