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氏剂

✍ dations ◷ 2025-05-16 16:57:14 #亚当氏剂(DM)
Diphenylaminechlorarsine亚当氏毒气(Adamsite)或二苯胺氯胂(diphenylaminechlorarsine),简称DM,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作防暴用途。DM属于化学战剂,被认为是呕吐战剂或者喷嚏性毒气。1915年,德国化学家海因里希·奥托·威兰第一次成功合成DM,1918年美国化学家罗杰·亚当斯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也自主成功合成DM。美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生产和储备DM,但从未在战场上使用。然而它曾用于对抗1932年7月美国补偿金事件中在华盛顿游行示威的补偿金大军,多个陪同家长示威的儿童据报死亡或重伤。DM是一种无臭晶体状化合物,挥发度很低,20℃时为0.02mg/m3。晶体颜色根据纯度高低从深绿到淡黄之间变化。DM易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丙酮、二氯甲烷,但几乎不溶于水,水解极慢。DM的战斗形态为淡黄色或微绿色烟雾,持续时间约十分钟。二苯胺盐酸盐与三氧化二砷于140℃进行缩合反应即可制得DM。通常亚当氏毒气以气溶胶方式散发,使上呼吸道成为初始作用部位。虽然亚当氏毒气产生的效果和常用控暴剂(如CS催泪性毒气)相似,但是它的见效速度慢,而且持续时间长,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5至10分钟的潜伏时间过后,眼睛、肺部和粘膜会出现疼痛,接着出现头痛、恶心和持续呕吐症状。现在DM被认为是过时产品,它已广泛被其他毒性更低且见效速度更快的控暴剂替代,如CR催泪性毒气。早期战场上亚当氏毒气的使用是通过发烟筒实现的,该装置由中型金属管组成,金属管内部以含约25%DM的发烟剂装填,使用时DM将在高温下气化而分散至环境中。通过在顺风条件下引燃一定数量的发烟筒,大量亚当氏毒气可迅速飘向目标。朝鲜曾被指在其阿吾地里化学联合企业所(Aoji-ri Chemical Complex)内生产和储备亚当氏毒气。甲二氯胂(MD) · 乙二氯胂(ED) · 苯二氯胂(PD) · 光气肟(CX) · 芥子气(H) · 倍半芥子气(Q) · 氧联芥子气(T) · 路易氏剂(L) · 氮芥子气(HN)(HN1 · HN2 · HN3)

相关

  • 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是1920年年代对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英语:five kingdoms, 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所定义的一个界。1969年怀塔克(英语:Robert
  • 次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或称次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例如:电子、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胶子、光子等等。亚原子粒子,按照参与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分为:以及:一个不属于规范
  • 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Robert Grosseteste ; 拉丁文:Robertus Grosseteste;约1175年-1253年10月9日),英国政治家、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和林肯教区主教。格罗斯泰斯特出生于萨福克
  • 罗马拼音罗马化(英语: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称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语言学中将不是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转换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
  • 氨酰-tRNA合成酶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通常简写为aaRS)是一类催化特定氨基酸或其前体与对应tRNA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胺酰tRNA的酶。由于每一种的氨基酸与tRNA的连接都需要
  • 谢普塞斯卡弗谢普塞斯卡弗(英语Shepseskaf)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国王(约公元前2503年—约公元前2498年在位)。作为儿子继承了父王的王位。他的名字意思是“灵魂高贵。”他打破传统,在萨
  • 纤维结缔组织结缔组织(英语:connective Tissue)为脊椎动物基本组织之一,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广义上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液以及淋巴。一般所指的结缔
  • 奥匈帝国皇储奥托奥托·冯·哈布斯堡(Otto von Habsburg,1912年11月20日-2011年7月4日),全名是弗兰茨·约瑟夫·奥托·罗伯特·玛丽亚·安东·卡尔·马克斯·海因里希·西克斯图斯·克萨韦尔·
  • 侯爵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法国Marquis、英国Marquess、德国M
  • 张铨张铨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