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库兹曼的丛林之书》(英语:)是美国漫画家哈维·库兹曼1959年面向成人读者的图画小说,与早期在《疯狂杂志》等青少年期刊发表的作品截然不同。全书由四个故事组成,讽刺目标包括《神探彼得》私家侦探风格节目,《荒野镖客》等西部影视作品,资本主义出版业的贪婪,弗洛伊德式通俗心理学,以及美国南部乡镇居民对私刑的狂热追求。库兹曼创作的人物古德曼·比弗在书中首度亮相。
库兹曼1952年创办以讽刺为主的《疯狂杂志》,但1956年因财务控制纠纷与出版商娱乐漫画分道扬镳。两次尝试创办类似刊物未果后,库兹曼向巴兰丁图书推荐原创作品《丛林之书》,取代转投其他出版商怀抱的热卖作品《疯狂杂志》。巴兰丁图书接受提议,但在商业角度有所保留。《丛林之书》是美国第一本原创漫画大众市场平装书,虽然销量不佳,但笔法、面向成人的讽刺与幽默,极具实验开拓精彩的对话框,以及超前的页面和版面设计赢得漫画迷与评论界赞誉。
书籍全名《哈维·库兹曼的丛林之书:又称猿类进化而来(并马上退化回去)——图文并茂地描绘商人、私家侦探、牛仔,以及其他通过电视、宽银幕电影、石斧等实用艺术手段将人类从黑暗洞穴带向文明之光的英雄人物》(),全长140页,是库兹曼独力创作的最长作品。作者无需考虑杂志篇幅限制,在页面和版本节奏上都有开创表现。评论家兼出版商金·汤普森(Kim Thompson)认为,库兹曼的讽刺功底在本书达到顶峰。作者在《疯狂杂志》刊发的作品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丛林之书》的目标读者是成年人,这在当时的美国漫画中非常罕见。
全书包含四个故事:
塞隆尼乌斯·韦尔伦斯(Thelonius Violence,姓氏意为“暴力”)身边不乏美女,自带爵士背景音乐,说话常用爵士俚语,这是作者恶搞电视剧《神探彼得》()以爵士乐编排的动作场面。韦尔伦斯负责保护轻浮的青年女子洛丽塔·纳博科夫(Lolita Nabokov),她因考试作弊受人勒索。暴徒袭击韦尔伦斯,企图把他和纳博科夫分开,但文末表明暴徒和韦尔伦斯是勒索纳博科夫的同伙。
除主角外,作者在本作保留的《神探彼得》元素很少,自认“想为故事增添……亨利·曼西尼风格”。《宛若私家侦探的塞隆尼乌斯·韦尔伦斯》(Thelonius Violence, Like Private Eye)是全书第一个故事,但作者完成创作的时间偏晚,是库兹曼非常喜欢的作品。他对“能够自主掌控故事情节”非常满意,“动作场面和台词都很出色,创作过程需要时间、尝试和努力,但效果不错”。
古德曼·比弗(Goodman Beaver)是施洛克出版社(Schlock Publications Inc.)编辑,工作期间丧失年轻时的理想,屈于出版界腐败。他不但像公司其他愤世嫉俗的高管一样性骚扰秘书,还大挖公司墙角。
《身穿灰色法兰绒行政制服的组织人士》(The Organization Man in the Gray Flannel Executive Suit)是半自传作品,古德曼·比弗指代作者本人。库兹曼此时已同众多出版商不和,以本作讽刺资本和权势催生出版业腐败。作者在及时漫画(Timely Comics)的经历对作品影响很大,特别是文中的施洛克出版社。及时漫画业主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便是文中出版商的原型。《身穿灰色法兰绒行政制服的组织人士》以伯特·兰卡斯特充当杂志编辑原型,休·海夫纳是文中《娘娘腔》(girlie)杂志编辑原型。库兹曼从业早期曾为古德曼创作填字游戏,与文中比弗相同。故事标题由20世纪50年代三部畅销小说合并,分别是卡梅伦·霍利的《纵横天下》(,字面意为“行政制服”),斯隆·威尔逊的《一袭灰衣万缕情》(,字面意为“穿灰色法兰绒制服的男人”),以及威廉·H·怀特的《组织人士》()。
《农场强迫症》(Compulsion on the Range)是融西部风与弗洛伊德通俗心理学于一体的讽刺作品。20世纪50年代的西部作品趋于成人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物行为动机,例如《左手持枪》()中焦虑缠身的比利小子就是在失去父亲后一心复仇。《农场强迫症》恶搞热门电视剧《荒野镖客》,马歇尔·马特·多林(Marshall Matt Dolin)意指剧中詹姆斯·阿尼斯(James Arness)扮演的美国法警马特·多林,漫画讲述心理学家想搞清楚为什么马歇尔·马特·多林在西部四处追捕约翰尼·林丁(Johnny Ringding),一心要超越对方。
《农场强迫症》是书中第三个故事,但创作时间最早,也是作者最不满意的作品,自认创作期间为图书选定的风格还不完善。故事源自库兹曼创作的连环漫画,《电视指南》曾在1958年退稿。
库兹曼非常喜欢《衰落退化》(Decadence Degenerated),故事发生在美国深南部小镇罗滕维尔(Rottenville),这里的生活一向宁静详和,但漂亮女子哈尼·娄(Honey Lou)死于谋杀后,小镇居民将沉默寡言的爱书族西·梅德尼克(Si Mednick)私刑处死,理由居然是“读书人不可信”。镇上警长对私刑视而不见,报导此事的“北方”记者其实不是北方人,而是该州北部人士。
《衰落退化》面世前后,好莱坞把田纳西·威廉斯与威廉·福克纳等作家以南方为背景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库兹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克萨斯州巴黎驻扎,本作源自他的回忆,文中采用的南方俚语是他在美国劳军组织舞会所学。库兹曼称:“我想凭记忆恶搞那个小镇(指巴黎)”。镇上无业游民想象哈尼·娄脱衣服的画面对阿特·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影响很大,他以此想到漫画或许能用这种方式描绘动作。
《丛林之书》是黑白漫画,笔法散漫、粗略而流畅,画面呈灰色水雾效果。作者采用夸张的动画风格,人物形象圆润、流畅、细长。画面渲染简洁,面部通常只有代表眼睛的圆圈,除侧面形象外,大部分女子没有画出鼻子。库兹曼将视听效果融为一体,直面身材矮小的上司施洛克先生时,古德曼·比弗周围到处是代表施洛克言语的对话框,表明施洛克在心理上轻松压倒雇员,比弗虽然愤怒,但无可奈何,只能屈服。
库兹曼以类似手写的表现风格撰写对话,而且不像大部分美国漫画图书那样采用全大写字母。书中对话框偏向细长,经常需要断字,令读者更难阅读。作者绘图采用的纸张上有蓝色线条,印刷时本应不显示这些线条,但库兹曼应用的灰色水雾效果意外导致蓝线更加明显。
库兹曼通过《丛林之书》嘲讽人类的无能,无法达成梦想又要自欺欺人。书中讽刺目标还包括平平无奇、感染力大打折扣的娱乐作品。书中女子都显得格外婀娜,而且大多有显著物化倾向,仅有《衰落退化》中的山姆(Sam)例外,但这不过是因为她的形象非常丑恶。
1952年,库兹曼在娱乐漫画(EC Comics)创办彩色讽刺漫画《疯狂杂志》,1955年改为黑白漫画杂志。1956年,他与出版社业主威廉·盖恩斯(William Gaines)发生财务控制权纠纷后离职。1957年,他在休·海夫纳的经济支持下尝试出版新杂志《王牌》(),但只发两期便停刊。接下来库兹曼与《疯狂杂志》和《王牌》的画家合伙出版《骗子》(),但实在无利可图,坚持11期后在1958年停办。库兹曼此时有老婆和三个孩子要养,房子已经抵押贸款,经济压力很大,对出版业前景深感幻灭,人也变得愤世嫉俗。
库兹曼在娱乐漫画工作期间曾负责巴兰丁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前五期《疯狂杂志》,杂志一直非常畅销,销售额以百万计。库兹曼离职后无法再获得杂志版税收入,盖恩斯还将杂志上库兹曼的名字删除。1958年,盖恩斯将巴兰丁图书转让,加入签章图书(Signet Books)。伊恩·巴兰丁(Ian Ballantine)打算取代《疯狂杂志》 ,库兹曼推荐原创平装漫画图书。库兹曼在巴兰丁图书颇具威望,他以出版社编辑伯纳德·希尔·克里夫(Bernard Shir-Cliff)寄来的明信片为灵感源头,创作《疯狂杂志》吉祥物阿尔弗雷德·纽曼(Alfred E. Neuman)。巴兰丁曾出版《骗子文摘》(),规格和素材都与库兹曼市场反响不佳的《骗子》杂志相同。
平装书的页面尺寸比杂志小,库兹曼打算按新尺寸创作原创内容,同时转载巴兰丁图书出版的《疯狂杂志》素材填补空缺。巴兰丁出于信任接受库兹曼的提议,但还有所保留。库兹曼对《疯狂杂志》创作影响举足轻重,但巴兰丁仍然担心读者更多是信赖杂志本身的名气,而非作者大名。1959年1月,库兹曼与巴兰丁签订合同,出版商预付1500美元,出版后作者提成每本四个百分点的版税,最迟要在同年5月1日交稿144页漫画。合同上约定的书名是《欢乐套餐》(),库兹曼为此画出封面,但最后改成《哈维·库兹曼的丛林之书》。
《丛林之书》于1959年9月出版,是美国第一本原创漫画大众市场平装书,定价35美分,页面规格11×18厘米,纸张和印刷品质都很一般。初版共印刷15万本,对巴兰丁图书出版社而言比较少。图书销售疲软,虽向购买本书的读者赠送作者主编《救命》()杂志订阅资格,但整整五年都只卖出7.8万本,出版社要卖出10.7万本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巴兰丁最后将积压的图书打浆处理,并中止与库兹曼的合作。
库兹曼自称“实在很喜欢这种规格”,对图书滞销颇感遗憾。他本已开始创作至少一部科幻恶搞作品,但在写完两页后放弃。他本计划在《丛林之书》畅销后继续创作同样规格图书。库兹曼在20世纪60年代主编《救命》杂志,《衰落退化》便刊在第二期。1969年,地下漫画《黄狗》()第15期转载《农场强迫症》。
1986年,厨房水槽出版社再版《丛林之书》并采用豪华精装本规格,页面、图画尺寸都与原版画作相同,并有阿特·斯皮格曼创作的序言。
2014年,黑马漫画发行第一卷《库兹曼必读》系列图书,其中就有《丛林之书》。该系列采用厨房水槽图书品牌,约翰·林德(John Lind)主编并设计,其中还有出版社撰写的文章、漫画家吉尔伯特·谢尔顿(Gilbert Shelton)执笔的前言,以及罗伯特·克朗姆和彼得·波普拉斯基(Peter Poplaski)就本书接受的访谈等新内容。黑马漫画的版本还译成法语,序言改为乔治·沃林斯基创作,获2018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遴选遗产”称号。
《丛林之书》销量不佳,但颇得粉丝和收藏家青睐。地下漫画先驱乔尔·贝克(Joel Beck)、丹尼斯·基汀(Denis Kitchen)、杰伊·林奇(Jay Lynch)、斯潘·罗德里格斯(Spain Rodriguez)、吉尔伯特·谢尔顿、阿特·斯皮格曼、斯基普·威廉姆森(Skip Williamson)及罗伯特·克朗布(Robert Crumb)都对本书颇感钦佩,克朗布就称“《哈维·库兹曼的丛林之书》是巴兰丁图书出版社难得的杰作”。古德曼·比弗的故事在《救命》杂志延续,威尔·艾尔德(Will Elder)绘图,后与库兹曼一起把连环漫画改编收入《小安妮·芬妮》(),在《花花公子》杂志刊登。
为库特曼立传的丹尼斯·基汀和保罗·布勒(Paul Buhle)认为,《丛林之书》堪称图画小说前身。库兹曼曾于1954年设想将查尔斯·狄更斯的《小气财神》改编成类似漫画图书,并在1962年开始尝试,计划创作100页,并邀请长期合作的杰克·戴维斯(Jack Davis)改写。但因找不到出版商,库兹曼在完成七页后放弃。图画小说直到1978年才开始流行,唐·麦格雷戈(Don McGregor)与保罗·古拉西(Paul Gulacy)合著的《军刀》(),威尔·埃斯纳的《与上帝有约》都在这年面世,其中《与上帝有约》同样由四个独立故事组成。这些作品出版时,漫画爱好者已自成组织,爱好者杂志和直接市场更能接纳类似创新。
1999年,《漫画期刊》()评选“20世纪百大英语漫画”,《丛林之书》与库兹曼参与创作的另外四部作品并列排名第26。金·汤普森认为本书热卖与否对漫画史影响之大无与伦比,如果不是将大量精力花在教学、绘制插画,以及《小安妮·芬妮》上,库兹曼的成就将超乎想象。汤普森称赞《丛林之书》是漫画史上的杰出成就,作品失败更令人痛心不已。此外,哈维奖是以哈维·库兹曼命名,商标人物形象源自《丛林之书》封底的作者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