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鲁阁

✍ dations ◷ 2025-05-16 20:37:01 #太鲁阁
太鲁阁国家公园是台湾第四座成立的国家公园,前身为日治时期成立之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1937~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国家级风景区,1986年11月12日公告计划,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处。位于台湾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市、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崖壁峭立,景致清幽,“太鲁阁幽峡”因而名列台湾八景之一。另外,园内的高山地带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孑遗生物,如山椒鱼等。“太鲁阁”或“大鲁阁”一词原为太鲁阁族之自称“Truku”。16世纪前后,太鲁阁族人由南投越过中央山脉迁居花莲的立雾溪、木瓜溪流域,后居住在花莲的族人产生自我认同,遂自称为“太鲁阁族”。其原音为“Truku”(德路固),日治时期被称为“Taroko”(太鲁阁),“太鲁阁”的名称,也因为太鲁阁族人居住于此而得名。太鲁阁国家公园计划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时期。1937年12月27日,台湾总督府国立公园委员会公告“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成立,包括现今雪山及太鲁阁等地,面积达27万公顷,但因日治时期结束而废止。至1979年,行政院核定“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指定太鲁阁地区、中横公路大禹岭、合欢山一带及苏花公路为国家公园及国家道路公园,最终于1984年完成界定国家公园范围。1986年11月12日,太鲁阁国家公园计划正式公告实施,国家公园范围南北长约38公里,东西宽约41公里,面积共计92,000公顷,涵盖行政区包括花莲县秀林乡74,800公顷、台中市和平区9,500公顷以及南投县仁爱乡7,700公顷。国家公园东临太平洋,中央山脉北段通过园区,园区最高点为海拔3,742米的南湖大山。海拔三千米以上之高山寒带地区面积约占国家公园范围的7.2%,列名台湾百岳的山峰共27座。一千米至三千米之温带山地地区约占全区78.4%,坡度55%以上地区约占园区面积44.7%。水系大致以中央山脉为分水岭,东侧主要属于立雾溪集水区,占国家公园面积的65.7%,少部分属于木瓜溪或三栈溪流域;西侧则分属大甲溪或浊水溪上游,两集水区占国家公园面积的20%。全区南、北地势均高,中央地带因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碰撞交界以及太平洋西岸亚热带台风豪雨区,产生复杂的地质现象。持续进行的极速造山运动,以及立雾溪的极速下切作用,形成奇特之高山、峡谷地形。太鲁阁狭窄呈V字型的大理岩峡谷,深度超过1,000米,大理岩岩层厚度达千余米以上,分布范围广达十余公里。园区东部由海平面到500米以下地区,属于亚热带夏季湿润炎热气候区;南、北、西侧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之高山地区,属于高山寒带气候区;其余在海拔1,000米至3,000米山区,则为山地亚热带湿润炎热气候区。溯立雾溪而上,年平均气温由海拔100米处的23℃逐步递减,至海拔3,000米的合欢山一带,年均温为7℃。到南湖大山及奇莱山一带3,500米以上之高山地区,年均温则降为4℃,其中冬季12至2月间月均温都在0℃以下,最低温更会低至-10℃以下。国家公园范围内年雨量几乎都在2,000mm以上,无明显旱季,夏季易受台风影响,2,500米以上山区,冬季已有降雪。根据调查,园区内已发现动物物种1,517种。园区至少有46种哺乳类,约占台湾陆域哺乳动物的一半。有15种属于台湾特有种,以台湾森鼠分布面积最广。园区鸟类至少有173种,并包含了台湾所有的特有种鸟类24种,其分布以中横公路大禹岭至慈恩一带鸟类最多。两栖类至少有15种,占台湾两栖类之半。其中除盘古蟾蜍、莫氏树蛙、梭德氏赤蛙和山椒鱼之外,大部分都分布在1,000米以下之潮湿地区。爬虫类至少34种,约占台湾爬虫类之三分之一,其中特有种至少包含菊池氏龟壳花、标蛇、斯文豪氏游蛇、雪山草蜥、斯文豪氏攀蜥、台湾蜓蜥等6种。立雾溪主流及其支流发现有21种溪流鱼类,其中包括台湾缨口鳅、台湾石宾 、大吻鰕虎及粗首鱲等特有种4种。园区昆虫至少有1,150种,其中蝶类就至少有239种,且有宽尾凤蝶、曙凤蝶等28种属台湾特有种;蛾类据初步调查,已发现至少有340种。甲壳类至少发现有22种,其中虾类至少有2科13种,其中以长臂虾科的12种所占比例最高。蟹类至少有2科6种,分属于方蟹科的台湾绒螯蟹和字纹弓蟹,以及溪蟹科的扁足泽蟹、灰甲泽蟹、细足泽蟹和太鲁阁泽蟹。贝类方面,根据调查资料,共记录陆生软体动物计 15科43种,占台湾约220种陆生软体动物物种数之五分之一,其中29种为台湾特有种,再并计文献纪录共至少有55种,包括高山豌豆蚬以及分布于立雾溪的壁蜑螺。园区森林覆盖区域约占75%,其中天然林占绝大部分,依其优势种区划,以2,000米以下,300米以上之常绿阔叶树林所占面积最广;人工林占6%;草生地及疏生林地约占13%,分布于高山积线或土壤发育不良之岩壁;其余为地质脆弱造成之裸露地达10%左右。已纪录植物共2,093种,包括单子叶植物355种、双子叶植物1,166种、裸子植物17种、蕨类370种、苔藓类185种。当地至今已发现多处遗址,于立雾溪河口右岸,太鲁阁大门牌坊前100余米处之上方河阶地上,为邻近国家公园计划区的富世遗址所在地化,距今已有2,000年之历史。国家公园区内原为太鲁阁族部落分布地区,除少数部落外,其余部落旧址多已无人居住。清同治13年至光绪2年间,沈葆桢来台时所修筑之三条连系东、西岸交通道路中的“北路”,为当地文献记载中最早由官府维修之道路,到了日治时期又经重行改建,是现今苏花公路前身。日治时期另由官方开辟的合欢越道路与之后由中华民国政府动员修筑的中横公路,则成为园区主要联外要道及景观公路。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于2000年首度举办太鲁阁峡谷马拉松,现已成为台湾知名的马拉松赛事,每年于11月举行,可吸引万人以上报名参加。同样于11月左右举行的太鲁阁峡谷音乐节,自2002年创办后也成为台湾东部地区的年度重要音乐活动。另为了推动登山教育,由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筹备的国家公园登山学校于2010年挂牌成立,训练与活动基地分布在太鲁阁国家公园园区内。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清水断崖合欢山锥麓断崖天祥祥德寺与立雾溪谷白杨瀑布绿水瀑布白沙瀑布银带瀑布太鲁阁峡谷立雾溪峡谷立雾溪峡谷砂卡礑步道武岭中横公路明隧道立雾溪曲流砂卡礑步道太鲁阁峡谷太鲁阁峡谷布洛湾流芳桥2014年拆除的旧长春桥长春桥上禅光寺立雾溪大曲流宁安吊桥流芳桥新旧双桥并峙跨越峡谷宁安旧桥(吊桥)与宁安新桥横跨过立雾溪通往祥德寺的普渡桥锥麓吊桥神秘谷桥文天祥公园武岭雪季景色太鲁阁国家公园

相关

  • 独体独体为一种汉字字体的结构,与合体概念相对。指汉字结构中,仅含有一个单独形体、不可分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的字。其形体结构完整,难以拆解分析其读音或字义。这包含着六书中
  • 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00年1月1日至前1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世纪。
  • 第12名这是按照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序的列表。页面上提供的美元估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根据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产生。因各机构统计模型不同,所以得出的数据与排名也略有差异。当比
  • 非晶态金属非晶态金属(英语:Amorphous metal),是指在原子尺度上结构无序的一种金属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有序结构,原子呈现周期性排列(晶体),表现为平移对称性,或者是旋转对称,镜面对
  • 赭曲霉赭曲霉(学名:Aspergillus ochraceus)是属于散囊菌目发菌科曲霉属的一种真菌,可生长在土壤、药材、虫草、蚂蚁、羊粪、野果、霉腐物等基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荷兰、阿根廷、澳
  • 伊斯兰议会伊斯兰议会(波斯语:مجلس شورای اسلامی‎)是伊朗的国家立法机关,议会席位在2000年2月18日开始由270席增加至290席。现任议会议长是阿里·拉里贾尼(英语:Ali Larijan
  • 前东部领土德国前东部领土(德语:ehemalige deutsche Ostgebiete)或德意志帝国东部领土(德语:Ostgebiete des Deutschen Reiches)是指位于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曾经得到国际公认属于德国领土一
  • 斜张桥斜拉桥(Cable-stayed bridge),又称斜张桥,是指一种由一或多座桥塔与钢缆组成来拉起桥面的桥梁。斜拉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以钢缆与主塔连接的方式区分。斜拉桥可分为单塔斜拉桥
  • 氢化铟Trihydridoindium (additive)三氢化铟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 (InH3)n。三氢化铟并不溶于所有溶剂。此外, 它在标准情况下不稳定。三氢化铟是一种硼族元素的氢化物。
  • 不饱和烃不饱和烃是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烃,包含烯烃、炔烃及芳香烃等。如果烃分子中只有单键,则叫做饱和烃,即烷烃,烷就是“完”全的意思,分子内只有单键。像下式,属于饱和烃里面的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