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

✍ dations ◷ 2025-09-26 19:46:46 #皱纹
皱纹又称皮皱、褶纹、纹皱、褶子等,主要指人类或动物皮肤的褶皱。人类在老化的过程中多少会在脸部前额、眼外眦、耳前区、颊、下颏、口周、脖颈、腋下、肘内、手腕、手面、手指、腹股沟、膝、脚踝、脚趾等部位出现皱纹。有抬眉纹、眉间纹、鱼尾纹、口角纹、唇部竖纹、颊部斜纹等多种类型。起皱原因是多元的,包括经常饮酒、吸烟、食盐过多、营养不良、睡眠不正常、精神过度紧张、肌肉劳累、皮肤干燥、沐浴水温过高、紫外线的曝晒、长期使用化妆品、正常老化等等。减肥、分娩后的孕妇也会起皱。因为皱纹主要出现在脸、颈、手等显而易见的身体部位,较为人们(尤其是女士)所重视。近现代的化妆行业市场上有多种去皱除皱的商品和治疗方法,包括抗皱粥、祛皱饮、去皱按摩、拉伸展操、面膜、冰电波拉皮、微创除皱手术等。除人类之外,灵长目的许多动物以及许多狗犬(如沙皮狗、斗牛犬、巴哥犬)亦有不同程度的皱纹。皱眉、皱眉头、皱脸、起皱是人类较为普遍的一种脸面表情。前额、眼外眦、口周和下颏等脸面较为显著部位的肌肉紧缩,使周围皮肤皱褶。通常表示气愤、伤心、惊讶、恐惧。水皱、水皱反应、泡水起皱、浸水起皱指人类及灵长目动物的皮肤因长时间在水或类似液体中渗泡而造成手指和脚趾的心面一时起皱。人猴动物的手脚皮肤的泡水起皱反应,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够提供更好的牵引力,使得手脚能够更有效地把握住树干,这或许是水皱反应的进化利益。水皱反应的原理上无定论。1935年,研究者在研究正中神经麻痹患者时意外地发现凡是患者神经元麻痹的身体部位都没有水皱反应的迹象,如此说明水皱反应与皮肤组织下神经元有所关联。近期的研究认为水分子通过手脚心面的汗管逐渐散射到皮肤组织中,如此改变在皮肤中的电解质的化学平衡,同时改变了表皮下神经元突触的电压平衡,使它们更为迅猛地触发。神经元加速的触发促使周围的血管收缩,减少皮肤下的血液,也减少皮肤的张力,使皮下组织收缩起皱。

相关

  • 纤维杆菌门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只包括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一个属。纤维杆菌属生活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在其细胞周质中有纤维素酶可以分解纤维素使动物能够吸
  • 细菌萜醇细菌萜醇也称为“细菌异萜醇”,是一种由乳酸杆菌合成的、具有11个萜醇基的脂质。 这种分布于细菌中的聚萜醇是细胞膜多糖的O抗原侧链、细胞壁胞壁质的多糖骨架以及其它荚膜多
  • 读音文白异读是汉语族的一种特有现象,一些汉字在汉语中有两种发音:文读和白读,两者代表不同的语音层次:汉语中的白读普遍是在《广韵》或更早的音系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来的语言固有成分
  • 钠的同位素钠(原子量:22.98976928(2))共有22个同位素,其中有1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先知先知(英语:Prophet),汉语出自儒教经典《孟子》: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也是多种宗教中常用的概念,指智慧通达,或能够与神交流并预见未来的人。在不同宗教的信仰
  • 刘伯温刘基像,顾见龙绘道家系列条目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27日),字伯温,浙江省青田县(今文成县)人,祖籍陕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
  • 詹姆斯·吉尔雷詹姆斯·吉尔雷(英语:James Gillray,1757年8月13日-1815年6月1日),英国讽刺漫画家和版画家,他的蚀刻版画政治和社会讽刺性强,主要发表在1792年到1810年间。吉尔雷的漫画一般分为两类
  • 车前草车前草(学名:Plantago asiatica)为车前草科车前草属的物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蕮(音同“惜”)、车轮菜子、猪耳朵棵子、五更草、田灌草、牛舌草子、车轱辘草子,诗经中称之为
  • 狗皮膏药狗皮膏,俗称狗皮膏药,是一种外用中成药。狗皮膏本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早期的狗皮膏以狗皮为载体,盖因狗皮保暖性能较好且强度较高,“狗皮膏”也因此得名。但现代药厂生产
  • 白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英语:White adipose tissue,缩写为WAT),或称称黄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等,乃我们常指之脂肪组织,在部分哺乳类动物中呈白色,主要位于皮下、网膜、系膜等部位。该组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