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民(约1922年-1993年10月4日),黑龙江人,原为台湾屏东县屏东市的托儿所所长,后在屏东市创立屏东启智教养院。
张淑民约1922年生,黑龙江人,学历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女子师范学校,父亲为东北地区的县长。廿二岁时,她嫁给职业军人刘珍,两人一起移居台湾,生六名子女。
1957年,张淑民考上国防部军眷服务处及台湾省教育厅合办的军眷国校教员检定考试,取得初级资格。她原在高雄县小港乡教书,为国小老师,丈夫则于台北市的国防部服务。
1961年9月13日,张淑民接替张梦兰作屏东市立托儿所园长。1970年,一名屏东市立托儿工友遽逝,其太太与小孩皆智能障碍,于是张淑民接下孩童教养,开启她与启智儿忧喜共存的人生。她常在托儿所旁的中山公园看到有些启智儿童夜半还在公园徘徊,于是就把这些小孩带回来,安顿在所内。随着收容者增加,来托儿的家长担心这些启智儿有传染病,会影响他们孩子的健康,纷纷把孩子转到其他托儿所、幼稚园去,于是幼儿人数从最多的九百人骤减到一百人左右。
虽然如此,张淑民对收容启智儿的决心与日俱增,在1975年,获准创办低能残障儿童教养部,收容南台湾四县市低能残障的儿童。1981年时,她收容一名在屏东火车站走失的轻度智能不足的儿童,取名“刘宗保”。该年底,她结束托儿所工作,并卖掉台北市一栋三百七十多万元的楼房,买下屏东市广东路占地五百多坪的土地,成立屏东启智教养院,盖起餐厅、宿舍、厨房、游乐场、教室等。
张淑民回忆,当时带一群孩子穿过中山公园搬来广东路现址,“像叫化子一样”,那时一百公斤一袋的米只够一天吃。和生市场排骨摊商郑美玉,得知几乎天天都来买卅多公斤排骨的张淑民是启智儿院长后,就不再收钱。起初,张院长不好意思,只好绕道去别家买,但郑女还打听到院址,每周固定送排骨请孩子吃。其他经常半卖半送还有屏东市卖菜的简顺安、卖鸡肉的杨新宽、卖馒头的杨川山等。张淑民有时收到食物太多还会转送给信望爱儿童之家,该院是由同样是中国大陆来的王守信所创立。
院童轻到多重智能都有。其中一对双胞胎男孩是父母生了七名女儿才盼到的,家族高兴地大摆满月宴,请了几乎全屏东市一半以上人,不料后来才发现这两兄弟和正常孩子不一样。还有的四兄弟先后一起进院,或一家三兄弟一起进来的。逢年过节,有亲人的家属都会来看望孩子,或带孩子回家,不过人数并不多。所以张淑民一定准备大鞭炮、花烛、气球及糖果、点心,让孩子尽情玩乐,忘掉思家之苦。
1985年,张淑民成立财团法人,幺儿刘正罡从军中退役后,也加入母亲的慈善事业。
《联合报》记者庄佩玲的“有谁看到我的孩子?”系列报导中,1992年10月30日刊出一名柳姓摊商寻找1981年11月11日早上在新店市建国市场失踪的九岁儿子。次月2日,屏东启智教养院向儿童福利联盟通报柳姓失踪儿就在该院,于是3日清晨柳家夫妇就连夜南下确认。当天一早8时40分,家人团聚的柳家在教养院内伙伴再见声中,回去新店。
至1993年时,屏东启智教养院收容以由最初的十八名,增加到一百廿五名,年龄最大有五十七岁,最小的亦有十多岁。当年,张淑民被提名得好人好事,领奖前就在10月4日心脏病发作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