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靶向

✍ dations ◷ 2025-09-18 16:22:07 #基因靶向
基因标的(英语:gene targeting,又称为基因标靶)是一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改变生物体某一内源基因的遗传学技术。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删除某一基因、去除外显子或导入点突变,从而可以对此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基因标的的效果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条件化的。例如,条件可以是生物体发育或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时刻,或将效应限制在某一特定组织中。基因标的的优点在于可以应用于任何基因,无需考虑其大小和转录活性。基因标的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对同源重组不断了解的基础之上。首先是以酵母这种较为简单的真核模式生物为基础,来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随着外源DNA导入酵母细胞方法的建立、标记基因有效选择的利用、同源重组转化子筛选系统的建立、载体同源序列DNA(靶标)双链断裂提高同源重组效率的利用,使得基因打靶技术逐渐成熟起来。而对于哺乳动物细胞,由于其基因组比酵母细胞要大且复杂,基因打靶的成功率很低。因此要将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还需要新的策略。1989年,利用胚胎干细胞,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斯与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将基因打靶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小鼠;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将外源DNA导入标靶细胞后,利用基因重组,将外源DNA与标靶细胞内染色体上同源DNA间进行重组,从而将外源DNA定点整合入标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对于不同的生物体,所使用的基因打靶的方法也不用。对于小鼠来说,大致的流程如下:修改后的方法还可用于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羊、猪等。基因标的技术还被用于一些植物,特别是小立碗藓的研究。

相关

  • 摩西·迈蒙尼德迈蒙尼德为摩西·本·迈蒙(希伯来语:משה בן מימון;阿拉伯语:أبو عمران موسى بن ميمون بن عبد الله القرطبي الإسرائيل
  • D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EC编号2.7.7.7)是一种参与DNA复制的酶。它主要是以模板的形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聚合。聚合后的分子将会组成模板链并再进一步参与配对。DNA聚合酶
  • 船舶污染船舶污染源可分为油类与非油类之两大污染源。非油类污染源: 船舶生活污水、有毒液体物质、船舶垃圾、来自船舶空气污染……等等。造成船舶油污染的原因可分为 :意外性的排泄
  • 哺乳类胚胎发育胚胎发生(英语:embryogenesis)也称为胚胎形成或胚胎发育,是胚胎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起源是将只有单套染色体的细胞,融合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卵,可以经由卵子与精子受精
  • 沃尔夫冈·苛勒沃尔夫冈·苛勒(Wolfgang Köhler,1887年1月21日-1967年6月11日)是一位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1887年1月21日,沃尔夫冈·苛勒出生在爱沙尼亚塔林,后来在德国的沃尔芬布特尔长大。190
  • 硕士硕士(英语:Master's Degree)是一种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掌握并专精于某一学术领域或职场专业。在主攻的学术领域中,合格的研究生必须要能同时了解学术理论与现实状
  • 精氨酸精氨酸(英语:Arginine)是一种α-氨基酸,亦是20种普遍的自然氨基酸之一。在分子遗传学上,信使核糖核酸的结构,CGU,CGC,CGA,CGG,AGA和AGG。是在蛋白质合成时核苷酸碱基或遗传密码子代码
  • 苦味酸苦味酸,化学名2,4,6-三硝基苯酚,字母缩写TNP、PA,是一种炸药,名字由希腊语的πικρος(苦味)得来,味道很苦。纯净物室温下呈略带黄色的结晶(黄色炸药),难溶于四氯化碳,微溶于二硫化
  • 化石 (期刊)《化石》,创刊于1973年,是一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的科普杂志。《化石》杂志以介绍化石为核心,向公众介绍地质学、古生物学、进化生物学、
  • 中间丝结构 / ECOD结构 / ECOD结构 / ECOD中间丝(英语:Intermediate filaments,IF,又译中间纤维)直径10纳米(nm)左右,介于7 nm的肌动蛋白微丝和25 nm的微管之间。与后两者不同的是中间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