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

✍ dations ◷ 2025-02-23 21:35:33 #上座部
最初僧伽 ├ 大众部  ├ 一说部  ├ 说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闻部  ├ 说假部  └ 制多部 └ 上座部  ├ 雪山部  ├ 说一切有部   ├ 说转部   └ 经量部  ├ 可住子部   └ 正量部  └ 分别说部   ├ 化地部   ├ 法藏部   ├ 饮光部   └ 赤铜鍱部上座部(梵文:sthaviravāda,巴利文:theravāda,藏文:Neten depa),又译为他鞞罗部、体毘履部、他毗利部、他毘梨部,为佛教中的一个派系。上座部起源于第二集结之后遵守保守戒律的僧团,与大众部并列为部派佛教时期最早的两个分支。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继承了上座部中分别说部传统。佛教僧团中,不问年龄、种姓、与地位,以先出家受具足戒者为上座(Sthavira),后出家者应对他们表示尊敬。如《摩诃僧祗律》中说:“先出家(受具)者,应受礼、起迎、合掌、低头、恭敬。先出家者,应作上座:应先受请、先坐、先取水、先受食”。而僧团中的所有成员,称为大众。僧团采取民主原则,僧众一律平等,都有权利参加僧团事务的讨论和表决。现代佛教研究者如印顺导师认为,“尊上座而重大众”是僧团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务上,因为信仰及戒律的看法不同,谁能够主导僧团的走向,经常引起上座长老与一般大众间的紧张关系,最终成为部派分立的原因。所有部派共同传说,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佛教僧团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两大传承。分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戒律的见解不同;也有传说认为,是因为大天五事造成。现代学者考证认为,根本分裂的时间,应晚于七百集结,印顺法师认为其时间可能在佛灭百年之内,阿育王即位之前。在七百集结中,西方系的比丘僧团,以拘舍弥、摩偷罗为根据地,形成根本上座部,东方系僧团于毗舍离形成大众部,两大传统就此形成。根本上座部中,在西南印阿槃提的僧团,发展为分别说部。原先在摩偷罗国的僧团,形成先上座部,向西北印度罽宾发展。现代学者综合南北传主要文献分析认为,在阿育王在位初期,形成先上座部、分别说部、大众部三系鼎立的局面。从《善见律毘婆沙》记载来看,当时虽因为传承及地域分布,使得部派分裂,但各部派间仍是相互尊重,并没有太大分歧。但阿育王出身西南印度,在政策上可能偏向分别说部与大众部,压抑了西北先上座部僧团,使得僧团之间产生嫌隙。各部派僧团寻求政治力量的支持,以发展自身势力。在阿育王之后,各部派僧团逐渐形成不相容的态势。上座部后续分化的主要标志性文献是提婆设摩《识身论》,此论先批判“分别论者”为“诽谤、违越、拒逆世尊所说契经”,再自称“性空论者”而批判了“补特伽罗论者”,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分歧。佛灭第三百年初(即佛灭二百多年后),先上座部的成员中,在拘舍弥一带的僧团,形成犊子部。迦多衍尼子在恒河流域某地著《发智论》,批评犊子部的宗义,影响了在摩偷罗国与迦湿弥罗的上座部僧团,成立了说一切有部。犊子部与说一切有部的分立,形成四大部派传统。其中以说一切有部最为兴盛,也深深影响到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而不同意说一切有部学说的旧有先上座部成员,部分迁移至山区,形成雪山部。犊子部因对《发智论》中的一颂的解释不同,又分出四部,其中以正量部最为盛行,并取代了原先犊子部的地位。在分别说部中,阿育王时,摩哂陀至锡兰岛传教,在锡兰岛上形成赤铜鍱部。留在印度本土的僧团成员,则依地域,发展成化地部、法藏部与饮光部。在锡兰岛上,赤铜鍱部先形成大寺派,之后分出无畏山寺派。现代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大寺派所发展而来。现代学者从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解读出,在当时印度有被称为大乘上座部的宗派,可能是受到大乘佛教影响的上座部僧团,许多佛教研究者认为他们源起于赤铜鍱部的无畏山派。但是他们的传承并没有流传下来。上座部与大众部最大的不同,在于上座部重律,认为记载的古代所制戒律的一切内容都不能改变。而大众部重法,认为佛陀的律法要适应僧众所处的具体环境,在不舍小小戒的前提下,僧团可以根据共识确定戒律执行细节,比如不捉金钱戒及卖买戒的执行细节。而在戒律方面,上座部尊重上座比丘的意见,由上座僧伽的集体来决定戒律制定与戒律解释的工作;但是大众部则是认为应由僧伽的集体意见来决定戒律。上座与大众同样接受在家众参与僧团事务的讨论。至于在教义上,上座部认为“二佛不共世”,而《论事》记载大众部认为有“十方有无量诸佛”,这是两派主要的不同。按现代佛教研究者的看法,大众部分派按上座部记载,上座部分派按大众部记载,对各部派做如下简单整理:

相关

  • 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酯 是一种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抗生素。最初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发现,并于1987年作为Zinnat被引入。 在1987年十二月28日获FDA批准通过。 葛兰素史克在美国和印度分别以Ce
  • 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英语:Acid phosphatase,EC 3.1.3.2)是一类磷酸酶(将磷酸基团从有机分子上水解下来的酶),且可进一步归类为磷酸单酯水解酶。酸性磷酸酶储存于溶酶体中,在其与核内体融合后
  • 双眼皮重睑,又叫双眼皮、重巡。人类眼睑(眼皮)可分为两类:睁眼的时候上眼睑无自然褶皱为单睑(单眼皮),出现自然褶皱为重睑(双眼皮)。解剖学上,重睑是上眼睑的微小差异,多数常见于中亚,北亚,东亚
  • 托斯卡纳语托斯卡纳语(拉丁语:lingua toscana,意大利语:Dialetto toscano),又称为托斯卡纳方言,流行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是意大利-达尔马提亚语的分支。由拉丁语演变至现在的形式,标准意大利
  • 总族/超族族(拉丁文Tribus;英语Tribe)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次要等级,介于亚科和属之间,用于一些科的动物和植物的详细分类。一个族里包含相互之间较其它属于同科的属更加接近的属。在动物
  • 兰科兰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兰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多样、最广布的科之一。花朵艳丽的热带兰花通常叫做洋兰,亦叫胡姬花。洋兰并不一定是外来种,大中华地区亦有丰富的野生洋兰资
  • SClsub2/sub二氯化硫是一个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SCl2。二氯化硫是有刺激性臭味的红棕色液体,具腐蚀性,遇水反应产生氯化氢。二氯化硫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误触后会产生严重皮肤烧
  • 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年2月9日-1809年6月8日),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
  •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大同盟: 哈布斯堡西班牙(效忠卡洛斯)神圣罗马帝国大不列颠王国(自1707年)盟友:美洲殖民地: 英格兰属北美(至1707年)波旁同盟: 波旁西班牙(效忠腓力)盟友:美洲殖民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 Nsub4/subHsub4/sub四氮烯是一种氮的氢化物,分子式为N4H4。在IUPAC命名法中,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被统称为“四氮烯”。最常见的衍生物是四氮烯炸药,用作敏感的混合点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