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

✍ dations ◷ 2025-02-23 19:57:40 #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
白俄协约国:苏俄加盟共和国: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俄语:Интервенция союзников в Россию)是指在1918年到1920年期间,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和其他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对俄国内战进行的武装干涉。在协约国武装干涉期间,外国军队的军事存在被布尔什维克有效地用于爱国宣传,影响了俄国人民,最终赢得了内战的胜利。1917年3月发生了许多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事件。随着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皇帝尼古拉二世的退位和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成立,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的最后保留不再存在。因此美国参战,反对新成立的苏俄政府,而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保证继续在东部战线与德意志帝国战斗。为了使俄国临时政府能够完成其继续同德意志帝国战争的保证,美利坚合众国开始向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在东部战线,俄国军队被证实不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军队的对手。1917年6月18日俄国人的攻势被德意志帝国军的反攻压倒性地击败。士气受挫的俄国军队,深受兵变和士兵逃跑的困扰,东部战线迅速崩溃。1917年10月十月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5个月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正式在东方战线结束了战争。这使得德国人可以重新部署军力,调往西部战线,在那里耗尽了英国和法国军队,当时尚未得到美国远征军(英语: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的支援。日本在这次战争的介入有其复杂的因素:日本在这次战争派出的军队人数是各国中最多的,在吞并了大韩帝国、内满洲及部分中国的领土后,日本有非常强烈兴趣去增强其在远东的影响力、甚或再扩展其版图。以下数量的外国士兵进军俄罗斯:1918年11月底,英军少将威廉·埃蒙德·艾恩赛德任协约国北俄干涉军总司令。1918年海参崴的协约国部队一张日本宣传海报,表现日本军队入侵海兰泡。

相关

  • 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瑞典语:Nobelpriset i kemi)是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根据诺贝尔的
  • ICD-9编码列表 (240–279)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Templat
  •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英语:Agricultural economics),简称农经学,是一门关注农业生产及粮食分配的应用经济学。农经学关注土地利用(英语:land use),着重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英语:crop yield
  • 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俗称五常),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
  • 泪腺泪腺又称泪泉,是泪器的一部分,位于眶上壁前外侧部的泪腺窝内。泪腺的功能是分泌泪液,它有10~20条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部。泪道
  • 里加里加(拉脱维亚语:Rīga;立窝尼亚语:Rīgõ)是拉脱维亚的首都,北欧地区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大、最繁忙的城市,位于波罗的海岸边,道加瓦河口。里加是波罗的海国家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
  • 内在因子n/an/an/an/an/an/an/an/an/an/a内因子(英语:intrinsic factor, IF)——又称胃内因子(gastric intrinsic factor, GIF)——是由胃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维生素B12结合成一
  • b齐/b font style=color:#888small479–502/small齐(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
  • 乙酰氧基乙酰氧基(英语:Acetoxy group)是一个具有-O-C(=O)-CH3结构的官能团,被用于保护醇羟基。上保护基的方法:脱保护基的方法: 碱性(pH>9)或酸性(pH<2)环境水解,或与甲醇钠之类的碱在甲醇中反
  • 巴黎大清真寺巴黎大清真寺(Grande Mosquée de Paris)位于巴黎第五区,是法国最大清真寺、欧洲第二大清真寺。它兴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以此感激来自法国殖民地的穆斯林军人与德国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