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赤狐(日语:北狐;英语:Ezo red fox;学名: )是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赤狐的亚种。主要生息于日本北海道、库页岛、南千岛群岛及周边岛屿。
日语中北海道赤狐之正名“北狐”是1924年岸田久吉在研究库页岛生物时所给予的。随后此称呼被广泛运用于北海道和千岛群岛的该种狐狸。阿伊努语称之为cironnup、sumari、kimotpe 或者hurep。
北海道赤狐比在日本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的日本赤狐大。耳朵和四肢的外部是黑色的。与大陆赤狐有许多相似之处。
北海道赤狐有42颗牙:包括门齿上下各6颗、犬齿上下各2颗、小臼齿上下各8颗、上颌臼齿4颗以及下颌臼齿6颗。有8个乳房:胸部1対、腹部2対、鼠径部1対(但同样有7-10个乳房的变异个体存在)。
北海道赤狐广布于北海道的草原到高山一带。它们主要吃老鼠、野兔、鸟和昆虫。秋天他们也吃水果和坚果。在旅游景点和一些城市地区亦有人在街上喂养它们。
它们挖地道或隧道来作为自己的巢穴。雌性会在早春分娩,幼崽在晚秋时生长独立。雄性独立行动,不干涉抚养后代。
北海道赤狐易感染棘球绦虫和蠕虫。这些都是通过培养现代阿留申群岛的银狐引进到北海道的。棘球蚴病是北海道赤狐的绦虫形感染。感染时间保持于北海道赤狐和老鼠之间。自1999年来,已经使用驱虫药来保证野生北海道赤狐摄入感染率降低。细粒棘球蚴虫卵以粪便排出体外,可被人类吞食并引起棘球蚴病。如果在早期发现可以治疗,但如果治疗延迟或寄生在难以实行手术的部位,则有可能导致死亡。受到感染的北海道赤狐也可以感染家畜和宠物。
北海道赤狐属于野生动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反对人为干预,包括增加喂养。观点认为,把栖息地因素排除在外,这将对北海道赤狐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北海道赤狐的棘球蚴病已经被认为是问题。已经有人呼吁采取行动来治理该问题。
北海道赤狐通过喂食来熟悉人类。比如,经证实,旅游旺季过后,知床国家公园的北海道赤狐会在四月离开自己的领地,然后在宇登吕的街道上寻找人们的食物。自上世纪80年代北海道赤狐在一些城市地区有了永久落户的绿地,比如札幌。
北海道赤狐被收录在纪录片《北海道赤狐的故事》,于1978年发行。