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煮

✍ dations ◷ 2025-09-06 11:18:44 #大和煮

大和煮(日语:やまとに )是一种将肉类加酱油、砂糖、生姜等调味料炖煮而成的日式料理,一般以罐头的形式面市。大和煮主要以牛肉为原料,但也适合料理鲸肉等异味较重的肉类。自明治时期问世以来,大和煮长期构成日本军队伙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肉食在日本的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和煮罐头至今仍是一种家常方便食品,可以开罐即食、或结合其他食材一起烹调,同时也是一种理想的应急食物(日语:非常食)。日本各地的大和煮根据食材的不同而各具风味。

大和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初年。1881年,日本发明家、罐头业先驱前田道方在东京小石川开设工厂,准备以附近狩猎场收获的鸭子为原料生产肉类罐头。起初他尝试模仿西方舶来品的做法,将鸭肉加盐腌制或用水煮,但市场反响不佳。为了适应国人的口味,他在煮鸭肉时改加酱油、砂糖和味醂调味,结果十分可口。随后前田找到当时《朝野新闻(日语:朝野新聞)》的总编辑泽田直温,请他为这种新菜色想一个响亮的名号。泽田提出用寓意日本本土风情的“大和煮”,立刻得到了采纳。大和煮的问世刊登在《东京舆论新志》等报刊媒体上,轰动一时。不久鸭肉供不应求,前田便改用当时刚刚兴起的食用肉牛肉,从此奠定了牛肉作为大和煮主流的基调。:145

在当时大和煮罐头的众多客户中,最大的市场来自日本军队。从西南战争起,日本陆军便开始从民间企业采购牛肉罐头作为单兵口粮,并称之为“牛缶(ぎゅうかん,旧字体:牛罐)”,用牛肉烹制的大和煮也很快成为日军伙食的中流砥柱。除了牛肉,日本还开发出用鲸鱼肉制成的大和煮罐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际,日本水产讲习所(日语:水産講習所)讲师伊谷以知二郎带领三十余名学生,以“义务劳动”为名用贝氏喙鲸赶制了2,800个鲸鱼罐头,将其命名为“勇鱼大和煮”并献给陆军。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合计采购了2,517,380日元的罐装食品,在约两百万日元的牛肉罐头支出中,99.98%为牛肉大和煮。

甲午战争结束后,军队需求一落千丈。为了消化过剩的库存,日本陆军将积压的大和煮罐头低价投入民用市场,价廉物美的牛肉大和煮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168。1902年11月,明治天皇前往熊本县检阅陆军“特别大演习”。列车行至广岛县附近,天皇用一罐牛肉大和煮罐头当做午餐。一经报道,牛肉大和煮随即一炮走红,自此主宰了日本国内罐头肉市场:343。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再次将士兵钟爱的牛肉大和煮罐头大批运往战场。为了向前线供应足够的牛肉罐头,日本国内罐头用的活牛屠宰量从日均40头猛增至日均500头,一时间牛价腾贵,征用耕牛甚至斗牛都入不敷出,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牛肉罐头:308。第8师团卫生队的一名军医在一份卫生报告中记录了牛肉大和煮在前线的地位:“其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热煮食,甚至还可以和米饭一起煮成什锦菜饭,作为饱腹的首选是不可或缺的口粮。”和十年前一样,战争再次导致了生产过剩,许多牛肉罐头没有在战场使用,便直接流入了民间消费:311。

二战时期,日本在野战口粮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型便携食品丰富了配餐,但大和煮依然是主要且容易获得的肉类副食。由于兵站补给方面的问题,驻屯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等部队经常终日以牛肉大和煮罐头为食。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由于物资匮乏,罐头被列为军用品,其配给、消费、储藏等都要受国家管控,优先供应军队:653。牛肉大和煮几乎在民间消费中绝迹。

今天,日本陆上自卫队配发的单兵口粮“战斗粮食I型(日语:戦闘糧食I型)”的配菜方案里,依然有大和煮风味的“调味牛肉罐头”。

大和煮使用酱油、生姜等调味料调味,口味浓重。除了最常见的牛肉外,也适合用于料理本身有异味的肉类,如鲸肉、羊肉、马肉,以及各种野味。各地的人们会根据出产因地制宜,变化出多种多样的乡土料理(日语:郷土料理)。北海道的知床半岛盛产用当地的三种野生动物虾夷鹿(日语:エゾシカ)、棕熊和海狮制成的大和煮罐头,搭配嫩笋及生姜,口味独特。捕鲸重镇宫城县石卷市至今遵照60年来的传统,取长须鲸下颚至腹部间油花分布均匀的霜降肉切大块,以大量姜丝铺底炖煮成“鯨須の子大和煮”罐头。食用时隔水加热,佐以切得极细的葱白,以其脆嫩彰显鲸肉的肥糯。当地水产厂家还将储存鱼油的油罐漆成大和煮罐头的样子,以“世界第一罐头”的名号招揽游客(该油罐在2011年3·11大地震时被海啸摧毁)。在长野县,当地的做法是将细黄胡蜂(英语:Vespula flaviceps)的肥嫩幼虫过油煸炒,加砂糖、酱油、盐等炖煮后,趁热与米饭拌匀。1947年昭和天皇在视察长野县松本市时尝到了这种料理,赞不绝口。即便晚年动完胰脏手术食欲不振时,依然对蜂蛹大和煮拌麦饭情有独钟。除此之外,日本企业还生产干贝大和煮、香菇大和煮、海带大和煮甚至山椒大和煮等。

由于调料味重,肉质难以区分,大和煮的烹调方法给了不法商家鱼目混珠的可趁之机。早在甲午战争时,就曾曝出在大和煮罐头中夹杂碎石的“掺石罐头事件”:174。1960年,经消费者举报,日本主妇联合会对市售的牛肉罐头进行了抽查,结果发现,当时生产牛肉大和煮罐头的20多家厂商中,真正完全使用牛肉的仅有两家,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廉价的马肉或鲸肉。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假牛肉罐头事件”立刻成为公众瞩目的社会焦点,并由此牵扯出日本在宣传营销、垄断竞争等方面一系列陈年积弊,最终促成了防不当赠品及误导宣传法(日语:不当景品類及び不当表示防止法)的出台。

相关

  • 尘土土壤(德语:Boden,英语:soil)是一种自然体,由数层不同厚度的土层(德语:Bodenhorizont,英语:soil horizon)所构成,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土壤和母质(岩石)的差异主要是表现在形态特征或物理、化
  • 新观察家《新观察家》(法语:Le Nouvel Observateur,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
  • 艾哈迈德·泽韦尔艾哈迈德·哈桑·泽韦尔(阿拉伯语:أحمد حسن زويل‎,转写:Ahmed Hassan Zewail,又译泽维尔、扎威尔,1946年2月26日-2016年8月2日),埃及化学家,飞秒化学上的专家。他研究的技
  • 顺风耳顺风耳,表意指“能够听到随风而来之声音的耳朵”。在中文语境中,顺风耳也于被用于形容听力好或者知道很多八卦传闻的人。于现代可以分为几个解释:在民间的神话传说中,替妈祖察听
  • 阿兹特克太阳历阿兹特克太阳历(xiuhpohualli),或称季节历,是墨西哥地区还没被西班牙征服以前,阿兹特克人所使用的历法。太阳历的一年有18个月,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故一年总共365天。太阳历主要
  •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英语:Huygens–Fresnel principle)是研究波传播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因荷兰物理学者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法国物理学者奥古斯丁·菲涅耳而命名。这个原理同时适
  • 冬日苏醒《冬眠》(土耳其语:Kış Uykusu),是一部努里·比格·锡兰执导的土耳其电影,入围2014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最高荣誉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协会奖,成为继1982年的《生之旅》
  • 王与仁王山立(?年-?年),原名王与仁。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清初武进士。王山立出身新城王氏望族,是王之猷之孙,王象春之子,王象乾、王象晋堂侄。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中式武进士
  • 暴露癖露体癖(英语:exhibitionism)或阴部显露欲是指偏好在公共或半公共场合对不知情者曝露身体中通常不会暴露的部分的行为,例如暴露乳房、臀部或阴茎。这种行为的动机可能是自身欲望
  • 大瀑布城大瀑布城(英语:Great Falls)是美国蒙大拿州北部的城市,在蒙大拿州首府赫勒拿东北100多公里。面积51.6 km²,陆地面积 50.5 km²,水域面积1.1 km²,水域面积占了2.21%。。城市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