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鲜三国时期
✍ dations ◷ 2025-11-28 15:20:51 #朝鲜三国时期
朝鲜半岛三国时代(朝鲜语:삼국시대)是朝鲜半岛427年到公元660年之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三国的文化和语言相通。宗教原本共同崇尚巫觋宗敎,但在中国文化的日趋影响下,儒家文化和道教传入。4世纪时,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一度成为三国的国教。668年,新罗于唐朝帮助下征服百济后灭高句丽,因而结束三国时代,并进入统一新罗时代(一说南北国时代)。在三国时代之前存在的小国家和民族国家包括东濊、沃沮、扶余、伽倻、于山国、耽罗等国,以及有争议的倭人政权任那。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电影史 · 韩医史陶瓷史 · 戏剧史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朝鲜三国是在卫满朝鲜灭亡后而建立的。之后,三国逐渐占领并吞噬其他小国。古朝鲜灭亡之后,朝鲜半岛北部和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着扶余国、高句丽、沃沮、东濊和其它小国家或部落。三国时代前,百济和新罗分别兼并了马韩、辰韩各部落,从而扩张领土最终建国。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后,陆续兼并了了扶余、沃沮、东濊,公元313年开始侵略汉四郡,统治着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部分地区。5世纪末,三个国家发展成熟,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
高句丽长寿王在位时期是高句丽的全盛时期。427年,他将高句丽的都城迁至平壤,这标志着高句丽放弃与其他民族争夺辽河以东地区,转至与朝鲜半岛上的百济新罗等国激战,一度占领朝鲜半岛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朝鲜三国宗教原本共同崇尚巫觋宗敎,但在中国中原文化的日趋影响下,儒家文化和道教传入。4世纪时,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一度成为三国的国教。传说高句丽在卫满朝鲜的陨落后以鸭绿江流域的卒本扶余为基础立国,摆脱玄菟郡的控制,并迅速向周边扩张。313年,高句丽美川王侵略乐浪郡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北部。很多记载都表明高句丽很可能是三国中最先在汉四郡北部建立起来的国家。高句丽是三国中最大的国家,历史上有许多都城,在鸭绿江的上游区域就有2处都城,最后定都平壤。建国初始,国土位于今中国境内,但随着313年侵略乐浪郡逐渐扩张,延伸至今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受到中国的影响,在372年将佛教定为国教。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仍然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强势的实力,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及今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此后,中国隋唐年间,高句丽不断与中原王朝交战,开始不断陷落,668年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传说高句丽建立者朱蒙的两个儿子因继承问题逃离王国到马韩,大致在今首尔的位置建立了百济王国。百济吞并了马韩部落,并在4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了朝鲜半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后受到高句丽扩张的进攻,都城被迫迁往熊津(今公州),后又再次迁往泗沘(今扶余郡)位于济州岛的耽罗服属于百济,向百济纳贡,双方维持着紧密联系。百济的宗教和艺术方面也对高句丽和新罗产生过影响。佛教在384年从高句丽传入百济,受到百济欢迎,此后,百济在传播文化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许多文化传播至日本,包括汉字和佛教。660年百济为新罗和唐朝的联军所灭。据《三国史记》记载,前57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东南部地区且吞并了辰韩部族,从而立国,国号为徐罗伐。《三国史记》称新罗是三国中最先建立的国家,而在其他的记载和考古发现中表明新罗可能是三国中最后一个建立的国家。503年,王国正式更名新罗。6世纪中叶前,新罗吞并了伽倻。新罗最初是高句丽的盟友。随着高句丽的南部扩张,新罗改与百济联盟。在从百济抢到汉江流域后,新罗与唐朝联盟。 新罗和唐朝的联军征服了百济和高句丽后,新罗又将唐朝的军队赶出了朝鲜半岛,并最终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地区。新罗的都城金城今属韩国庆州。528年佛教定为国教。新罗的文化与高句丽和百济一样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新罗早期的黄金制品也显示其独特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朝鲜三国时代之前及期间内,存在着其他的一些小国:668年,在唐朝的协助下,新罗在征服伽倻和百济之后灭亡了高句丽,从此朝鲜半岛进入统一新罗时代。随着北朝鲜主体史学和韩国媒体的大肆渲染,认为此段历史为南北国时代,即南部为统一新罗,北部为渤海国。考古学家运用人类学、人种学、类比和人种史等理论方法来描述一种基于国家层面的社会,这种概念与朝鲜历史研究中使用的“国”并不相同。人类考古学通过对城市中心,历史建筑,手工艺以及能够反映出该地域政治控制力的例如生产能力,墓葬规模,文学与历史记录,政治体制等的研究,针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才能定论其是否为一个“国家”。在朝鲜三国时代的考古遗址的挖掘中,发现了上百处墓址上千个墓葬。朝鲜三国时代的历史遗迹之前几乎仅限于墓葬,不过在1990年代后,得益于韩国大幅的考古挖掘抢救,一些古工业生产场所、道路、宫殿广场、统治区域、仪式场所、平民家庭和军事堡垒的遗迹不断被发现,韩国的考古学家推断正是这些内部发展和外部因素促使了这种基于国家层面的社会出现,朝鲜半岛的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国家诞生的重要方面。与这种复杂社会相关的一些发现可以追溯到前700年的扶余部族,而其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断出酋邦政体形成于前300年至前400年间。然而,考古学家并不就此认定国家政体出现于公元前,但他们提到这种政体在4世纪前形成。能够反映政体社会的许多发现并不处于同一时期,而是零散地分布在各个时代,直到许多4世纪的发现达到了空前的数量显示出这种政体已经初具规模。李圣周就新罗和伽倻区域出土的多种贵族墓葬进行分析后发现,在2世纪或以前出现的许多贵族墓葬中都存在象征权贵的陪葬品,却不存在类似宗教的墓葬等级制度;到2世纪末,贵族墓葬规模变大,还使用了棺木来盛尸;出土的3世纪墓葬中有一定特点,凡涉及很高地位的贵族独立墓葬都与其他一般墓葬不同,它们建造在高海拔处,或沿山脊或处山顶,此外至高贵族的墓葬规模极为宏大,例如韩国的大成洞遗址等地发现的墓葬就符合这样的特点。李圣周认为除了通过墓葬可以分析出地域政治等级制度的发展外,出土的4世纪末的陶器工艺品也能反映这一点。陶器丰富的种类逐渐统一成只有几个可以辨认的样式,说明制造工艺逐步标准化同一化旨在规模制造,在庆州的Songok-dong和Mulcheon-ni的考古挖掘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两处遗址位于新罗都城东北郊外,是古代制造工艺庞大规模的缩影,同时也是朝鲜三国时代至统一新罗时代制造业规模化的最好例证。1990年代末在对两处遗址的挖掘中,发现了许多制造用设备,例如陶窑、屋瓦窑、炭窑以及与制造相关的建筑和制作工坊。1976年以来韩国庆州东南部的考古挖掘一直没有间断过,发现了新罗都城的遗址,多达30处的寺庙遗址也在几年间被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黄龙寺。百济都城遗址也在首尔被发现,包括风纳土城遗址。三国时期,古朝鲜固有的和从中国传入的医学理论得到了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主的医学——“乡药”,即“国药”。乡药与中医在医学模式、体系和用药上大体相似。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僧人顺道、阿道等先后在朝鲜三国传教和行医。541年,梁武帝曾派毛诗博士及医生等前往百济。561年,知聪携带《本草经》、《脉经》、《名堂图》等医书赴日本,路径高句丽时传授医药知识。:6高句丽借鉴中国建立了侍医制度,主要负责国王的医疗。百济设有药部和负责医学教育、疾病治疗和药物管理的医博士、采药师、祝禁士。三国医学在人体结构方面借鉴了中医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系统学说;在生理、病理方面则借鉴了印度医学以地、水、火、风四方面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学说;在预防养生方面采纳并进一步发展了中国道家导引、按摩、辟谷、纳气、炼丹等方法。朝鲜一方面从中国进口其短缺的药物,另一方面也向中国输出当地药材。中国《本草经集注》记载了人参、款冬花、白附子、昆布等十余中产自高句丽和百济的药物,并对其形态、药性、作用作了较详细的记述。:6-7:37三国时期,朝鲜不仅学习中国医学还致力于编撰自己的医学书籍,如《高丽法师方》、《百济新集方》等。《高丽法师方》记载的是如何用吴茱萸和木瓜治疗脚气入腹证。《百济新集方》的内容是有关用黄芪治疗肺痈和用菊花治疗疔肿。这些医书对朝鲜本土乡药的发展影响很大。与此同时,这些书籍也传人中国和日本。据史料记载,公元645年,日本人安作得志从高句丽学习针灸术后将其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医学的发展。:6-7朝鲜半岛在三国时期已经进入相当的文明时期:37-38。高句丽在公元1世纪就已经编纂了大型的记事史书《留记》100卷。百济在公元375年开始编纂史书《书记》。公元545年,新罗大阿飡居柒夫等开始修撰《国史》。公元600年,高句丽太学博士李文真在《留记》的基础上,修撰了《新集》五大卷。后世的文献中还出现了《古记》、《百济古记》、《新罗古记》、《古史》、《新罗别记》等大量朝鲜三国时期的史书名字:88-89:28。不过,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献大多在历次战火中被焚毁,可供参考的留世典籍很少。据李德懋(1741-1793)之《青庄馆全书·纪年儿览序》,“唐李
相关
- 拟杆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包括三大类细菌,即拟杆菌纲、黄杆菌纲、鞘脂杆菌纲。它们的相似性体现在核糖体16S RNA。很多拟杆菌纲的细菌种类生活在人或者动物的肠道中,有些时候成
- 四号德尔塔-4运载火箭是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的一个型号,由波音综合国防系统集团(IDS)设计,由位在阿拉巴马州迪凯特的联合发射同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所建造。在最后一次位于联合
- 民用航空民用航空(简称民航)是指军事、公务(例如警务、海关)用途以外的航空服务,包括私人或商业性质的飞行。又可分为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成员
- 公羊《公羊传》,为中国古代经书之一。据说作者是战国齐人公羊高,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注释《春秋》。“春秋三传”之一。《公羊》成书年代不详,戴宏在《公羊序》中说:“子夏传于公羊高
- 可维持产量自然资本的可维持产量是指在不缩减自然资本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的产出.典型的可维持产量有渔业中的最大捕获量,指在不减少种群维持能力下最大的捕获量.其它的例子还有森林.
- 1413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刘湘刘湘(1890年7月1日-1938年1月20日),又名元勋,法号玉宪,汉族,生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四川大邑人,字甫澄:4039。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川军领导人之一。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4039。死后
- 统合者与分割者统合派与分割派(英语:Lumpers and splitters)是指在事物分类上的两种不同原则。此问题经常发生在生物学上对生物类群的归类,或是语言学上对语系、语言或方言的分类等领域。“统
- 淡水客运淡水汽车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语:Tamshui Bus Company, Ltd.),简称淡水客運,主要经营新北市公车、台北市联营公车。目前与指南客运、中兴巴士、光华巴士、新北客运、基隆客运、统
- 鹞鹞可以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