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能宇宙射线

✍ dations ◷ 2025-02-23 19:58:01 #天文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宇宙线,粒子物理学,亚原子粒子

在粒子天文物理中,超高能宇宙射线(英语:ultra-high-energy cosmic ray,UHECR)是指能量高于1 EeV(1018电子伏特,相当约0.16焦耳)的宇宙射线,其能量远高于其他典型宇宙射线的静质量与能量。

极高能宇宙射线(英语:extreme-energy cosmic ray,EECR)是能量超过5×1019 eV(相当约8焦耳)的UHECR。5×1019 eV这个值即所谓GZK极限,指的是长距离行进(约1.6亿光年)的宇宙射线质子会因为宇宙微波背景(CMB)中光子的散射,导致能量有上限。因此,EECR不可能自早期宇宙就存在至今,而是宇宙学上较“年轻”的宇宙射线,而且因某种未知的物理过程而从本超星系团的某个位置发射出来。如果EECR不是质子,而是核子数为 A {\displaystyle A} 的原子核,那么GZK极限也适用该核子数,只是原子核的总能量限制前带有 1 / A {\displaystyle 1/A} 的分数。对于铁原子核,相应的极限会是7002448609416360000♠2.8×1021 eV 。但是,核物理过程导致铁原子核的极限与质子相近。其他高丰度的原子核其极限甚至更低。

这些粒子非常稀有;在2004年至2007年之间, 皮埃尔・奥格天文台 (PAO)初始运行时检测到27起事件,估计它们抵达天文台时能量超过 7000913240597589999♠5.7×1019 eV ,也就是说,该天文台所调查的 3000 km2 面积之中大约每四周就发生一次这样的事件。

有证据显示,这些最高能量的宇宙射线可能是铁原子核 ,而不是构成大多数宇宙射线的质子。

人们推定EECR的(假说性的)发射源称为捷伐加速器(Zevatron),其命名就如同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的贝伐加速器(Bevatron),以及费米实验室的兆电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一样,所以能够将粒子加速到1 ZeV(1021 eV,皆电子伏特)。基于星系喷流内部的冲击波可引起粒子的扩散加速,星系喷流在2004年一度被考虑可能就是Zevatron。特别是,模型表明,附近M87星系喷流冲击波可能将铁原子核加速到ZeV范围。 2007年,皮埃尔・奥格天文台观测到EECR与附近星系中心的河外超大质量黑洞(叫做活跃星系核)具有关联性。 然而,随着持续的观察,两者关联性的强度变得越来越弱。虽然最新的结果显示这些EECR中似乎只有不到40%来自AGN,其相关性比以前报道的要弱得多,但活跃星系核磁层中加速度的离心机制也可以解释极高的能量 。 格里布(Grib)和帕夫洛夫(Pavlov)(2007,2008)的提出一个更具推测性的建议,是设想超重暗物质通过潘罗斯过程的衰变 。

1962年,约翰・D・林斯利(John D Linsley)博士和利维奥・斯卡西(Livio Scarsi)博士在新墨西哥州的火山牧场实验中首次观察到能量超过7001160217648700000♠1.0×1020 eV(16 J)的宇宙射线粒子。

从那之后,人们就观测到具有更高能量的宇宙射线粒子。 其中包括1991年10月15日晚上,在犹他州Dugway试验场上 ,由犹他大学的“苍蝇眼”(Fly's eye)实验观察到的Oh-My-God粒子 。该次观测结果震惊了天文物理学家 ,他们估算其能量约无7001512696475840000♠3.2×1020 eV(50 J) ——换句话说, 原子核的动能相当于以时速100公里(时速60英里)飞行的棒球(142克或5盎司)。

UHECR与蓝移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会发生相互作用,这限制了UHECR在失去能量之前可以行进的距离;这就是Greisen–Zatsepin–Kuzmin极限(GZK极限)。

UHECR的其他可能来源是:

根据推测,活跃星系核能将暗物质转化为高能质子。 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理论物理实验室的尤里・帕夫洛夫(Yuri Pavlov)和安德烈・格里布(Andrey Grib)推测,暗物质粒子的质量约为质子=的15倍,而且它们可以分解为成对、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的较重虚粒子。 如潘罗斯过程所描述的,这些粒子之一可能靠近活跃星系核,而另一个则逃逸。 那些粒子当中有会与入射的粒子碰撞;根据帕夫洛夫的说法,这是能量非常高的碰撞,可以形成具有高能量的一般可见的质子。 帕夫洛夫又宣称,这种过程的证据就是超高能宇宙射线粒子。 超高能宇宙射线粒子也可能是由超重暗物质“X粒子”(例如黑洞子)的衰变而产生的。 这种能量甚高的衰变产物携带着X粒子质量的一部分,被认为合理解释了我们观察到的超高能宇宙射线。

相关

  • 啮齿目松鼠形亚目 Sciuromorpha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鼠形亚目 Myomorpha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
  • 中国水危机中国给水排水系统的建设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成果斐然,但距其完善又任重道远。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与城乡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水资源短缺、
  • 音节音节(英语:syllable)是构成语音序列的单位,也是语音中最自然的语音结构单位。例如:英语单词“water”(.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
  • 性嗜好性嗜好,或称性偏好、性癖好,是指个人对性对象、性行为的偏好。它是个体化的,以各人的内心喜好为标准 ,其因人而异且千差万别。特定的对象对个体产生强烈的性吸引,个体对特定的性
  • 亚麻籽油亚麻籽油(英语:Linseed oil或flaxseed oil)又称亚麻仁油、亚麻仁籽油、亚麻油,是从亚麻的干燥成熟种子中获得的无色至淡黄色油。利用萃取来取得油,有时需要用溶剂提取。亚麻籽油
  • 亲电芳香取代反应亲电芳香取代反应是指芳香环系上的取代基(通常是氢原子)被亲电试剂取代的反应。该反应中最重要的类型包括芳香环系的硝化反应、卤代反应、磺化反应以及傅-克反应。本节所举例
  • 胸节 (昆虫)胸节是昆虫体躯的中段,连接头节、腿、翅以及腹节。这个部位在其他的节肢动物里也称作中躯(英语:mesosoma)。昆虫的胸部由前胸、中胸(英语:mesothorax)、后胸(英语:metathorax)所组成,其
  • 蜂蚁亚科查看内文蜂蚁亚科(Sphecomyrminae)隶属于蚁科,是一个已灭绝的亚科,在北美洲、欧洲及亚洲有多笔白垩纪化石的纪录。蜂蚁亚科包含10个属,下分为2个族,幽冥蚁族(Haidomyrmecini)与蜂蚁
  • 三韩县三韩县是辽代、金代的一个县。所谓三韩,是辰韩、弁韩、马韩。辽人认为辰韩为扶馀,弁韩为新罗(与北史记载不同),马韩为高丽。开泰年间,辽圣宗攻打高丽,将高丽俘虏安置于此,设立三韩县
  • 薛居正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名臣、史学家。父薛仁谦是后周太子宾客。薛居正早年科举不顺,只好写《遣愁文》以自解,逾年,登第。后晋天福年间,华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