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

✍ dations ◷ 2025-11-11 09:11:05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或称第一尼西亚会议)是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号召在拜占庭尼西亚(今土耳其布尔萨省伊兹尼克)召开的基督教大公会议。此会议乃基督教历史第一次的欧洲世界性主教会议,确立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宗教法规和现今普遍基督教会接纳的传统教义。在基督教被国教化过程中,会议亦为关键之一。然而君士坦丁一世在会议之后却转向亚流派,对支持《尼西亚会议》结果的派系造成打压。

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召开,按罗马元老院的形式组织大会的进行。君士坦丁一世身穿耀眼的金边紫袍进场,恭敬地坐在主教们后,作为会议的观察员。

凯撒利亚主教,也是知名的教会史家游社博在会议开始时,宣读会议祝辞。亚历山大宗主教亚历山大一世与西班牙的奥塞思先后主持了会议的讨论。罗马教宗亦委派两位教士出席会议。

会议主要是解决亚历山大港教会中,耶稣与天父关系理解上的分歧:耶稣当然与天父同质,不只类似。亚历山大教会内一方的主教认为耶稣与天父同质,另一方则认为耶稣与天父类似。君士坦丁一世在议期间,曾多次出席会议。最后,何西乌建议以凯撒利亚主教游社博所提出的《尼西亚信经》为基础,并采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尼西亚会议的决议否定了耶稣次于天父的从属论观点(在估计的 250-318 所有参加者中,最后只有两人反对公会议的决定,坚定支持亚流派,这两人后来跟亚流一起被流放到伊利里亚)。信经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见证下确认通过,定为正统的教义标准,否定教义者被定为异端。会议同时制定了20条教会法规,扩大正统派主教的权力,并对罗马帝国全境教会具强制性约束力。

会议中,出席者在基督教逾越节(非现今之复活节)的日期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在春分后的、第一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节庆,独立于《圣经》中的希伯来历。会议还授权亚历山大主教(推测可能是按亚历山大日历)每年向其他的主教宣布确切的日期。

君士坦丁一世于当时邀请了所有的1800名教会的主教(有1000位在东方,800位在西方),但最后只有250-320左右的人能与会。根据参加会议的游社博、亚他那修和尤斯坦修斯(英语:Eustathius of Antioch)统计,人数是250人、318人和270人不等。根据后来希腊教会史学家苏格拉提塞士的纪录,人数超过300人,而另外四项纪录则是318人。

多数参与本次会议的是来自东方的主教,在其中有三位大主教。在与会者中,有曾受迫害的教父、一位是以前的隐士,有一位牧羊人主教,另外还有来自于国外的主教。在说拉丁语的西方省份中,有五位代表与会。与会者的旅行和膳食是免费的,但与会者不是单独旅程,每个都许可带两个教士和三个执事,所以与会总人数可能超过1500人。游社博提到有数不清的教士、执事或助理参与。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基督教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因这是第一次通过用基督徒代表集会形式取得共同意见,也是基督学(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的第一个起因。无论在教会及三位一体的教义发展方面,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其后基督教发展影响长远重大。

通过皇帝的权力召集教会的主教们聚在一起,是主教代表首次聚在一起联合同意的基督教教义声明,也是首次由皇帝运用国家机器影响主教会议的方式。这就是所谓“君士坦丁转换”,即教会与政权连结在一起,这至今仍然引发许多辩论。美国生活科学网站将尼西亚会议评为改变人类历史十大事件之一,当中描述“由君士坦丁来召集和主持会议,标志着皇权对教会有了一定限度的控制。而《尼西亚信经》的产生,为后来的一些大会开创了制定信经和正典的先例,为教义的正统性和为整个基督教国家的合一提供了指导纲领。”

然而在短期内,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并未有完全解决当初召开的核心问题。《尼西亚信经》的反对者——亚流和米勒修斯,不久后就重新得到了几乎所失去的权力。在公元4世纪剩余的时间之中,亚流派继续传播并导致教会分裂。而几乎是立即地,尤士比尤斯运用其在法院的影响力,使君士坦丁偏向正统的尼西米会议主教们。尤斯坦修斯在330年被流放,爱森那塞修斯虽继承了亚历山大主教位置,但在335年第一次泰耳会议后被免职。而亚流则回到了君士坦丁堡,重新被接纳入教会,不久便去世。君士坦丁一世也在次年驾崩,临终前受洗皈依亚流派。

丹·布朗的知名小说《达芬奇密码》曾对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有负面评价。透过小说人物李伊·提宾爵士(Sir Leigh Teabing)与苏菲·纳佛(Sohpie Neveu)的关键对话,该小说声称:“直到那时,耶稣被他的跟随者认为是一个人的先知……一个伟大而有力量的人,但也就是一个人。他的‘神的儿子’的建立是由尼西亚公会议正式提议和表决的。”小说声称耶稣的神性是尼西亚公会议的表决结果,而是“相对来说,一个接近的投票结果。当中也提及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和影响是次投票,以稳定其权力。

现实中,多数历史学家接受的观点是,君士坦丁一世的确召集了尼西亚会议来澄清有关耶稣的一些不同观点,但在大会中没有任何的投票表决。有的只是一些讨论来形成《尼西亚信经》,然后由几百名与会者签名,除了只有两人没有签以外,所有的人都签了名。而围绕该段历史所产生的争议却涌现在一些书籍、电视纪录片和教会声明等。而且尼西亚会议的二派皆是在耶稣为神之子的基础上进行辩论的,两派都并未质疑耶稣是神之子,今日有些书籍或影艺作品有误解。

相关

  • 云杉属云杉属(学名:)是松柏目松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35种,分布于北温带。2008年,研究人员宣布在瑞典达拉那的浮露山上发现了一株树龄9550年的挪威云杉,为目前世界上最
  • .aw.aw为阿鲁巴国家及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h .bi .bj .bm .bn
  • 王从周王从周(1917年-1996年8月21日),曾用名王四海,男,直隶(今河北)唐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沈阳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附: 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 吕诲吕诲(1014年-1071年),字献可,北宋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西)人。曾任侍御史,赠通议大夫。宰相吕端之孙,寓居开封,进士登第。宋仁宗时任侍御史、起居舍人,因仁宗体弱多病,请立太子。神宗继位,官御史中丞。王安石初任参知政事,“时多谓得人”,唯吕诲极力反对,称安石“虽有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则流,若可容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矣”。熙宁二年六月,吕诲再度上章弹劾王安石,连上《论王安石奸诈十事状》、《论王安石奸诈十事状第二状》,指斥其有十大奸邪,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最激烈,出任邓州(今河南邓县)知府。熙宁四年(1
  • 北海道赤狐北海道赤狐(日语:北狐;英语:Ezo red fox;学名: )是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赤狐的亚种。主要生息于日本北海道、库页岛、南千岛群岛及周边岛屿。日语中北海道赤狐之正名“北狐”是1924年岸田久吉在研究库页岛生物时所给予的。随后此称呼被广泛运用于北海道和千岛群岛的该种狐狸。阿伊努语称之为cironnup、sumari、kimotpe 或者hurep。北海道赤狐比在日本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的日本赤狐大。耳朵和四肢的外部是黑色的。与大陆赤狐有许多相似之处。北海道赤狐有42颗牙:包括门齿上下各6颗、犬齿上下
  • 贾复贾复(9年-55年),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中国东汉初期军事、政治人物。他协助汉光武帝建立东汉,虽然是儒生出身,但勇猛异常,常随汉光武帝左右,屡次冲锋在前,身负十二处创伤而不矜伐其功,为“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他曾先后担任执金吾与左将军等职,天下平定后又配合刘秀“偃干戈,修文德”的政策,主动与邓禹一同削减军队,推行儒学,为在“退功臣而进文吏”的局面下仍然能够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的三位列侯之一。贾复年轻时喜爱学习,研习《尚书》。师从舞阴人李生,李生惊叹于他的容貌志气,对他大加赞赏。王莽末年,贾复做了县掾,到河东郡
  • 2022年黎巴嫩大选纳吉布·米卡提阿兹姆运动(英语:Azm Movement)2022年黎巴嫩大选于2022年5月15日在黎巴嫩举行。 该国多年来长期政治不稳定并且还伴随着因2020年贝鲁特爆炸事故、2019-2021年黎巴嫩抗议而加剧的经济危机。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政党真主党及其主要盟友在2022年黎巴嫩大选中失去多数席次优势。
  • 米亚利蒂亚娜·克莱尔米亚利蒂亚娜·克莱尔(Mialitiana Clerc,2001年11月16日-)是一名马达加斯加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她生于马达加斯加,一岁时被一个法国的家庭收养,并在三岁时练习滑雪。九岁时加入了当地的一家俱乐部。2017年,她达到了国际滑雪联合会的要求,获得了2018年平昌冬奥的参赛资格。在冬奥期间她参加女子曲道和女子大曲道两个项目,分别获得第48名和第47名。克莱尔在2018年平昌冬奥的成绩:
  •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INS Vikramaditya),又称超日王号航空母舰,原本是苏联海军/俄罗斯海军基辅级航空母舰的4号舰戈尔什科夫苏联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起造时原名巴库号),2004年转让给印度并展开大规模改造工程,由垂直起降载机巡洋舰(苏联海军的称谓)改为可常规起降载机的航空母舰。于2013年11月16日交付给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原是指古印度笈多王朝第三位君主旃陀罗·笈多二世(亦称超日王),故又译为旃陀罗·笈多二世号或超日王号航空母舰。1994年,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发生㶽炉爆炸意外
  • 赵竑赵竑(?—1225年),南宋宗室,秦康惠王赵德芳九世孙,原为宋宁宗养子,立为皇储,因赵竑与宰相史弥远不睦,宁宗驾崩后,史弥远矫诏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废赵竑为济王,藩封霅川。霅川之变时,赵竑被弥远诬以谋反而冤死,赐自尽,剥夺王爵。宋度宗时平反。宋恭帝追封镇王,谥昭肃,赠官太师兼尚书令。赵竑为宋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九世孙,赵希瞿所生。因沂王赵抦薨而无子,遂立赵竑为嗣,赐名为均,后因大臣奏称皇帝从子不应与皇子一样用单名,又改名贵和。宁宗皇子赵询病死,1221年6月立皇侄福州观察使赵贵和为皇子,改其名为赵竑,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