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权利

✍ dations ◷ 2025-07-11 06:56:22 #儿童权利
儿童人权(英文:Children's rights),指的是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儿童人权着重强调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及关爱。1989年联合国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将“儿童”一词定义为“所有年龄未满十八岁的人”。 儿童人权中所囊括的各项权利包括:受到父母的监护,享有人的尊严;以及各项基本需求,其中包括:人身安全、食物、普及的义务教育、医疗保障、适用于儿童年龄及身心发展的刑法、对儿童公民权利的保护;亦有免于各种歧视和恐惧的权利,其中包括:针对儿童个人的民族、性别、性取向、性别认同、国籍、宗教信仰、身心障碍、肤色,种族以及其他身份特征的歧视。而对“儿童人权”的释义范围也十分广泛,有“允许儿童拥有自决行为的意志”一说,也有“保障儿童免受身体、心理上的虐待”一说(尽管目前对何种行为可构成虐待仍存争议)。而其他的定义则包括儿童得到关爱和抚养的权利。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系指所有未满十八岁之人。然而(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法律,规定在十八岁以前就成为成年人的不受此限制。然而在国际法中并没有其他条文来明确定义语言中用以描述“年轻人”的各种词语,如“未成年人”、“青少年”、“青年”等。但“儿童人权”和“青少年人权”这两种事物则应该区分开来。与此同时,儿童人权也会涉及到社会其他领域的问题,如法律、政治、宗教和伦理问题。由于未成年人受限于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法律,通常不享有自己独立作出重要决定的权利,而一般是成年监护人(如家长、社会工作者、老师和青少年事务工作者等)在法律上根据现实情况代替他们行使权利。一些人认为这种政策环境会导致儿童(或青少年)对自身的事务缺乏足够的掌控力,也会使这一群体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著名哲学家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及利亚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他指出像这样的立法机构往往是“压迫儿童的国家机器”。而政府颁布的政策也被一些所谓评论人士粉饰太平,以掩饰成年人压榨、虐待儿童的方式,这导致儿童贫困、童工、和缺乏受教育权利的现象之泛滥。从这一点来看,儿童应该被视为一种弱势群体,且社会需要重新审视其对待儿童的方式与态度。而研究人员已认定儿童也需要在社会参与方面获得认同感,其权利和义务在所有年龄段应该被充分尊重。威廉·布莱克斯通(1765-1769)则提出了父母对孩子的三种义务:抚养、保护和教育。以现今看来,孩子有权利从父母那里得到这些权利。国际联盟于1924年通过并颁布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这份文件明确指出儿童理应满足的各项要求:健康的成长、饥饿的儿童可获得食物、患病的儿童可获得医疗保障,发育迟缓的儿童可获得照料与教育,孤儿可获得收容所的接纳,以及可免于被剥削与压榨。而联合国成员国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中25条第2则如是陈述:母亲和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顾和帮助。一切儿童,无论婚生或非婚生,都应享受同样的社会保护。联合国大会也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1959年),这份文件明确指出了十项保护儿童人权的准则,例如:享有普遍的人权,享有特别的照顾,享有免于受到歧视的权力等等。定义儿童人权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逐渐达成共识。希拉里·克林顿(后曾担任律师)在1973年出版的著作中阐述,儿童的权利是一个“需要下个定义的标语”。据一些研究人员的说法,针对儿童人权的定义仍然没有完善。部分人也提出,儿童所享有的权力无法通过一个单一的概念来下定义。《儿童权利法》被认为是处于“法律与儿童生活的交集”这一关键点上。其主要是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和法律正当程序的,并适用于那些涉及刑事司法制度问题、代理人问题以及心理矫正及康复问题的儿童;亦用以保障儿童可以获得国家提供的保护与照料,确保无论民族、性别、性取向、性别认同、国籍、宗教信仰、肤色、种族等问题,所有儿童都可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此部法律也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在《国际人权法》的框架下,儿童群体享有两种类型的人权:儿童和成年公民一样,享有基本的、普遍的人权(部分权利除外,如婚姻。达到法定年龄之前不可享有);在未成年之前,儿童也享有某些特别的权利,以对这一群体产生保护,如人身安全的保障、免受非人道、残忍的对待,在儿童阶段受到特殊的保护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姓氏权、对于自身问题有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自由思考、信仰宗教的权利、获得医疗保障的权利,免于受到性与经济压榨的权利,以及受教育的权利。儿童人权在诸多方面都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包括公民、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凡此种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提倡儿童在法律框架内是有自决权利的群体,一种是敦促社会保护儿童免受因为缺乏独立性而招致的伤害。这两类可被称为“权利的赋予”和“有权利受到保护”。联合国的儿童教育指导方针将《儿童权利公约》中阐述的权利大致分成了“3个P”:Provision、Protection和Participation。这三个英文名词分别代表:

相关

  • 植物界轮藻、一种杂交蔷薇、百岁兰; 小毛毡苔、蓬蘽、欧洲酸樱桃; 银杏、柳树、溪苔属; 非洲苏铁、蕙兰、一种藓类; 一种蕨、紫菀、朝鲜冷杉。有争议:植物(英文:Plant)是植物界(学名:Plantae
  • 亲缘分支分类法支序分类学(英语:Cladistics)又称亲缘分支分类学,是一种生物分类的哲学,其指只依据演化树分支的顺序,而不参考形态上的相似性来排列物种。此一学派的主要贡献者一般认为是德国昆虫
  • 癌症治疗癌症免疫疗法(英语:cancer immunotherapy或immuno-oncology)是一类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的方法。此类疗法采用了癌症免疫学(英语:Cancer immunology)研究的成果,这是肿瘤学中
  • 尼古丁贴尼古丁贴,俗称戒烟贴,是一种贴在皮肤上的低浓度尼古丁贴片,能透过皮肤向人体释放尼古丁。它在1991年就开始投入使用,据信能够帮助戒烟。在戒烟方法之中,其乃应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最
  •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英文名:Ethambutol;简称:EMB 或 E)是一种抑菌性抗结核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作为一线药物常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使用。乙胺丁醇的常见形式是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 虹彩病毒科虹彩病毒科是一族有双链DNA基因组的病毒。虹彩病毒科的原文Iridoviridae,来自希腊字中的Iris,有彩虹的意思。因为被虹彩病毒感染的宿主,例如昆虫和鱼类,其身体表面会呈现特别的
  • 微升微升(microlitre)是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μL,相近于体积单位λ(lambda,10−9 m3),自升而来。微升本身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而是接受与SI合并使用的非SI单位。在生化单位及药物使用上,因
  • 剪切模量剪力模数(shear modulus)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弹性材料承受剪应力时会产生剪应变,定义为剪应力与剪应变的比值。公式记为其中, G
  • 苯芴醇苯芴醇(Lumefantrine或benflumetol)是一种抗疟药,只会和蒿甲醚合并使用,称为复方蒿甲醚-苯芴醇(英语:Artemether/lumefantrine),有时也会用英文co-artemether表示。在1981年的青蒿素
  • 马绍尔群岛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