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无机盐运送途径

✍ dations ◷ 2025-09-02 22:54:41 #植物体无机盐运送途径
蒸腾流(英语:Transpiration stream)是维管束植物体中从根至叶的连续水流,植物从根部吸收水与无机盐后,经由木质部的导管(英语:Vessel element)运送到全株,并于叶以蒸腾作用或泌液作用(英语:Guttation)排出。蒸腾流的主要动力为蒸腾作用在导管中造成的负压,其流速亦受蒸腾作用的速度影响,当环境气温较高、湿度较低时,水分从叶蒸腾的速度较快,使蒸腾流流速较快;反之环境较湿冷时蒸腾流流速较慢。植物可以共质体途径或质体外途径从土壤将水分与无机盐运输到根的木质部中。前者为水分及无机盐透过植物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根部细胞中,并沿着胞间连丝穿过各个细胞,最后到达木质部的运送方式,在运送途中,水分及无机盐可以进入液泡中贮存,再从液泡中输出;后者过程中,水分与无机盐起初并不进入细胞内,而是沿着细胞壁的空隙从表皮运送到内皮层(英语:Endodermis),此时会受内皮层细胞壁不透水的构造凯氏帶所阻,无法通过,而必须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改由共质体途径继续运送到木质部:180。维管束中,木质部的导管(英语:Vessel element)专司植物体内的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水分子间的内聚力以及水分子与管壁间的毛细现象使其在导管中形成连续的水柱,水从叶的气孔中以蒸腾作用离开植物体,并在导管中形成负压,将水分向上运输,此即“凝聚力张力假说”(cohesion- tension hypothesis),最早于1727年由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黑尔斯(英语:Stephen Hales)提出,但当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1894年才由爱尔兰植物学家亨利·赫瑞修·迪克逊(英语:Henry Horatio Dixon)与物理学家约翰·乔利阐明:185。导管中水分的流动可以哈根-帕醉方程描述:186:可见水流效率与导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在导管截面积总和一样时,导管数量较少、但半径较大者的输送效率较高:187,但其坚韧度不如导管数量多且半径较小者,且水分反复结冻与融化时,较易造成气穴现象,生长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可能因较常面临水分的冻融,其导管的半径通常较生长于低海拔、低纬度者小:193。当蒸腾作用停止时,根压是植物体运送水分的另一种动力,植物以主动运输将无机盐吸入根部后,造成根部渗透压升高,促使水分从土壤渗透入根部,进而在导管中造成正压,有限度地将水分向上推进。水分运输至叶时,一般由气孔以蒸腾作用排出体外,其速率受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影响,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在有风、高温、干燥时蒸腾速率较快,且气孔一般会在夜晚时关闭。当气孔在夜间关闭、且环境湿度较高时,水分还可以泌液作用(英语:Guttation)从由叶缘的泌水孔排出,泌液作用的动力即为根压在导管中造成的正水压。

相关

  • 互相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英语:Drug Interaction)是指在同时服用时,药物的活跃性、有效性受到另一种物质(通常是另一种药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药效增强),也可以产生拮抗作用(药
  • Rhodophyta红藻门(学名:Rhodophyta),是含有藻红素的一门藻类,属于多细胞、真核细胞的生物;约有7000种。几乎所有的红藻都生活在海洋中,他们生长在涨潮线以下的岩石上或较深的水中,有些物种可以
  • 印度支那中南半岛(法语:Indochine,英语:Indochina 或Indo-China),又译印度支那半岛,指亚洲东南部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的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岛包括今日的缅甸、泰国
  • 腔静脉腔静脉(拉丁语:Venae cavae)俗称的大静脉,分为上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腔静脉连结右心房。是体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左心室→主动脉→小动脉→组织微血管→小静脉→腔静脉(上、下腔静
  • 地雷地雷是一种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裂物,经常被用来杀伤经过的敌方人员或车辆,是一种被动式的陆战军事武器。人类最早使用这类被动性杀伤武器的纪录,可回溯到在中国的宋朝,在一次城池
  • 红胡子埃里克红胡子埃里克(古诺斯语:Eiríkr hinn rauði,950年-1003年),也称“红魔埃里克”或“红发埃里克”及“红衣埃里克”,维京探险家,格陵兰的开发者。埃里克出生于挪威罗加兰(Rogaland),其父
  • 1827年世界留存的最早照片是于1827年拍摄的。法国的贝诺特·富尔内隆发明了水轮机。
  • 开心快乐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种能表现出心理状态的情绪。而且常见的成因包括感到对健康、安全、爱情等之满足。快乐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就是笑。通常我们认为达到快乐,是需
  • 剑龙下目剑龙亚目(拉丁名Stegosauria)是一类植食性恐龙,生存在侏罗纪与白垩纪早期。这类动物的化石大多出现在北半球,尤其是北美洲与中国。它们在地理上的起源尚未明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
  • 球子蕨球子蕨(学名:Onoclea sensibilis)为球子蕨科球子蕨属下的一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