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

✍ dations ◷ 2025-08-10 17:40:29 #郑板桥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郑燮像》,叶衍兰绘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省淮扬海道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镇)人,祖籍苏州阊门,清朝官员、学者、书画家,擅长画竹。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二十五日子时,郑燮出生在江苏省淮扬道扬州府兴化县。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仪真县读书。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省兖沂曹济道曹州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登莱青胶道莱州府潍县知县。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柬封书画史”。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于兴化溘然长逝,享年七十有三。归土兴化县城东之管阮庄。是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寄弟墨书》。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寥寥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以篆、隶、草、行、楷等各种书体的字形,并以兰草画法入书,形成有行无列、疏密错落的书法风格,创造了“六分半书”的书体,后人亦称之为“板桥”体。扬州瘦西湖郑板桥观芍亭绍兴兰亭古迹公园郑板桥临兰亭序碑江南贡院郑板桥临难得糊涂。下有一段跋语“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手书对联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郑燮真迹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响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郑板桥喜欢孪童。在《板桥自叙》中写道“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因嗜吃狗肉,曾经有大学士纪晓岚宴请郑《狗肉全席》大餐代乾隆皇帝求画趣事,画收藏于故宫。

相关

  • 内科医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生又称医师,在中国古代称大夫或郎中
  • 痳疯杆菌麻风杆菌也称为韩森氏杆菌,是一种可引起麻风病的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6µm,宽约0.2-0.6µm,抗酸染色呈红色(抗酸性),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好氧菌。于1873年由挪威医生
  • 溶剂溶剂是一种可以溶解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的液体,继而成为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溶剂是水。而所谓有机溶剂即是包含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溶剂。溶剂通常拥有比较低的沸点和容
  • 麻醉科医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麻醉科医师(英语:Anesthesiologist)是指
  • 济宁医学院济宁医学院(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为中国山东省本科高等医学院校,位于山东省济宁市。
  • 千赫赫兹(符号:Hz)是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每一秒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赫兹是以首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命名,常用于描述正弦波、乐音、无线电通讯以及
  • WSsub2/sub二硫化钨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WS2。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小六方晶系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稳定。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氢氟酸混酸中。溶于熔融碱,不溶于醇。钨酸铵与硫化氢气
  • HiNet中华电信,简称中华电、CHT,是台湾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于1996年由交通部电信总局的营运部门分拆(英语:Corporate spin-off)及公司化(英语:Corporatization)而来,业务范围涵盖固网电信、行
  • 萨哈罗夫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俄语: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姓氏也译作沙卡洛夫,1921年5月21日-1989年12月14日),苏联原子物理学家,闻名于核
  • SN 1987A环绕1987 A的环圈和在中心来自超新星爆炸的环圈SN 1987A是1987年2月24日在大麦哲伦云内发现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是自1604年开普勒超新星(SN 1604)以来观测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