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毒鹅膏
✍ dations ◷ 2025-11-17 14:35:29 #毒鹅膏
蕈伞凸面毒鹅膏,包括东亚的黄盖毒鹅膏菌(拉丁学名:Amanita subjunquillea)的和欧洲的黄绿毒鹅膏菌(拉丁学名:Amanita phalloides),为两种具有极近亲缘关系、外表无法区分的剧毒担子类真菌,鹅膏菌属剧毒鹅膏节的成员。毒鹅膏广泛分布在亚欧大陆,并且以菌根型式共生于落叶性乔木。在某些案例中,毒鹅膏会因种植如橡树、栗树和松树的非本土树种,而意外散播到新的环境中。大型的植物部分(子实体)在夏季和秋季出现;菌伞一般呈现绿色,并且有白色的菌柄和菌褶。目前一致认为,这种毒菇会被误认为数种可食用种类(尤其像草菇)而被人类食用,因而导致意外中毒的比例上升。毒鹅膏是已知的毒菇中最毒的一种菇类。这种菇类在人类因毒菇中毒而死亡的比例中,超过了半数,并且有可能是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尔斯六世的死因。毒鹅膏成为众多研究的主题,而且其生物学上的活性物质也被分离出来。主要的毒性物质为α-鹅膏蕈碱,通常主要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致命伤害,目前并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解毒剂。在日本,毒鹅膏与鳞柄白鹅膏(Amanita virosa)及白毒鹅膏(Amanita verna)被合称“猛毒菌御三家”
。毒鹅膏第一次被描述,是在1727年,法国的植物学家赛巴斯汀·凡利恩特所做的。当时他给予一个简洁的名称和描述:“Fungus phalloides, annulatus, sordide virescens, et patulus”,这个描述当时被认为是真菌类,现今仍然也被承认是如此。纵使其学名phalloides意思为“阴茎状的”,但并不清楚到底这个命名是因为外型像字面上的阴茎,还是分类上和竹荪同样为鬼笔属。1821年,伊莱斯·马格尼斯·弗莱斯描述它并命名为Agaricus phalloides,但是本命名范围却是所有的白色鹅膏菌属真菌。。最后在1833年,约翰·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林克决定命名为Amanita phalloides,30年后克里斯汀·亨德里克·培生命名为Amanita viridis,但晚了一步。纵使路易斯·萨克里顿比林克还早使用Amanita phalloides,此命名争论以萨克里顿的被驳回作为结束,因为他的研究没有坚定使用二名法;然而,一些分类学家对于这个结果有不同意见。毒鹅膏为鹅膏菌属鹅膏菌节的模式物种,这个节包含所有早就鉴定出来的剧毒性鹅膏菌属物种。在这些物种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作“毁灭天使”的鳞柄白鹅膏、死亡天使和白毒伞。“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这个名称有时也会被应用到毒鹅膏上,但是“死帽蕈”(death cap)早就成为英文中最常用的俗名。其他常用的俗名包含了“恶臭鹅膏菌”(stinking amanita)和“致命鹅膏菌”(deadly amanita)。一种罕见的全白色子实体的菌种,刚开始被马克斯·毕泽尔视为毒鹅膏的一种,并命名为A. phalloides f. alba,尽管其情形并不清楚。这种菌种长被发现在普通有颜色的毒鹅膏中生长。2004年,它已被描述为一个不同的变种,并且被认定为白毒伞的变种A. verna var. tarda。真正的白毒伞植物部分在春季会因为和氢氧化钾作用而变黄,但毒鹅膏并不会这样。蕈伞凸面毒鹅膏的菌盖很大,一般直径是5-15公分,呈圆形或半球状,但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成扁平。菌盖颜色以灰色、微黄、橄榄绿为主,雨后颜色往往更淡。菌盖当湿润时呈黏性,表皮容易脱落。毒鹅膏的菌杆上的体环像小裙,一般位于菌盖下1到1.5公分的位置。白色薄层自由下垂。菌托色白,像气囊肿胀。由于这样的菌托是它的重要特征,应该避免瓦砾掩盖,以便检查。正如名字所说,死帽蕈剧毒无比,是世界上几种最毒的蕈类。根据估计,进食大约30克或者半个菌盖便足以致命。2006年,一个三口的波兰家庭中毒后,一名逝世,两名幸存者则需要肝脏移植。2011年末,澳洲堪培拉有四位亚洲人因误食而导致死亡或者肝移植。有权威人士建议要避免接触毒鹅膏。另外,毒鹅膏的毒性不能通过煮、冷冻或风乾方法来减低。在过去十多年,科学家已经对它的毒性作出深入研究。
相关
- 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系列中耳发炎疾病之统称。其中以急性中耳炎(AOM)和中耳积水两型最为常见(OME)。急性中耳炎为急性感染所致,耳朵疼痛为其常见的临床症状。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幼童,常有拉扯
- 人畜共通传染病人畜共通病(英语:zoonoses)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它们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
- 牙病牙病是指先天性或后天性的任何牙齿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骨软骨病骨软骨病或骨软骨病变(英语:Osteochondropathy)是指骨和软骨的疾病。常见分成以下两类疾病:
- 高热高热(英语:hyperthermia),亦称体温过高是指由于体温调节失衡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的症状。当身体吸收热量高于散发热量时,这种症状便会出现,而若是出现急剧的体温升高症状的话,则需送往
- 卡尔·乌斯卡尔·理查德·乌斯(英语:Carl Richard Woese,1928年7月15日-2012年12月30日),生于纽约州锡拉丘兹,美国微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乌斯因在1977年由对16S 核糖体RNA系统发生分类学
- 暴力暴力指基于故意侵犯或伤害他人的心理,而使用激烈且富有强制性力量之行为,包括有形物理或无形心理。暴力一般可被区分为“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直接暴力
- 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有时也称生物计量学)是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最常见的是应用于医学。在生物学、医学、农学等的研究中,合理地进行调查或实验设计,科
- COX-2环氧合酶(拉丁语:Cyclooxygenase,简称COX)是一种酶(又名酵素),负责合成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家族的导介物质。当身体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会激活环氧合酶,使花生四
-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或介白素(interleukin)是一组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分子)。最早发现在白细胞中表达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手段。实际上,白细胞介素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