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觉暂留
✍ dations ◷ 2025-10-21 15:54:27 #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英文:Persistence of vision)也称为正片后像,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然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约是1/16秒,对于不同频率的光有不同的暂留时间。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光灯每秒大约熄灭100余次,但我们基本感觉不到日光灯的闪动。这都是因为视觉暂留的作用。所以,要达成最基本的视觉暂留效果至少需要10fps(参考视频的帧率)。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约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这个现象是由比利时物理学家尤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1835年在观察太阳的实验中发现的,他根据这个现象发明了证明这种人体生理特征的费纳奇镜,而他自己也因为这次观察而导致双目失明,因为太阳的影子永远的印在了他的眼睛里。1917年,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对“视觉滞留现象”这种生理现象进行了深度的心理学解释,阐述了“似动现象”,为人类的运动视觉感知,提供了心理学解释。这即是格式塔学派心理学。
相关
- 再生不良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plastic anaemia)也叫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骨髓未能生产足够或新的细胞来补充血液细胞的情况。一般来说,贫血是指低的红血球统计,但患有
- 先秦先秦,全称为先秦时期(又称先秦时代),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段时间,有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或更狭义专指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可作为秦朝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时代的统称,即上
- 米尔顿·奥博特阿波罗·米尔顿·奥博特(斯瓦希里语:Apollo Milton Obote,1924年12月28日-2005年10月10日),乌干达政治家,1962至1966年间出任该国总理,1966至1971及1980至1985年期间两度出任总统。1
- 灵长总目灵长总目(学名:Euarchontoglires)是胎盘类哺乳动物中的一个总目,基于分子基因序列分析和逆转位子存在/消失的资料,以啮形大目(啮齿目和兔形目)和真灵长大目(树鼩目、灵长目和皮翼目)
- 花园十字蛛十字园蛛(学名:Araneus diadematus),又名园圃蜘蛛、花园十字蛛或园蛛,是一种在西欧很普遍的鬼蛛属。它们亦分布在北美洲,由新英格兰及美国东南部至西北部及毗邻的加拿大。十字园蛛
- 车里雅宾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州(俄语:Челя́би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Chelyabinskaya oblast)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麓、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南部,是俄罗斯联邦主体。面积87,900平方公
- 数字版权管理数字版权管理(英语: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是一系列访问控制技术,通常用于控制数字内容和设备在被销售之后的使用过程。DRM有时也称为拷贝保护、复制控制、技术保护措施
- 量纲量纲,又叫作因次(Fundamental unit),是表示一个物理量由基本量组成的情况。确定若干个基本量后,每个导出量都可以表示为基本量的幂的乘积的形式。引入量纲这一概念可以进行量纲分
- 透光云透光云(学名:Translucidus,缩写: tr ),是云的一类变种,指能够透过阳光的且成片分布的云,适用于高积云、高层云、层积云和层云这四类云属。与之相比,蔽光云不能透过阳光,漏光云的阳光
- 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北方三北(即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兴建的森林带,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