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柏林危机
✍ dations ◷ 2025-11-10 23:03:36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随着德国二战后重建的开始,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为此,美国计划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为了使法国在合并占领区问题上与英美方向一致,美国用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巨额援助法国,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过萨尔宪法(德语:Saarland 1947 bis 1956#Verfassung),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同意法占达奇与美英占达奇的合并。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并提出“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联邦德国,将联邦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克。苏联得知计划后,于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长“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次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1948年9月,西占区以阿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开始拟定新宪。1949年5月8日,德国议委会通过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法,同时公布占领法,标志着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苏联考虑到封锁并不能阻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进程,于5月12日宣布撤销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5月23日,英美法三国代表参加下,西德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9月20日,西德建立,定都波恩,以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9月21日,占领法生效,令西德享有自主权,英美法三国保留管制联邦德国之外交、外贸、国防特权力。同一时间下,苏联亦在德国东部筹措成立共产党控制的德意志国家,苏占区在1949年5月30日通过宪法,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东德建立,定都东柏林,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取代苏联管制委员会对民主德国的外交及外贸监督,德国彻底分裂(德语:Deutsche Teilung)为东西德。1958年11月27日,苏联单方面向英美法三国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的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市,否则,苏联会把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改由东德负责。英美法三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苏联对回应作出强烈抗议,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后来,苏联对西方国家的态度软化,表明六个月的期限非最后通牒,并希望透过国家领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表明如果苏联能先收回六个月的最后通牒及由苏联先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将同意召开新一轮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苏联接受,第二次柏林危机结束。1961年6月3日及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共领导赫鲁晓夫于维也纳举行两天会谈,讨论焦点集中于柏林问题,赫鲁晓夫旧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则西方国家进入西柏林都需先得东德同意,肯尼迪断然拒绝。1961年7月初,苏联宣布暂停复员,并将军费增加三分之一,肯尼迪作出强硬反应,并要求国会增加32.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及国民警卫队入伍,扩大民防及修筑防空措施,这令美苏关系再次紧张,史称第三次柏林危机。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入东柏林都需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西方国家无奈接受。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一系列试验。肯尼迪于同年九月恢复地下核试验,重新开始美苏军备竞赛。赫鲁晓夫在同年10月10日苏共22大正式取消英美法于12月底前撤出西柏林的期限。后来,苏联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的问题,美苏关系再度缓和。
相关
- 水疱病毒属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又称作水稻皱缩矮化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中的一属,其代表种为:*水稻破(烂;褴)褛矮小(化)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为一类植物病毒。
- 费雯丽奥利维尔爵士夫人费雯·丽(英语:Vivien Leigh, Lady Olivier,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8日),英国国宝级电影演员,两届奥斯卡影后。费雯·丽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电影演员,也是一名优秀的
- 疑问代词疑问词(Interrogative pronoun/Interrogative word、疑问词)是词性的一种,包括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冠词等,在疑问句中,用来代替说话者在句子中想要询问的东西。例如谁、哪个、哪
- 甲基戊烯二酰辅酶A水合酶甲基戊烯二酰辅酶A水合酶(英语:Methylglutaconyl-CoA hydratase)是一种将水加成到3-甲基戊烯二酸(英语:3-Methylglutaconic acid)的双键上的酶,使其转化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E
- 诺曼底大桥诺曼底大桥是位于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一座跨越塞纳河的斜拉桥,连接勒阿弗尔与翁夫勒。总长度2,143.21米,主跨856米。虽然是一座高速公路收费桥梁,但同时也提供了免费通行的人行
- 普拉西战役普拉西战役,发生于1757年6月23日,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战争。而孟加拉王公达乌拉有法国支持。战役背景是欧洲发生了七年战争,英法交战。在普拉西战役中,孟加拉
- 血小板 (工作细胞)血小板(日文:.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
- 西山朝西山朝(越南语:Nhà Tây Sơ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
- 黇鹿Cervus dama Linnaeus, 1758黇鹿(tiānlù)(学名:Dama dama)是鹿科的一种反刍动物,原先仅分布于欧洲地区,之后被陆续引进至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南非、比奥科岛、圣多美、马
- F10-F19ICD-10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英语:ICD-10 Chapter V: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F10–F19)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ICD-10规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