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脉熊蝉(学名:),旧名“脉赤熊蝉”,中国大陆地区习惯称为“黑蚱蝉”。为蝉科熊蝉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大陆、印度北方、日本、韩国、台湾西部平地之苦楝、构树、柳树、樟树及菩提树等,每年6至9月出没,公蝉体长约37~40毫米(1.5~1.6英寸),母蝉约在36~39毫米(1.4~1.5英寸)。另外,正在吸食植物枝叶时,每次排泄量约0.2毫升(0.0070英制液态盎司;0.0068美制液态盎司),每分钟排泄次数约3至6次。
鲁菜中称本种为金蝉,将幼虫用于干炸菜。
红脉熊蝉(学名:),旧名“脉赤熊蝉”,中国大陆地区习惯称为“黑蚱蝉”。为蝉科熊蝉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大陆、印度北方、日本、韩国、台湾西部平地之苦楝、构树、柳树、樟树及菩提树等,每年6至9月出没,公蝉体长约37~40毫米(1.5~1.6英寸),母蝉约在36~39毫米(1.4~1.5英寸)。另外,正在吸食植物枝叶时,每次排泄量约0.2毫升(0.0070英制液态盎司;0.0068美制液态盎司),每分钟排泄次数约3至6次。
鲁菜中称本种为金蝉,将幼虫用于干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