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齿龙科

✍ dations ◷ 2025-08-12 23:29:11 #伤齿龙科
蜥鸟龙科 Saurornithoididae Barsbold, 1974 ?沼泽鸟龙科 Elopterygidae Lambrecht, 1933 ?原鸟形龙科 Archaeornithoididae Elzanowski & Wellnhofer, 1992伤齿龙科(Troodontidae)是群类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在过去数十年,伤齿龙科的化石很少发现而且零碎,因为它们曾多次被分类于虚骨龙类的几乎每个主要演化支里。最近发现了大量的伤齿龙科化石,以及许多新物种。这些新发现包含数个完整且呈天然状态的标本,以及保存羽毛的标本、蛋巢、包含胚胎的蛋、以及完整的未成年体。关于伤齿龙科生理结构的研究,尤其是最原始的物种如中国猎龙,证实它们与始祖鸟、原始的驰龙科恐龙有极相似的生理结构,并证实了这些动物都是近亲,共同形成近鸟类演化支。伤齿龙科恐龙是群体型小到中型的兽脚类恐龙,体重在100公斤以内;体型最大的是伤齿龙,而体型最小的是近鸟龙,同时也是体型最小的恐龙之一。相对于其他兽脚类恐龙,它们拥有较长后肢;它们的第二脚趾拥有可收缩的大型、弯曲趾爪,类似驰龙科的镰刀状趾爪。然而,伤齿龙科的趾爪并未如驰龙科的那样大型、弯曲;在某些例子里,这些趾爪无法收缩到同样程度,也无法在行走时远离地面。至少有某一种伤齿龙科恐龙,无聊龙,它们的第二趾爪笔直,行走时无法远离地面。伤齿龙科恐龙的独特处在于它们的大型脑部,可与现代的无法飞行鸟类相比。它们的眼睛相当大,方向往前,显示它们拥有相当好的立体视觉。伤齿龙科恐龙的耳部在兽脚类恐龙中相当独特,它们拥有异常大的中耳空间,显示它们拥有准确的听力。中耳空间接近鼓膜,有助于侦测低频率的声音。伤齿龙科恐龙的耳朵位置并不对称,头颅骨两侧的耳朵位在不同的高度,这个特征只有某些猫头鹰才有。耳部的极度特化显示伤齿龙科恐龙以类似猫头鹰的方式来猎食,使用听力来确定小型猎物的位置。虽然大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伤齿龙科恐龙是肉食性掠食动物,但某些物种(尤其是伤齿龙)的小型、粗糙边缘牙齿,以及U形颌部,显示某些物种可能是杂食性或草食性动物。伤齿龙科的大型锯齿边缘,令人想起现存鬃蜥的牙齿形状。相反地,少如物种如拜伦龙,拥有众多的针状牙齿,相当适合猎食小型动物,例如:鸟类、蜥蜴、以及小型哺乳类。牙齿的其他特征,例如边缘锯齿的形状、以及表面的沟痕,现代肉食性动物也有这些特征。目前还没有伤齿龙科猎食行为的直接证据,但近年理论指出,伤齿龙科的长后肢、较小型的镰刀状趾爪(相对于驰龙科),显示它们是善于行走的动物;而它们在猎食时,可能使用脚掌、趾爪将猎物压在地上。根据伤齿龙科的跖骨、跗骨、趾爪比例,显示它们的后脚行动敏捷、但力量较小,可能比较适合捕抓、压制较小型的猎物。伤齿龙科、驰龙科可能分别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驰龙科的速度较缓慢、较为强壮,可能猎捕较大型的猎物。少数伤齿龙科的化石,包含寐龙与中国鸟脚龙的标本,证实这些动物以类似鸟类方式栖息,将头部埋藏在前肢下方。这些化石与众多类似鸟类与有羽毛恐龙的骨骸,支持了伤齿龙科恐龙身上覆盖者类似鸟类羽毛的理论。完全覆盖羽毛的原始伤齿龙科恐龙(如金凤鸟、近鸟龙的发现,更进一步支持这个理论。目前已发现许多伤齿龙科的蛋巢,包含内含胚胎的恐龙蛋。目前已有一些关于伤齿龙科繁衍能力的理论。在2004年,马克·诺瑞尔(Mark Norell)等人叙述了两个伤齿龙科的部分颅骨(编号IGM 100/972与IGM 100/974),两个颅骨都发现于蒙古的德加多克塔组,位在一个蛋巢里面,这个蛋巢中有一个恐龙蛋,内有偷蛋龙科的胚胎,因此确定是偷蛋龙科的蛋巢。而这两个颅骨最初被诺瑞尔等人叙述成驰龙科的化石,而后重新归类于伤齿龙科的拜伦龙。这两个伤齿龙科颅骨是刚出生幼体或胚胎,上附有蛋壳碎片,但似乎是偷蛋龙科的蛋壳。为何偷蛋龙科的蛋巢会出现两只年幼的伤齿龙科,令人费解。目前的解释有:它们是成年偷蛋龙科的猎物、它们以偷蛋龙科幼体为食、或者伤齿龙科具有巢寄生现象。伤齿龙科在寻找鸟类起源上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们与早期鸟类拥有许多共同生理特征。最近在晚侏罗纪的莫里逊组发现的WDC DML 001完整标本,属于伤齿龙科,时间也接近始祖鸟的年代。发现于中国辽宁省髫髻山组的近鸟龙,年代稍晚,也被归类于伤齿龙科。这些重要的侏罗纪伤齿龙科化石,证实了较衍化的恐爪龙类的出现时间非常接近鸟类的出现时间,而更基础的近鸟类应该在更早的时期演化出来。这项发现使得恐龙与鸟类演化上的时间矛盾无效,但少数人仍抱持者这个演化上的时间矛盾。伤齿龙科的化石是第一群被叙述的恐龙化石之一。最初,在1856年约瑟夫·莱迪(Joseph Leidy)将这些动物分类于蜥蜴亚目;但在1924年,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 Gilmore)将它们分类于恐龙总目的鸟臀目。直到1945年,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将伤齿龙科鉴定、分类于兽脚亚目。1969年以来,伤齿龙科与驰龙科共同属于恐爪龙下目演化支。但在1994年,托马斯·霍尔特(Thomas R. Holtz Jr)根据加大的脑部、长而低的上颌孔等特征,建立了Bullatosauria,包含了似鸟龙下目与伤齿龙科。伤齿龙科的骨盆也显示它们较驰龙科原始。在中国新发现的原始伤齿龙科化石,例如中国猎龙与寐龙,显示出伤齿龙科、驰龙科、以及原始鸟类始祖鸟之间的相似处;而现在的大多数古生物学家,包括霍尔特在内,都认为伤齿龙科较接近鸟类,而离似鸟龙下目较远,使得Bullatosauria分类遭到废弃。由Theropod Working Group成员所进行的密集兽脚亚目研究,显示基础驰龙科恐龙、伤齿龙科、以及始祖鸟之间有非常相似的地方。这几个分类形成近鸟类演化支,该演化支由奥尼拉斯·诺瓦斯与迪亚戈·玻尔所提出。Hwang等人所提出的演化树,显示始祖鸟代表近鸟类的一个原始分支,而驰龙科与伤齿龙科较为先进。这个理论提升了恐爪龙类演化出空气动力行为的可能性。以下演化树是根据爱伦·特纳(Alan H. Turner)和同事的2007年研究:寐龙中国猎龙金凤鸟SPS 100/44(英语:SPS 100/44)中国鸟脚龙拜伦龙伤齿龙蜥鸟龙扎纳巴扎尔龙以下演化树来自于2011年的始祖鸟研究:近鸟龙晓廷龙中国猎龙寐龙拜伦龙中国鸟脚龙SPS 100/44(英语:SPS 100/44)扎纳巴扎尔龙蜥鸟龙伤齿龙以下演化树来自于2012年的近鸟类与驰龙科分类系统重新研究:耀龙鸟翼类驰龙科近鸟龙晓廷龙IGM 100/1323IGM 100/1126金凤鸟寐龙中国猎龙西峡龙SPS 100/44(英语:SPS 100/44)拜伦龙中国鸟脚龙伤齿龙蜥鸟龙扎纳巴扎尔龙

相关

  • 安非他命安非他命(英文名称:Amphetamine也称为苯丙胺,为中枢神经刺激剂,用来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嗜睡症、和肥胖症。“Amphetamine”一名撷取自alpha‑methylphenethylamine。 安非他
  • 舌骨舌骨(hyoid bone)是舌中的骨头。是中轴骨中较独特的部分, 它不与其他任何骨形成关节。而以韧带及肌肉悬挂在颞骨的茎突。舌骨位于颈部, 在下颔骨与喉之间支持舌头, 并当作某
  • 宗教心理学宗教心理学(英语:Psychology of religion)是一种把心理方法及解释框架应用于宗教传统、宗教本身及个人的科学。这门科学尝试透过心理学来准确描述宗教思想及行为的本身、起源及
  •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全名《黄帝三部鍼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公元256-282 年)晋皇甫谧(士安)编辑整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所编著而成。 全书共十
  • C07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C07(β受体阻断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
  • 公共工程公共工程 是一个广泛类别的 基础设施 项目。通常是由政府 资助和建成的,用于社区 及其周边地区的娱乐、就业和健康和安全。 它们包括公共建筑(市政建筑物, 学校, 医院), 运输
  •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日语:日本航空123便墜落事故/にほんこうくう123びんついらくじこ Nihon kōkū 123 bin Tsuiraku Jiko ?),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为世界上涉及单一飞机的
  • 盖天说盖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像一个圆锅盖在大地之上,故名“盖天说”,与浑天说和宣夜说并称为“论天三家”。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
  • 癸二酸癸二酸,结构式HOOC(CH2)8COOH。白色片状结晶。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燃。基本无毒,但生产原料甲酚有毒。存放时避免与液酸和碱接触,于阴凉通风处贮存,防火防潮。蓖麻油在碱
  • 视觉暂留视觉暂留(英文:Persistence of vision)也称为正片后像,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然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