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泰松

✍ dations ◷ 2025-08-29 01:14:16 #保泰松
保泰松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属吡唑酮类衍生物,解热镇痛作用较弱而抗炎作用较强,对炎性疼痛效果好,并能促进尿酸的排泄。保泰松的解热镇痛作用不及乙酰水杨酸,且毒性较大,故一般不作解热镇痛药用,但其抗炎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另外,本品能减少尿酸盐自肾小管的再吸收,有轻度排尿作用,也可用于急性痛风患者。常需连续给药或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亦可用于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丝虫急性淋巴管炎、结核病、恶性肿瘤等引起的发热等。近年研究发现,保泰松消炎、镇痛而产生抗风湿作用的机理不是由于脑垂体-肾上腺兴奋,可能是由于药物在炎症组织中抑制了产生炎症的有关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的合成、白细胞的活动和转移、溶酶体酶的释放及其活性;镇痛也可能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结果。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约2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表观分布容积为0.12L/kg,如增加剂量,分布容积亦增大,但血浓度不增加。故重复使用时,其稳态血浓度不呈线性增加。半衰期为56~86小时。可透过胎盘,进入乳汁。本品由肝脏代谢,代谢物为羟基保泰松和γ-羟基保泰松,仍有活性,最终代谢物经尿排出,少量经胆汁排出。保泰松的副作用发生率约为10%~20%,如短程使用则可减少这一比率。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过量可致消化道溃疡,出现便血。对其他系统也有损害,如皮疹、眩晕、血尿、肝炎等。可抑制骨髓引起粒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如能及时停药则多可恢复,因而应勤查血象,1周内无效果者,不应再用。与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磺胺类、甲磺丁脲降糖药合用,血药浓度增加,毒性增大。有钠、氯潴留作用,高血压、水肿、心力衰竭病人禁用,并在用药期间限制食盐摄入量。有肝、肾损害及药物过敏史、溃疡病、骨质疏松症者禁用或酌情慎用。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5.5-106.5℃。易溶于丙酮、氯仿或苯,溶于乙醇或乙醚,几乎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无臭,味略苦。由氢化偶氮苯与丁基丙二酸二乙酯环合而得。将氢化偶氮苯、丁基丙二酸二乙酯、甲醇钠和亚硫酸钠一起加热,剧烈回流1.5h,生成保泰松钠盐,再用乙酸酸化得到保泰松。

相关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英语: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缩写为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炎症性损伤造成的弥
  • 倾销倾销是一种反竞争的商业行为。倾销的意义有二:传统上,倾销是掠夺性订价(predatory pricing)的一种,即以蚀本价卖出货品以打击竞争对手、将对手驱离市场,并以最终提升价格作补偿为
  • 麻醉剂麻醉药(英语:anesthetic、或anaesthetic)是一种麻醉学所用的麻醉药品,可暂时、可逆性的使人丧失知觉。麻醉药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药导致可逆的意识丧失;局部麻醉药导致身体的有限
  • 580–599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 The New Republic(June 2009)《新共和》杂志(The New Republic,简称TNR),美国左派/自由派杂志,自1914年开始发行至今,以政治与艺术为主题。最早是以周刊形式发行,现在则是双周刊,发行量约为50,000份
  • 赫尔辛基宣言《赫尔辛基宣言》(英语:Declaration of Helsinki)是于1964年提出的一个医学伦理学宣言。其内容是围绕医学研究运用于人体时归立了六项基本原则。除此亦提出“告知后同意”法则(i
  •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英语:Secondary education)包括国际标准教育分类(英语: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中的两个阶段。第二级: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二,也是最后的
  • 杠杆原理在力学里,典型的杠杆(lever)是置放连结在一个支撑点上的硬棒,这硬棒可以绕着支撑点旋转。当杠杆静力平衡时,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可以透过改变动力臂或阻力臂长度,
  • 可证伪性可证伪性(英语:Falsifiability),又称可反证性、可否证性,在科学和科学哲学中用来表示由经验得来的表述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并使用严格证伪法来判别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即“这些结论必须
  • 叶绿素叶绿素是存在于植物、藻类和蓝藻中的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将叶绿素离子化。产生的化学能被暂时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并最终将二氧化碳和水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