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

✍ dations ◷ 2025-04-26 12:02:55 #导电性
电传导(英语:electrical conduction)是指介质内,载电荷的粒子的运动。称这些粒子为电荷载子。它们的运动形成了电流。这运动可能是因为感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或是因为载子分布的不均匀引发的扩散机制的结果。对于不同的物质,电荷传输的物理参数也不同。根据物质电传导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电解质溶液或液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干燥的木材、塑料、橡胶。欧姆定律明确地描述了金属和电阻器的电传导。欧姆定律阐明,电流与外加的电场成正比,在一个物质内,由于外加的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而产生的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可以用方程表达为其中, σ {displaystyle sigma ,!} 是物质的电导率;或者,其中,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物质的电阻,是 σ {displaystyle sigma ,!} 的倒数。在半导体元件里,电传导是由电场作用和扩散这两种物理机制共同引发的。因此,电流密度可以表达为其中, D {displaystyle D,!} 是扩散常数, q {displaystyle q,!} 是电荷量, n {displaystyle n,!} 是电子的体积密度。由于电子的电荷量是负值,载子是朝着电子密度递减的方向移动。因此,对于电子,假若电子密度的梯度是正值,则电流是负值;假若载子是空穴,则必须将电子密度 n {displaystyle n,!} 改换为空穴密度 p {displaystyle p,!} 的负值:对于线性异向性物质, σ {displaystyle sigma ,!} 、 ρ {displaystyle rho ,!} 、 D {displaystyle D,!} ,都是张量。设想外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作用于某物体。在这物体内,电荷量为 q {displaystyle q,!} 的自由电子,感受到电场力 F = q E {displaystyle mathbf {F} =qmathbf {E} ,!} ,会呈现加速运动。没有任何障碍阻止这运动,自由电子的速度会变的越来越大。然而,每经过一段时间 t {displaystyle t,!} ,自由电子会碰撞到其它原子的阻碍,使其速度回归为热速度 (thermal velocity) 。这样,自由电子的运动会呈现不断的加速与碰撞。每一次碰撞,累积的动量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平均为其中,角括弧代表平均程序。所以,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为其中, n {displaystyle n,!} 是电子密度, v {displaystyle mathbf {v} ,!} 是自由电子的平均速度, m {displaystyle m,!} 是电子质量。这经典模型是由保罗·德鲁德于 1900 年提出,称为德鲁德模型。从这模型得到了一个重要结果:电流密度与电场成正比,比例是物质的电导率 σ {displaystyle sigma ,!} 。在电解液里的电流是载有电荷的离子流。例如,施加电场于 Na+ 和 Cl– 的溶液。那么,钠离子会不断地移向负极;而氯离子会往正极移动。在正常状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会发生于电极表面,将氯离子的电子释放出来,经过导线传输到另外一端,让电子被钠离子吸收。水-冰混和物和某些称为质子导体 (proton conductor) 的固态电解质,含有可移动的正价氢离子。对于这些物质,电流是由移动的质子形成的。在某些电解质混合物里,一群鲜艳着色的离子形成了移动的电荷。这些离子的缓慢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可以用人眼直接地观察到。对于空气和一些普通气体,假设施加的外低于击穿电场阈值,电传导的主要电荷载子是由放射性气体、紫外光和宇宙射线造成的相当少数量的可移动离子。由于电导率非常低,气体是电介质或绝缘质。但是,一当施加的外电场超过击穿值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自由电子呈加速运动,动能变得相当大,足够以碰撞机制来制造更多的自由电子,或用雪崩击穿的机制将中性气态原子或中子电离。这程序形成了等离子体,含有很多的可移动的电子和正离子,使等离子体的物理行为变得就像一个导体。这程序的传导路径上,会有光波发射出来,像电光 (spark) 、电弧、闪电等等。等离子态是一种物质态。当气体的分子或原子的一些电子被电离时,称此状态的物质为等离子体。非常高的温度,或强大的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会产生等离子体。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施加电场时,等离子体的电子会比很重的正离子更快加速。大部分的电流是由电子形组成的。由于在理想真空 (perfect vacuum) 内,没有任何带电粒子,这种真空就好像理想绝缘体(应该算是目前所知最棒的绝缘体了)但是,通过场致电子发射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或热离子发射 (thermionic emission) 的机制,金属的电极表面会发射自由电子或离子于真空,因而使得真空内的一部分区域变得具有传导性。当热能超过金属的功函数时,就会产生热离子发射,金属会发射出热离子。当金属表面的电场有足够的强度来引发量子隧穿效应时,就会出现场致电子发射,促使金属原子射出电子于真空。

相关

  • 离子导入法离子导入法(Iontophoresis),又称为离子电泳法。离子导入法是利用连续性之直流电流,以同电性相斥的原理,将离子或带电的化学药物驱送至体内的治疗方法。早在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
  • 异疱疹病毒科异疱疹病毒科(学名:Alloherpesviridae)是疱疹病毒目的一个科,本科病毒以两生类或鱼类为宿主,现有4个属共12种病毒。分子种系发生学研究显示本科可分为两大演化支,其中一个类群以鲤
  • 腺病毒科腺病毒科(Adenoviridae)是一种中型大小的病毒,约90-100nm大,是一种无外套膜的二十面体双股DNA病毒,有核衣壳。腺病毒有四属:腺病毒主要感染多种脊椎动物,当中包括人类。腺病毒于195
  • 拉迪诺语拉迪诺语(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词尾后缀(英语:suffix),又称字尾或词尾,在词汇学的定义中表示一种后置于其他词素后的词缀。以英语为例:establish(动词)+ -ment(后缀)→establishment(名词):借由后缀-ment的使用,使原本的动词
  • 主谓短语在汉语句法中,主谓短语是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由两个成分组成。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陈述,称为谓语。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主谓关系(或主述关系
  • 巨演化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英语: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東京女子医科大学〔東京女子醫科大學〕/とうきょうじょしいかだいがく Tokyo Joshi ika Daigaku)是日本的一家私立大
  • 埃迪卡拉纪生物大爆发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语:Ediacaran biota)又称艾迪卡拉生物群,是一种神秘的管状或叶状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纪时代(6亿3500万年前-5亿4200万年前)。它们是目前所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最
  • 罗马式建筑罗曼式建筑(英语: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译罗马式建筑、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建筑)为欧洲中世纪一种以半圆拱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并从12世纪开始逐渐过渡到以尖拱为特征的哥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