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调和原理

✍ dations ◷ 2025-08-30 04:25:12 #色彩调和原理
色彩调和(color harmony),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以下四种原理互相间都有关联,借着将他们综合运用可以得到良好的色彩调和的配色。这是由感觉性等比间隔所构成的色彩体系(色立体)的色彩排列,依其规则性所选出的色彩所做出的配色。例如像是色相、彩度、明度的渐层配色。 渐层配色就像是踩着感觉性的阶梯往上爬般,其色调有规律感及安定感。运用此方法的有奥斯华德的色彩调和论。平时常常会习惯性体验到各种的色彩组合,很自然地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亲切且无违和感的配色。此种配色会让人感到心安愉悦。此外自然的山川也会让人感到舒缓。这些的自然色彩以及自然风景的配色皆是习惯性的感觉配色。对称性总是给人们有种安心安定的感觉,具有使配色产生凝聚感或是整合配色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则会失去动感,强化古典的感觉。因此在运用时需考量在调和与动态之间的均衡性。与此类似的有被称为repetition的反复、重复的效果。例如像同系色彩配色,是一种安全(不会失败),具有安定感的配色,如西装的配色。 此外,无色彩被认为与任何色相的色彩都具有共通性,是可以得到良好调和的配色,由曼赛尔色立体可知。 色相环的中心是无彩色,由无彩色的点越往周边彩度越高,到周边遍接近各色相的纯色。像这样无彩色不管由何种色相来看,在中心部分都是共通的。古典的色彩调和论中已经提到的,明确醒目配色的对比性配色。特别是明度的对比在色彩调和的配色效果中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当遇到对比小,暧昧的色彩组合时,可以在色彩的交界处设置不同的色彩分隔区域(separation),借由间接性的对比效果来得到良好的调和。色彩科学家查德(Judd. D.B.)提出与上述原理相关的四个基本原理,分别称为秩序的原理(principle of orger)、熟悉的原理(principle of familiarity)、类似的原理(principle of similarity)、明确的原理(principle of unambiguousness)。

相关

  • 沙状病毒科沙状病毒科(Arenavirinae, ARV)是一种会造成严重的人畜共同传染病的病毒科类。其宿主,啮齿类动物,尤其是老鼠,和人之关系自古已来,均交往过于密切,造成本科病毒在人类和老鼠宿主
  • 本都统治者列表这是一份本都王国统治者的列表。本都是希腊化时代安纳托利亚的一个重要王国,其国王可能具有伊朗血统。
  • 品达品达(Πίνδαρος ,约公元前518年-前438年),古希腊抒情诗人。他被后世的学者认为是九大抒情诗人之首。当时,希腊盛行体育竞技,竞技 活动又和敬神的节日结合在一起,品达在诗中
  • 1313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3号染色体。13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14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3.5%至4%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英语:Astrophysics),又称天文物理学,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学,这包括星体的物理性质(光度,密度,温度,化学成分等等)和星体与星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物理理论与方法,天体物理
  • 维生素Bsub12/sub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为C63H88O14N14PCo,分
  • 鱼肝油鱼肝油(也称“肝油”)是一种从鳕鱼等海洋鱼类肝脏中提取的油,通常为黄色到橙红色的透明油状液体,带有鱼腥味。1848年挪威开始用水蒸汽加热法制造鱼肝油。1880年日本采用水煮法制
  • 链束植物门真蕨纲(Polypodiopsida),又称为链束植物(Monilophytes)是植物界中真叶植物下的两个演化支之一,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群。真蕨纲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
  • 碘西尼碘西尼(Iomazenil)为一种研发中的药物,能够阻止酒精对人中枢神经产生的作用。在服用酒精或饮酒前服用碘西尼,能使人保持长时间的清醒。
  • MIT OpenCourseWareMIT OpenCourseWare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在2002年创始的一项计划。它的目标是在2007年年底以前,让所有大学生和研究生课程能够在线上自由的被任何人从任何地点取用。MIT开放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