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吗啡
✍ dations ◷ 2025-11-17 23:50:49 #吗啡
吗啡(Morphine)为一种阿片类(英语:opiate)止痛剂,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人体对疼痛的感觉。可使用于急性或慢性的疼痛。吗啡也常用于心肌梗塞和临盆时,可以口服、肛门塞剂(英语:rectal_administration)、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或脊髓周围注射。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和低血压,且有高度成瘾性和药物滥用的情形。如果长期使用后骤然降低剂量,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常见的副作用有昏沉、呕吐和便秘。怀孕和哺乳期间不建议使用,以免影响胎儿。吗啡是在1803-1805年由德国药师瑟图纳(英语:Friedrich Sertürner)(Sertürner)首次分离出来,普遍相信吗啡是第一个成功被从植物体内分离的活性成分。默克药厂于1827年开始商业贩售。1835-1855年间,皮下注射器被发明,自此本品更被广泛使用。Sertürner起初因为吗啡具有让人睡着的倾向,就以希腊神话当中的梦境与睡眠之神——摩耳甫斯(Morpheus)的名称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吗啡”(Morphium)。吗啡的主要来源是从罂粟花的罂粟秆所分离出。在2013年估计制造了52.3万公斤的吗啡。其中大约有4.5万公斤的吗啡被直接用于缓解疼痛,比二十年前要高出四倍,且大多将吗啡用于止痛的为发达国家。约有70%的吗啡被用于制作其他类鸦片药物,hydromorphone(英语:hydromorphone)、oxycodone(英语:oxycodone)、海洛因,以及美沙冬。本品在美国属于第二级管制药品(Schedule II),在英国属甲级管制药品(Class A),加拿大则属第一级管制药品。中华民国则属《毒品危害防制条例》明定的第一级毒品,暨《管制药品管理条例》所规范的第一级管制药品。吗啡列名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为基础公卫体系的必备药物之一。作用于中枢神经与平滑肌,能改变神经对痛的感受性与反应性,而达到止痛效果。给药后分布于全身,但在肾、肝、肺中浓度较高。为镇痛剂,可减轻末期癌症病患、大面积烧烫伤等中重度疼痛患者的痛苦而贡献良多。吗啡可以协助戒除鸦片瘾,例如杜聪明以盐酸吗啡为主要药物、达成九成的戒瘾率,但张学良曾以注射吗啡来戒鸦片却造成反效果。低于镇痛剂量的吗啡可以治疗腹泻及咳嗽,但医师多会选择其他药物治疗。吗啡具有成瘾性(纳粹德国元帅赫尔曼·戈林便因长期使用吗啡疗伤而终生吗啡成瘾),因此也被列入毒品。使用吗啡者,偶或产生恶心、呕吐、便秘、晕眩、输尿管及胆管痉挛等现象。高剂量的吗啡容易导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昏迷。儿童、婴儿使用吗啡后,易产生痉挛现象,宜审慎使用。吗啡另有一个副作用是长期使用后,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止痛效果。
相关
- 毒物毒物是对生物造成不适反应的物质的总称。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因种类不同各异,不适反应的类型以及程度也各不相同。另外对于有的生物来说具有毒性而对于别的生物来说无毒的
- 胆管胆管为胆汁由肝脏传送至十二指肠的一个管道。肝内的胆小管逐级合并成左、右肝管,出肝门再合成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肝细胞持续不断的制造胆汁浓缩并储存于胆
- 亨廷顿氏舞蹈病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脑细胞死亡。早期症状往往是情绪或智力方面的轻微问题,接着是不协调和不稳定的步伐(英语:Gait)。随着疾病的进展,身
- 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英语: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是世界卫生组织依据疾
- 乳腺炎乳腺炎(Mastitis)是发生在女性乳房或乳腺部位的炎症,常因喂哺母乳而引起。典型的症状为乳房红肿及疼痛,也常伴随发烧与全身不适。通常女性在开始哺乳的前几个月会比较容易罹患此
- 胸苷激酶结构 / ECOD胸苷激酶(英语:thymidine kinase)是一种磷酸转移酶(激酶):2’-脱氧胸苷激酶,三磷酸腺苷-胸苷 5’-磷酸转移酶,EC 2.7.1.21存在于大部分活体细胞中。它以两种同工酶的形式
- 胰岛素疗法碳水化合物计数法(Carbohydrate counting,或carb counting)是糖尿病患者制订饮食计划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计算一日正餐和点心中的碳水化合物克数或食物份数大小的方法
- 志留纪志留纪(Silurian,符号S)是地质时代表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44亿年前,结束于4.19亿年前。志留系一名源于威尔士地区一个古老部族志留人(英语:Silures)。1835年,英国R.I.莫企逊,在
- 神经性暴食症神经性暴食症(英语:Bulimia nervosa)又译心因性暴食症或者神经性贪食症,一般简称为暴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其特征为患者会尝试在暴饮暴食(英语:Binge eating)后试图进行净空行为。暴
- 定量构效关系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一种借助分子的理化性质参数或结构参数,以数学和统计学手段定量研究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有机小分子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