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勒

✍ dations ◷ 2025-08-13 19:41:08 #1920年出生,2008年逝世,意大利罗马天主教徒,意大利人权活动家,威尼斯大学校友,邓普顿奖获得者

卢嘉勒(英语:Chiara Lubich,1920年1月22日-2008年3月14日)是一位意大利天主教活动家和普世博爱运动开山人。

1920年1月22日,卢嘉勒在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特伦托出生,其父亲信仰社会主义,因而失业。

1943年12月7日,23岁的卢嘉勒在家乡特伦托的方济会小堂,正式受洗为天主教教徒。 后来,她考上威尼斯大学哲学系,并且建立“普世博爱运动”,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她被迫放弃学业。

1964年,卢嘉勒拜见天主教教宗保禄六世,得到教宗的嘉奖。

1981年,卢嘉勒在日本访问期间,到佛教寺院分享传教经验。

1997年,卢嘉勒在美国纽约哈林区马金清真寺和美国黑人伊斯兰教教徒分享传教经验。

1998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召集各派天主教团体开会,卢嘉勒出席并且发表讲话。

2001年,卢嘉勒到印度访问,并且和印度教教徒分享传教经验。

2008年1月22日,卢嘉勒在罗马省罗卡迪帕帕去世;3月18日,卢嘉勒的弥撒在罗马圣保禄大殿举行。

相关

  • 例外主义美国例外论(英语:American Exceptionalism),又译美国卓异主义、美国例外主义、美式例外主义,一种理论与意识形态,认为美利坚合众国是个独特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为亚历西斯
  • 调音部位调音部位(英语:Place of articulation,簡稱POA),也称调音位置、发音部位、发音位置,在语音学上指的是辅音发音时,口腔或者咽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人类透过下列的方法来发出声音:被动
  • 保罗·塞尚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是一位著名法国画家,风格介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他的作品为19世纪的艺术观念转换到20世纪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
  • 圣克罗蒂德圣殿圣克洛狄德圣殿(Basilique Ste-Clotilde)是法国巴黎第七区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位于马蒂尼亚克路12号,以其壮观的双塔和管风琴闻名。本教堂起初由巴黎市议会于1827年提议兴建。
  • 松花江松花江,早期亦以海西代称,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其名称源于满语:ᡠᠩᡤᠠᡵᡳᡠᠯᠠ(转写:sunggari ula,汉音译“松阿里乌拉”),意为“天河”或“银河”(满语:ᠰᡠᠩᡤᠠᡵᡳᠪᡳᡵᠠ,转
  • Dsub2/sub前列腺素D2(PGD2)是前列腺素的一种。 哺乳动物体内,大量的前列腺素只存在于脑部和肥大细胞中,其会影响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等的发展。前列腺素D2的研究始于1989年,当时发现其为摄取
  • 未知数在初等数学里,变量或变元、元是一个用来表示值的符号,该值可以是随意的,也可能是未指定或未定的。在代数运算时,将变量当作明确的数值代入运算中,可以于单次运算时解出多个问题。
  • 处女地运动处女地运动(俄语:Освое́ние целины́,转写:Osvoyeniye tseliny,直译:处女地开垦;哈萨克语:Tyń ıgerý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 国家评论国家评论(,)是美国的一份半月刊杂志,由作家小威廉·F·巴克利创建于1955年。该杂志出版纸本的同时也可以在线订阅,但网站上的免费内容和杂志内容迥然不同。杂志的在线版本形容自
  • 苏慧伦苏慧伦(Tarcy Su,1970年10月27日-),是台湾女歌手、女演员,出生于台北市。苏慧伦于台北市怀生国中毕业后,入华冈艺校读戏剧科。她当初在柯一正老师介绍之下去试音,之后便与朱雀文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