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因靶向
✍ dations ◷ 2025-05-16 01:55:14 #基因靶向
基因标的(英语:gene targeting,又称为基因标靶)是一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改变生物体某一内源基因的遗传学技术。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删除某一基因、去除外显子或导入点突变,从而可以对此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基因标的的效果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条件化的。例如,条件可以是生物体发育或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时刻,或将效应限制在某一特定组织中。基因标的的优点在于可以应用于任何基因,无需考虑其大小和转录活性。基因标的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对同源重组不断了解的基础之上。首先是以酵母这种较为简单的真核模式生物为基础,来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随着外源DNA导入酵母细胞方法的建立、标记基因有效选择的利用、同源重组转化子筛选系统的建立、载体同源序列DNA(靶标)双链断裂提高同源重组效率的利用,使得基因打靶技术逐渐成熟起来。而对于哺乳动物细胞,由于其基因组比酵母细胞要大且复杂,基因打靶的成功率很低。因此要将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还需要新的策略。1989年,利用胚胎干细胞,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斯与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将基因打靶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小鼠;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将外源DNA导入标靶细胞后,利用基因重组,将外源DNA与标靶细胞内染色体上同源DNA间进行重组,从而将外源DNA定点整合入标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对于不同的生物体,所使用的基因打靶的方法也不用。对于小鼠来说,大致的流程如下:修改后的方法还可用于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羊、猪等。基因标的技术还被用于一些植物,特别是小立碗藓的研究。
相关
- 人畜共通传染病人畜共通病(英语:zoonoses)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它们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
- 泉古菌门泉古菌门(拉丁语:Crenarchaeota)是古菌的一个大分支,包括很多超嗜热生物,但在某些海洋里的超微浮游生物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尚未成功培养),也有肠道中分离出的种类(餐古菌目)。它们和其
- 芽生菌病芽生菌病(英语:Blastomycosis),也被称为北美芽生菌病(英语:North American blastomycosis)、芽生菌性皮炎(英语:Blastomycetic dermatitis)、吉克力斯氏病(英语:Gilchrist's disease),一种
- 经济学方法经济学方法(Economic Methodology),一般指研究或者应用经济学时采用的各类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方法、计量方法、历史方法、公理化与形式化方法等等。一般回归分析 - 时间序列分
- 朗罕氏巨细胞朗罕氏巨细胞(英语:Langhans giant cells,又称Pirogov-Langhans cells,也译作:langhans巨细胞、朗汉斯细胞)是在肉芽肿组织下发现的一类多核巨细胞。它体积大,胞浆宽,着粉红色,胞核从
- 多肽肽(英语:peptide,来自希腊文的“消化”),旧称胜,即胜肽,又称缩氨酸,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由于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质最大,而它们则是氨基酸单体组
- 宗教改革瓦勒度派(12世纪) 阿维尼翁教廷(1309–77年) 约翰·威克里夫(1320–84年) 天主教会大分裂(1378–1417年) 扬·胡斯(约1369–1415年) 胡斯战争(1420–约1434年) 北方文艺复兴 德意志神秘
- 信号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外的化学信号能引发细胞的定向移动。这些信号有些时候是底质表面上一些难溶物质,有些时候则是可溶物质。信号分子有很多,可以是肽,代谢产物,细胞壁或是细胞膜的
- 比重瓶比重(Specific gravity)是一物体或者气体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水或者空气的密度之间的比值,为一个无量纲量。比重若大于1,在水中会沉下,反之若小于1,则可以浮在水上。比重会因参考物的
- 生命的起源在物质科学与无生源论中,生命起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关于地球上的生命,如何经历约39到41亿年的进化,从无生物(或死物)转变为生物。2017年,科学家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42.8亿年前的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