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豉甲科
✍ dations ◷ 2025-05-15 23:23:03 #豉甲科
见内文豉甲科(Gyrinidae),又名豉虫科,是属于鞘翅目肉食亚目的一个科,其下多为小型水生昆虫,目前已知约八百种,多数成虫种类的尺寸不大,约3毫米到18毫米左右,常群集于干净水塘与湖面,有特化的身体结构能够在水面上巡弋。主要栖息于干净水塘或湖泊、净水域、等等水生生物栖息地,但因水生环境污染而导致数量减少。豉甲科的昆虫通常外型偏微椭圆型,拥有金属灰或古铜色的暗淡色光泽,其外壳非常坚硬、光滑,使得它在水面上游泳时不会遭到水的阻挠。豉甲科昆虫拥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复眼,共有两对分成上下两部,一对是在头部偏上方的位置,可以用来探查水面上方的情况,另一对偏头部下方一点,可以探查水面下方。该成虫平时会在水面上回旋游动,在受到他物惊吓或搔扰时,便会快速的沉入水中躲藏。豉甲科昆虫是属于肉食性的水生甲虫,与龙虱科相似,也是需要在水面上进行气体交换,它们通常都是群居生活的,会使用细长的前足来捕食落入水中的昆虫、小型生物等等。豉甲科昆虫的中后足短扁成桨状,即为其游泳足,能用之在水面上滑动。交配季节时,雌虫会将卵产于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一颗颗成列,孵化后的幼虫与龙虱的幼虫外观类似,腹部有长气管鳃,能在水面上进行呼吸。属于肉食性,一共分为3龄,会捕捉小型水生昆虫、动物,甚至是不同龄的同类。当即将化蛹时会在岸边的植物上以水边的杂物和唾液做成茧,破茧后成虫在水面生活。豉甲科是肉食亚目之下的一个科。根据布鲁斯的昆虫分类表,豉甲科原来属于独自的豉甲总科(Gyrinoidea),现时已合并进。本科之下有物种约800种,可分为25属,其中十个属的生物已经全部灭绝:亚科 Spanglerogyrinae亚科 Heterogyrinae亚科 Gyrininae分类未定
相关
- 晚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英语:Metamyelocyte)是正在进行粒细胞生成(英语:granulopoiesis)的细胞,由中幼粒细胞(英语:myelocyte)发育而来,并将发育成杆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嗜酸性
- 生物神经网络生物神经网络(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s)一般指生物的神经元、细胞、触点等组成的网络,用于产生生物的意识,帮助生物进行思考和行动。
- 普通科医生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家庭医学科医师(英文:General Practitio
- 波特莱尔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诗人,象征派诗歌之先驱,现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诗的鼻祖。代表作包括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
- 回文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亦有将文字排列成圆圈者,是一种修辞方式和文字游戏。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汉语历史上最早创作的
- 翁吉瓦翁吉瓦是安哥拉南部的城镇,也是库内纳省的首府,距离纳米比亚边境42公里,海拔高度1,098米,每年平均降雨量493毫米,雨量集中在12月至3月,镇内经济活动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坐标:17°0
-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n/an/an/an/an/an/an/an/an/an/a细胞程序死亡-配体1(英语: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也称为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74,CD274)或 B7同源体1
- 城堡之路城堡之路(Burgenstraße)是一条主要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及小部分位于捷克的旅游路线,从曼海姆到布拉格,全长约长约1000公里。这是一条传统旅游路线,1954年确定
- 台39线台39线 高铁桥下台南段道路,为中华民国(台湾)沿台湾高铁高架桥下两侧用地辟建之省道。北起台南市新化区台20线,南至高雄市阿莲区台28线。
- 醇脱氢酶醇脱氢酶(英语:Alcohol dehydrogenase,缩写ADH, EC 1.1.1.1),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两种酶促反应:醇脱氢酶是一种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